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學倫理學批評與族裔文學:聶珍釗教授訪談錄

2020-05-11 06:21:26何衛(wèi)華聶珍釗
外國語文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

何衛(wèi)華 聶珍釗

內容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學術界交往的日趨頻繁,中國學者開始將本土批評話語的建構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之中,由聶珍釗教授創(chuàng)立的文學倫理學批評就是中國學界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這一批評范式目前已經在國內外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參與和討論。為推進學界對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緣起、核心概念和具體運用等重要問題的理解,這次訪談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首先,以一位在桂子山成長起來的杰出學者的身份,結合自己在華中師范大學的求學和工作經歷,聶教授談了自己對學者的應有擔當、品格和文風等問題的看法。隨后,聶教授對文學倫理學批評中的一些核心議題進行了進一步闡釋。最后,針對提問,聶教授還對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未來走向及其在族裔文學研究中的應用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說明。

關鍵詞: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腦文本;族裔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國文化研究的譜系學和現代轉型研究”(項目編號:18BWW015)和華中師范大學“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青年學術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項目(項目編號:CCNU19TD01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何衛(wèi)華,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語文研究》副主編,目前主要從事西方文論、比較文學和族裔文學等領域的研究。聶珍釗,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學倫理學批評、英語詩歌和小說。

Titl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Ethnic Literature: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Nie Zhenzhao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a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in China have made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critical discourse one of the primary goals. Among these efforts,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which was founded by Prof. Nie Zhenzhao, has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cholars. This interview aims to shed more light on the origin, the key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textual application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interview, Prof. Nie first talked about the responsibilities, integrity and the appropriate writing styles of scholars by looking into his own days as a student and his early academic career. Then he illustrated some of the key theoretical issues concerning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through his theoretical reading of literary classics. Finally, Prof. Nie talked about the future trends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 of ethnical literature.

Key words: Nie Zhenzhao;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ethical choice; brain text; ethnic literature

Authors: He Weihua is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He is also Deputy Editor-in-Chief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rature Research.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ethnic literature. E-mail: whua_he@163.com. Nie Zhenzhao is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at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and a Foreign 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 His recent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o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English poetry and fiction studies. E-mail: niezhenzhao@163.com

一、我的成長經歷

何衛(wèi)華(以下簡稱何):聶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這次訪談,巧的是,今天您還要參加在這里舉行的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校友會成立大會。②不管是就您的求學而言,還是就您這之后的學術研究而言,都和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有著緊密的聯系。作為一位在桂子山成長起來的杰出學者,您能否先簡單談一談您的成長和求學經歷?

聶珍釗(以下簡稱聶):非常高興今天能回到外國語學院。就與外國語學院的淵源而言,我確實有不少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小故事。1973年,我有幸成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生,來到桂子山求學。當時我在外院學習時的那幢教學樓現在已經不在了。那是一幢紅色的三層樓房,是我學習和工作過的地方,也是我心中永遠的美好記憶。后來因為學校發(fā)展的需要,那幢老樓被拆掉了,在舊樓原址上蓋上了現在這幢比老樓要豪華得多的新樓。拆掉老樓時,我的心情非常復雜,因為我的學術生涯從這兒開始,心底里的確不希望這幢承載著自己記憶、理想和追求的老樓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在我讀書和工作期間,很多老先生都在那幢舊樓中教學和工作。當時外語系的系主任是薛誠之教授。他精通英、俄、法、德、世界語等多種語言,曾在云南大學、西南聯大、東北大學任教,出版過學術著作《英文修辭學》(吳宓題寫書名)、英文詩集Monotones,中文詩集《三盤鼓》(聞一多作序)、《波浪》等。在西南聯大工作期間,薛誠之深受聞一多的影響。有一次我去他家,他從抽屜里拿出一枚印章,故作神秘地問我:“你看這枚印章是誰的?”當我好奇地說不知道的時候,老先生就得意地說:“這是聞一多先生送給我的印章,上面還有聞先生親自刻上去的簽名?!?/p>

老先生治學嚴謹,讀書勤勉。他曾將自己收藏的兩本英文書贈給我,一本是190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由翟孟生(H. D. Jameson)編撰的A Short History of European Literature,另一本是約翰·梅西(John Albert Macy)撰寫的The Story of the World Lite-rature。這兩本書都是現在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專業(yè)的基礎入門書。四十多年前薛先生送給我的這兩本書,為我奠定了后來學術發(fā)展的專業(yè)基礎。薛先生家中英文藏書很多,后來我又找他借了不少書看。每次還書之時,薛先生都要問我讀書的心得?,F在回想起來,我在學術研究的入門之初能夠得到薛先生的幫助,實在太幸運了。

每次回到房間,我總是急忙打開書本,只見薛先生做的批注,密密麻麻,遍布全書?,F在不少人喜歡買書,但買了書后匆匆一覽就束之高閣。但是在薛先生家里,任何一本書上都寫滿了批注。即使臥病在床,他也同樣手不釋卷,堅持看書和寫作。老先生的讀書精神為我樹立了榜樣。

何:聶老師講的這些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讓大家了解到了那個時期學人們的精神風貌。今天活動的參與者大部分是青年學者,大家對那個時代的學習生活都已經非常陌生了,您的學術經歷把我們帶回了那個我們只能靠想像才能理解的時代。

聶:是的。我所經歷過的生活可能以后的年輕人不會再有了。我來自三峽庫區(qū)的秭歸山村。秭歸是湖北一個鮮為人知的邊遠小縣,有人問我籍貫時,我往往回答秭歸之后,還要加上一句“屈原和昭君的故鄉(xiāng)”,不然很多人不知道秭歸在哪兒?!拔幕蟾锩逼陂g我中學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當民辦教師。1973年,大學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唯一一次參考文化課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湖北省只考語文和數學兩科,剛好語文和數學是我的強項,因此我順利地通過了入學考試,被招生小組錄取。在香溪碼頭,我登上南下的輪船。香溪是長江的支流,相傳昭君離開時把淚水灑在江中,每年春天,昭君的淚水就會在江中化為美麗的桃花魚,寄托對這位秭歸美少女的情思?!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最能表達我當時心情的屈原詩句。

經過兩天一夜的航行,我來到武漢,進入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改名為華中師范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學習。外語系是現在外語學院的前身,當時只有英語和俄語兩個專業(yè)。我讀中學時數學很好,我的理想是當一個工程師。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只有服從需要的觀念,沒有自我選擇的意識,進入什么大學、學習什么專業(yè)都是由組織安排。雖然沒有進入自己向往的專業(yè),但我仍然感到非常幸運,時刻在心里提醒自己,上大學的機會來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刻苦學習,報效國家。

進入外語系,我被編入7301班,共20個學生,陳宏薇、吳再興等老師是我們的任課老師。在大學學習期間,我得到過許多前輩學者的幫助提攜。陳宏薇老師不僅是我們7301班而且也是整個年級學生學習的榜樣和崇拜的偶像。聽說“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人都上街鬧革命,但是陳老師卻一直在家里閉門讀書,專心學習。她是我國翻譯學界早期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也是學術論文最早被A&HCI數據庫收錄的中國學者之一。我中學學的是俄語,基本沒有英語基礎,也許是看到我虛心好學,刻苦勤奮,陳老師總是對我另眼相看,耐心指導,不斷鼓勵。即使今天,陳老師見到我還要來一句“I am proud of you”,用這種表揚的方式鼓勵我。

當時外語系只有薛誠之和吳再興兩位教授。吳老師是語言學專家,是宜昌人,我的同鄉(xiāng),對我特別親近。有一次他開玩笑似地跟我說他是資產階級教授,問我怕不怕,我當然不怕,也不相信。吳老師對我的學習有很多幫助,他不厭其煩教我練習發(fā)音的情景,直到今天還宛若眼前。在我心里,吳老師永遠是我所敬重的老師和同鄉(xiāng)。在大學學習期間,有陳老師、吳老師的耳提面命、口傳心授,還有李亞卿、秦秀白、姚宗立、李習儉等老師們的專業(yè)課教學,我抓緊一切機會努力學習,這為我后來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基礎。1976年,我畢業(yè)留校在外語系任教?,F在回想起來,正是這些勤勤懇懇的老先生在前面開辟道路,薪火相傳,才會形成外國語學院的光榮傳統(tǒng),才會有后來的進一步發(fā)展和輝煌成就。自己今天略有小成,也是因為得到過前輩的教導和幫助。每每想到這些,我心底里就充滿感激。

在桂子山這片沃土之中,外語學院是我的學術之根、思想之源、學風之范。我對外國語學院的感情無比深厚。后來雖然很長時間在文學院工作,但我一直同外語學院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參與外語學院的建設,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做出一些回報。

何: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您的眾多研究成果一直被廣泛閱讀、引用和討論,得到了學界同行們的高度認可。以您創(chuàng)立的“文學倫理學批評”為例,我今天剛剛檢索了中國期刊網,僅在篇名選項中檢索關鍵詞“文學倫理學”可查到的文章已經高達810條。您在2010年發(fā)表的“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一文,③在不到十年的時間中,引用已接近一千次,由此可見影響很大。作為一位成就卓著的學者,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人對您產生過重要影響?

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受到很多人的影響。但如果說誰對我的影響最大,就不得不提毛澤東、屈原和達爾文。

首先說毛澤東。我出生的那個時代,整個中國文化十分落后。在我所處的山村,初中生就稱得上是知識分子了。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改變中國的命運,共產黨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掃盲運動,解決老百姓識字閱讀的問題。掃盲運動可以說是延安群眾識字運動的繼續(xù),是毛主席成熟的革命經驗。當時國家一窮二白,要想消除落后和貧困,首先就要解決沒有文化的問題。這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有些類似。絕大多數人不能識字閱讀,怎么能改變中國落后的面貌呢?所以解放初期全國上下都要學習識字和讀書。人民政府會經常組織文工團下鄉(xiāng)巡回演出,宣傳學習文化的重要性,鼓勵大家學文化。當時最受歡迎的書,就是國家免費提供的識字課本。

我受毛澤東思想的影響是從讀他的著作開始的。和那個時代的中學生一樣,毛主席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和《紀念白求恩》我都能倒背如流。讀初中的時候,我就開始讀《實踐論》和《矛盾論》,當時這兩本書我都能熟練背誦。毛主席對我主要是思想方面的影響,如發(fā)奮圖強,精忠報國,為人民服務,建設社會主義,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等。

再說屈原。秭歸是屈原的故鄉(xiāng),地處長江西陵峽兩岸。西陵峽宛若一道天然屏障,把它同外界分割開來。從旅游者眼光看秭歸,壯麗秀美,自然天成,無論高山峻嶺,還是山川峽谷,無不盡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但在秭歸人看來,美麗的另一面就是窮鄉(xiāng)僻壤。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了屈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生成了他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愛國主義。在我的文化記憶里,屈原是我童年記憶的開始,是我處世為人和從學、從教的人生楷模和道德偶像。“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后來自己著書立說,創(chuàng)立文學倫理學批評,追求人生崇高理想,屈原給了我精神支柱和道德力量。屈原留給包括我在內的秭歸人的道德遺產和文化遺產,是我崇德向善、發(fā)奮努力、勇于探索、甘愿奉獻的思想源泉。

最后說達爾文。在我的學術研究方面,達爾文對我的影響最大。讀研究生期間研究托馬斯·哈代時,我就發(fā)現哈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受到了達爾文思想的重要影響。我從那時候開始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等著作,獲益頗多。作為一位博物學家,達爾文有自己研究的獨特方法。他通過大量實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物證和實證材料,然后論述問題,歸納觀點和結論。尤其是敘述問題的邏輯結構,對我啟發(fā)很大。

何:在某種意義上,毛主席塑造了您個人的生命底色,屈原給您樹立了榜樣,而達爾文給了您學術上的啟迪。我們知道,毛主席不僅是一位政治偉人,同樣是一位文學巨匠。一生中,他創(chuàng)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對文藝工作同樣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這些都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關注。國外很多學者都非常敬重毛主席,我在上海工作時,一位來自美國的著名學者就專門讓我?guī)ベ徺I毛主席著作的英文版,準備帶回國去研讀。您個人的經歷給我們提供了諸多啟示,對年輕人來說,無論讀書還是做研究,都需要閱讀經典。

聶:是的。讀書雖然開卷有益,但也不能良莠不分,讀得太雜。要多讀經典,細讀好書。我在上大學之前,由于鄉(xiāng)村里書太少,凡是能夠找到的書,我都去讀,除了有關文學的、哲學的、歷史的、社會的書籍外,甚至還跟做中醫(yī)的姑父當過一段時間的學徒,讀了一些醫(yī)書。學習了拿脈的基本方法、不同脈象的分辨以及嬰兒推拿的基本手法,背了一些常用的湯頭(中藥方)。上了初中,學校里的書多了些,也多為雜書。在記憶中,當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馮定的《平凡的真理》。這本通俗哲學著作讓我初步有了哲學的概念。上大學后直到大學畢業(yè)從事教學工作再到攻讀碩士學位,我才真正開始系統(tǒng)讀書,主要是閱讀細讀經典著作,我那個時候的讀書狀態(tài),用“如饑似渴”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我按照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兩大類編制成自己的必讀書目,大約有200多種。后來研究生入學,我都會把自己的讀書目錄發(fā)給學生們參考。

在上大學前后的那個特殊的年代,毛主席的書我讀得很多?,F在回頭來看,我的辯證法思想和實踐認識論思想,都來自毛澤東的書。毛主席博覽群書,知識非常淵博。我抄寫過不少毛主席語錄作為座右銘。當然,在毛主席的著作中,有些是引用別人的話,比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主席用這句話教導我們老老實實學習,老老實實做人。當時我把這句話寫在本子上,貼在床頭,用它來提醒自己。上了大學,我才知道這句話是毛主席引用的明朝解縉的對聯。

二、文學倫理學批評的使命

何:就劍橋大學的利維斯和雷蒙·威廉斯等人而言,他們都十分重視文學批評的“現實相關性”(social relevance),換言之,在他們看來,文學批評是對現實的回應,以具有品格的個體、健康的文化生態(tài)和良善的社會秩序為旨歸。就您的學術成就而言,我覺得其背后有兩個重要支柱:一個是您強大的理論建構能力,另一個是您的社會使命感。我知道您很少使用社交媒體,但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jié)期間,您卻主動在社交媒體上向祖國和學界師友送去祝福。看到您的祝福,我當時深受感動,因為從中可以感受到祖國強大帶給您的喜悅,您對人民的熱愛,以及您作為學者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擔當精神。這樣我們可以換一個話題,下面來談談文學倫理學批評。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在學界,您的名字更多是同文學倫理學批評聯系在一起的。在上世紀80年代,西方文學理論界涌起了一股“倫理轉向”的熱潮;然而在國內,在您的推動下,從本世紀初開始,越來越多的學者才開始將文學的倫理維度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您能否談談您是如何開始從事文學倫理學批評及其理論體系建構的?

聶:好的。前面談到了達爾文對我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我從事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研究受到了達爾文的啟發(fā)。在閱讀了達爾文的著作之后,我開始思考人自身。這里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自然選擇,一個是進化。達爾文的不少著述主要聚焦于同一個問題:物種的來源?!段锓N起源》這部著作講的是所有生物的起源問題。在讀這部著作時,我主要關注人的起源問題,當然這也是他著作中的重要內容。在達爾文看來,人的起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選擇的方法是進化。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主要是指人的形式的選擇,也就是我們作為人而擁有的人的獨特形式的選擇。自然選擇了我們人的形式,如五官分布,直立行走。這些只是人的外部特征,但人不能通過外部特征把自己同其它動物從本質上區(qū)別開來,因此人完成自然選擇后還要經歷第二次選擇即倫理選擇。

自然選擇是人的形式的選擇,而倫理選擇則是人的本質的選擇,即做人的選擇。僅就人的形式而言,人仍然屬于動物的范疇,沒有獲得人的本質,同其它動物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人在獲得人的“形式”后又是怎樣使自己在本質上區(qū)別于其它動物的?例如,嬰兒誕生時獲得了人的形式,但這個剛剛誕生下來的嬰兒是否真正獲得了人的本質?答案是否定的。隨著嬰兒不斷成長,在倫理選擇中接受教誨,努力學習,嬰兒才能獲得人的道德屬性而成長為人,即通過倫理選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道德屬性就是人的本質。人的形式是通過遺傳獲得的,是先天的;人的本質是借助教誨形成的,是后天的。2018年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在北京召開,“Ethical Philosophy of Nie Zhenzhao”能夠作為“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議題列入“哲學與文學”分會展開討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這次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學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同文學倫理學批評的主張高度一致。文學倫理學批評始終關注人在經歷倫理選擇過程中的道德教誨和學習,主張通過教誨和學習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be human),這和大會的主題不謀而合??傊鞘艿竭_爾文自然選擇的啟發(fā),我才開始關注人的倫理選擇問題,才會提出倫理選擇理論。

何:就文學倫理學批評而言,倫理選擇是極為核心的概念,倫理選擇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人類的文明進程有著直接的影響,您能否再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個概念?在文學批評中,這一概念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聶:簡單地說,倫理選擇就是選擇如何做人,如何選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從出生開始,就進入了“做人”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倫理選擇過程,貫穿人的一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以及大學畢業(yè)之后的工作,都是一個做人的選擇過程,這一過程就是倫理選擇,它貫穿人生的始終。西方學者不斷試圖解釋自然選擇之后我們人類社會是如何發(fā)展的,提出過進化論、向善論等觀點,但仍然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對于這一問題,我的回答就是倫理選擇。自然選擇是人類文明發(fā)展歷史的第一個階段,倫理選擇是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是科學選擇。第一個階段解決人的形式問題,第二個階段解決人的本質問題,第三個階段解決人的科學化問題。第一個階段因為人獲得了自己的形式而結束了,第二個階段因為人的道德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正在進行中。自然選擇的方法是進化,倫理選擇的方法是道德教誨與學習。倫理選擇(ethical selection)是一個過程,它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倫理選擇行動(ethical choice)構成的。倫理選擇行動就是自我選擇的行動,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自我選擇,并通過自己的選擇進行自我身份確認。倫理身份決定倫理選擇,倫理選擇也能建構倫理身份。就文學作品而言,無論是小說、戲劇還是詩歌,描寫的都是人的一個個倫理選擇行動。文學作品是由人的一個個倫理選擇行動構成的,人物性格、情感、心理、精神等都是在倫理選擇中形成的,都是倫理選擇行動產生的結果,因此對文學作品的分析,就要轉而變?yōu)閷θ宋飩惱砩矸莸姆治?,對倫理選擇行動的分析,通過對倫理身份及倫理選擇行動的批評分析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及精神。也只有通過對倫理身份以及倫理選擇行動的分析,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心理、精神以及性格,才能理解文學作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何:私下里,我經常將您比作中國的利維斯。在我看來,就運思方式、理論氣質和現實關懷而言,您和這位劍橋大學的著名批評家有不少共同之處。作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批評家,利維斯強調文學的具體性和形象性,強調批評家應具有高尚的人格、好的感受力和鑒別能力,反對在文學批評中過度地援引“理論”和“哲學”,因為這些“代表的是枯燥乏味的知性主義、還原性的和簡化論的思維方式”。對利維斯而言,在一個價值失范、標準喪失和技術功利主義橫行的社會中,文學和文學批評是重要的對抗性力量。為此,利維斯還不遺余力地建構自己版本的“偉大的傳統(tǒng)”,為自己時代的精神生活保駕護航。④就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初衷而言,其目標之一就是為了反對文學批評領域出現的“理論自戀”、“命題自戀”和“術語自戀”等不良風氣。不知道您如何看待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教誨功能、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聶:謝謝你的評價。即使今天利維斯仍然值得我們尊重。早在15年前(2004年),我就發(fā)表過一篇文章:“劍橋學術傳統(tǒng)與研究方法:從利維斯談起?!崩S斯是劍橋學術傳統(tǒng)的代表人物。在劍橋大學英語系圖書館入門后的顯著位置,懸掛著I. A.瑞恰慈、

F. R.利維斯、威廉·燕卜蓀三人的大幅畫像。1993年我在劍橋大學訪學時第一次走進英語系圖書館,這三幅畫像吸引住了我,讓我在這三幅畫像下久久駐足,陷入深思。甚至可以說,從那時起,這三位著名的劍橋學者就成了我的精神導師。利維斯是深刻影響了我的劍橋學者。利維斯運用文本分析批評方法深入研究文學作品,著重關注文學作品的道德和政治社會意義,是后來出現的新批評的先導。利維斯的文學批評始終是建立在文化批評和社會批評基礎上的閱讀批評,有很強的道德批評傾向。我國現在的文學研究追逐所謂的文化的、哲學的、美學的抽象闡釋,忽視文學批評的社會使命感和評價文學的道德標準,顯然脫離了文學批評的目的。因此,我們從利維斯的批評中可以得到啟示和借鑒。

文學倫理學批評認為,文學為人類從倫理維度認識社會和生活提供不同的生活范例,為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啟示,為人類的文明進步提供道德指引。文學在本質上是關于倫理的藝術,文學的基本功能是道德教誨功能。就文學批評而言,審美指的是讀者閱讀、理解和欣賞文學的方法,為文學的教誨功能服務。如果以審美的名義把道德同審美對立起來,通過顛覆我們文化傳統(tǒng)的道德價值而取悅讀者,用所謂的非功利性審美否定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德傾向性,無論對文學批評而言還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而言,都是無益的。

文學批評的任務就是用嚴格的標準維護文學市場的倫理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堅持文學為建設良好的道德風尚服務,為凈化社會風氣服務,這絕不是對文學的“道德綁架”,而是一個文學批評者和創(chuàng)作家的道德良心。

文學應該成為教導人如何進行倫理選擇的人生教科書。希臘最早的史詩,中國最早的詩歌,以及后來的文學作品,都具有這一鮮明特點。文學要成為倫理導向的燈塔,引人道德向善的火炬,這不僅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要求,也是文學批評的任務。文學批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自我欣賞文學,而是為了引導讀者正確閱讀和理解文學。

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價值首先在于它的方法論價值,即借助自己的批評術語,另辟蹊徑,辯證地解讀文學文本,為讀者提交一份文本解讀說明書,以便讀者從文學中吸取營養(yǎng),進行正確的倫理選擇。例如關于孫悟空這個人物,讀者往往為他頭戴金箍缺少自由而心有不平,也為唐僧動不動就念緊箍咒而感到不滿。但在文學倫理學批評看來,正是唐僧通過緊箍咒進行的教誨,孫悟空才能借助金箍對自由意志進行約束,才能在九九八十一難中做出正確的倫理選擇,最終到達道德的頂點。如果沒有唐僧的教誨,沒有金箍對自由意志的約束,孫悟空只能大鬧天宮,為所欲為,最終永遠被壓在五行山下而不得翻身。再如莫泊桑小說《項鏈》中的人物瑪蒂爾德,長期以來一直被我們看成愛慕虛榮的典型而受到指責,認為她賠償一條假的項鏈是咎由自取,很不值得。但在文學倫理學批評看來,她所謂的虛榮正是她的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的表現,丟失項鏈后,她沒有逃避責任,而是做出了傾其所有進行賠償的倫理選擇,表現出高度的道德責任感。因此,瑪蒂爾德是一個敢于負責的人物形象,她身上散發(fā)出道德的光芒,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大量的文學都可以借助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方法重新解讀,從中發(fā)現新的價值。

三、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未來與族裔文學

何:就理論建構和學術話語體系而言,您的文學倫理學批評已經比較成熟,您今后有哪些新的學術計劃、安排和構想?您能否在這里簡單地和大家分享一下?

聶:我現在正在思考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的問題是關于人類文明發(fā)展三個階段的理論建構。人類文明發(fā)展有自身的邏輯,或者說有其自身規(guī)律。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就是如此。自然選擇是第一個階段,現在已經結束。倫理選擇是第二個階段,目前正在進行中。科學選擇是第三個階段,也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最后一個階段,目前正在接近我們。三階段論可以從整體上思考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可以更清楚地理解目前我們正在經歷的倫理選擇階段,認識這個階段的特點。三階段論是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理論基礎。正是以三階段論為前提,文學倫理學批評建構了自己的倫理選擇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第二個方面的問題是關于文學跨學科研究的思考。文學研究不能把自己封閉在文學領域中研究文學。當前文學研究遇到的問題就是不能把文學同其它學科之間的隔閡打通,所以文學研究才會陷入審美陷阱,無法突破理論創(chuàng)新的瓶頸。文學研究的突破方向在于跨學科研究。只有吸收其它學科如倫理學、哲學、語言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等不同學科的知識,借鑒其它學科的研究方法,文學研究才能開闊視野,推陳出新。文學倫理學批評實際上就是文學跨學科研究的一種實踐。在現有基礎上,文學倫理學批評已經在哲學、語言學、認知神經科學等方面做出努力,如在文學文本研究基礎上開展的腦文本(brain text)研究,在腦文本基礎上開展的語言生成研究,在哲學基礎上開展的認知與意識研究等。從表面上看,有關腦文本、語言生成、認知與意識的研究似乎同文學研究的關系不大,但實際上這些研究同文學研究的內在關系非常密切。目前有人認為人文科學不是科學,文學研究不是科學研究,這種認識是十分膚淺落后的。人文學科的主體是人,而人早已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人的認知過程、思維機制、意識的產生、思想的形成等,早已是科學的一部分。文學也不能脫離科學存在,目前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數字人文以及人文與科技的研究,已經成為潮流。包括文學在內的人文研究,應該在這方面跟上去,不要被潮流拋棄,不要被科學拋棄。文學倫理學批評在跨學科方面的研究,實際上是把文學和文學批評置于科學研究之中進行的,是為文學倫理學批評新的理論突破進行的學術預研究和學術新探索,也可以看成是文學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的學術儲備。

我感到未來文學理論研究的突破將從四個方面發(fā)展:腦文本研究、認識神經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以上四個方面是相互連接在一起的,只要在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做出努力,取得進展,都可能推動文學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取得新的突破。

何:就文學研究的“倫理轉向”而言,在我看來,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的層面:首先,文本的倫理,這里指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情節(jié)和結構等體現出來的倫理問題,這之中還包括由此而體現出來的作家的倫理關懷;其次,閱讀的倫理,閱讀會涉及對作品的賞析和甄別,判別作品的優(yōu)劣高下,在這一過程中,讀者自身的倫理關懷和倫理選擇必然會產生影響;最后,理論的倫理,特定批評理論的生成同樣是特定倫理考量的產物,而且文學理論內部同樣存在“倫理轉向”的問題。就我們外國語學院文學研究中心而言,目前的一個重點研究領域是族裔文學。在很大程度上,族裔文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對族裔經驗的敘寫來為“小民族”或某一共同體中的弱勢群體代言,引發(fā)公眾對種種不平等的權力關系和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的關注,從而推動新型族群關系的建構。就此而言,這一類型文學興起的本身就代表著一種倫理重構的訴求,文學倫理學批評在族裔文學研究中的應用應該具有廣闊的前景。不知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聶:近些年來,在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引領下,我國族裔文學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外國語學院也在族裔文學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團隊,推動全院整個文學學科的快速發(fā)展,涌現出羅良功、李俄憲、方幸福、何衛(wèi)華、張強、朱衛(wèi)紅、池水涌等一批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學者。這批年輕學者的迅速崛起并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可喜可賀。在族裔文學研究領域,外國語學院每年都能吸引不少外國學者前來出席會議、討論交流、開展合作研究,充分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外國語學院不僅是中國的族裔文學研究中心,也是世界族裔文學研究的中心。這是很了不起的。

我國的族裔文學是一個新興的前沿研究領域,大有可為。我完全贊同你的看法,族裔文學興起的本身就代表著一種倫理重構的訴求,文學倫理學批評運用于族裔文學研究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首先,族裔文學在本質上是一種倫理構成。族裔文學以某個種族或民族作為劃分標準,實質上就是以種族或民族倫理作為族裔文學的標準,而不是以政治、經濟或文化作為劃分標準。例如,美國是典型的移民國家,人口超過一百萬的種族多達20多個,一百萬人口以下的種族更多,印第安土著、黑人、南美西語裔、亞裔,包括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白人種族,都屬于少數民族。美國在政治上強調美利堅民族和美國人的身份和身份認同,推行美利堅國家整體民族身份的建構和統(tǒng)一,強調個人公民權利平等而不是族群集體權利平等。美國在法律上不承認族群身份,不允許族群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美國強調國家認同而不是民族認同,法律不允許任何族群有自己的歷史地域范圍和特權,但倫理仍然是一切的基礎,倫理問題仍然是不同族群同包括倫理在內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等發(fā)生矛盾沖突的集中體現。歐洲和亞洲在地域、血緣、歷史和文化等基礎上形成民族或族群,這些族群得以存在的保障也是倫理。無論美國、歐洲還是亞洲,族群矛盾和沖突的性質都是倫理的,而不是政治的、法律的。因此就族群文學研究而言,我們就要把研究的重心(focus)放在倫理上,把政治、文化、法律放在倫理中思考,而不宜將屬于倫理性質的族群沖突和矛盾理解為有悖于憲法的政治、法律矛盾和沖突。

其次,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方法以及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術語如倫理身份、倫理選擇、倫理環(huán)境、倫理情感等,適合用來解釋和分析族裔文學。族裔文學關注的核心問題是族裔的倫理身份以及倫理選擇問題,即關注自己的國家身份認同,尤其是如何在自己的本民族身份與國家身份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倫理身份和倫理選擇是族裔文學的核心問題。幾乎所有族裔文學,都有描寫身份和選擇的主題,因此對族裔文學的批評,可從倫理身份和倫理選擇入手。倫理身份是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核心術語,但是它同文化批評、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中的身份概念有所不同。文學倫理學批評中的身份的主體只能是人,而文化批評等使用的身份在中文語境中除了可以是人而外,還可以有政治身份、文化身份、國家身份等,即政治、文化和國家也可以成為身份主體。當然,這里可能有語言表述或翻譯的差異性問題,即政治身份或國家身份并不是指身份而是指認同,即政治或國家認同。

第三是族裔文學的具體倫理問題研究。族裔文學是文學研究中的新興領域,有許多重要倫理問題需要加強研究。例如,族裔文學的倫理性質、人物的倫理身份與倫理選擇、倫理環(huán)境與倫理語境、倫理情感與道德、倫理與政治、倫理與文化、倫理與情感,倫理與身份、族裔文學的價值等,這些問題都是族裔文學的基本問題,都可以借助文學倫理學批評術語進行研究。族裔文學的研究方興未艾,大有可為。學者們可以在這個領域作更深入的研究,在這一領域里嘗試不同的研究方法,文學倫理學批評更需要在這一領域進行批評實踐。

何:您對俄狄浦斯悲劇的重新解讀非常精彩。您指出,俄狄浦斯的悲劇不僅僅只是命運的悲劇,同時還“說明了維護大家公認的倫理秩序的重要性,表明誰破壞了新的倫理道德關系和秩序,即使是無意的,也會給社會帶來災難,給心靈帶來痛苦,要遭到嚴厲懲罰?!雹萋櫪蠋煂@部作品中倫理沖突的分析給了我很多啟發(fā),這讓我想起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的《恥》這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新舊倫理秩序的沖突同樣表現得十分激烈。在殖民體系已經瓦解的南非,書中主人公盧里仍滯留在舊時代的“浪漫”歲月中,按照過去的方式行事;然而,在“新南非”,白人不再是特權階層,不遵守新的倫理秩序的主人公盧里因此遭受處罰。這同樣讓我想到了雷蒙·威廉斯對文化的區(qū)分,在他看來,任何社會之中都存在著“主導文化”(the dominant)、“殘存文化”(the residual)和“新興文化”(the emergent)這三種文化。依循威廉斯的這一思路,興許同樣可以認為,任何共同體之中的倫理規(guī)范都有自身的立體性、多元性和“歷史性”,其內部始終存在著各種互動、沖突和矛盾,在某種意義上,這一特點在族裔文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不知道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聶:我完全同意你對《恥》的評價,也贊成你在評論雷蒙·威廉斯時認為任何倫理規(guī)范都有自身的立體性、多元性和歷史性的觀點。作為伯明翰學派的代表人物,雷蒙·威廉斯是英國文化研究的先驅,他的文化理論在中國影響廣泛。但是,我不贊成他關于文化的理想性、文獻性及社會性的定義。我認為他把文化看成是由物質、知識與精神構成的生活方式,實際上是用文化取代了倫理。社會狀態(tài)、社會價值、社會傳統(tǒng)是由倫理而非像他以為的那樣是由文化代表和體現的。在許多情況下,用倫理的概念比他用文化的概念解釋社會和生活現象更為合適。在今天看來,我認為倫理批評不僅比文化批評更適合分析和解釋文學作品,也比文化批評更適合分析和解釋社會,對族裔文學尤其如此。因為如果我們僅僅把族裔文學歸結為一種文化現象的話,顯然沒有看透族裔文學的倫理本質。

何:聶老師這次來外國語學院有著雙重的身份,不僅僅是前來進行學術交流,同時還是以我們院友的身份來參加外國語學院校友會成立大會。最后,作為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對從事文學研究的青年教師和學生,您能否談談您的期待和建議?

聶:我這里還是以我自己的學術經歷來談談這個問題吧。在我的學術經歷中,學術共同體尤其是國際學術共同體對我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優(yōu)秀的學者群體對我影響很大,如劍橋大學的約翰·拉特梅爾(John Rathmell),華威大學的湯姆·溫尼弗里思(Tom Winnifrith), 斯坦福大學的瑪喬麗·帕洛夫(Marjorie Perloff)、耶魯大學的克勞德·羅森(Claude Rawson)和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芝加哥大學的大衛(wèi)·貝文頓(David Bevington)等。他們不僅對我的學術研究提供過幫助和指導,而且他們也是我學習的榜樣,激勵我不斷追求進步。這就如同練習跑步需要有一個比自己跑得快的人領跑一樣,在跑得比自己快的人后面,才能看到自己的差距,才能激發(fā)自己追趕的力量,才能形成更高的學術境界,推動自己進步。

對于外國文學研究而言,打開學術眼界,海外游學非常重要。劍橋大學和華威大學的學習經歷使我開闊了眼界,提升了學術境界。就學術氛圍而言,這些國外一流大學有其他大學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我199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5年獲得了第一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一等獎當時頒給了已經故去的幾位老先生,在外國文學二等獎獲得者中,我是最年輕的一位。去劍橋大學訪學之前,我多少還有一絲少年得志的感覺。但是到了劍橋大學,在那個眾多學子仰慕的學術圣地,名家如云,大師薈萃,我真正見識了學術的世面,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樹立起新的學術理想,激發(fā)了新的奮發(fā)向上的意志。劍橋大學的一年訪學結束后,在英國學術院資助下我獲得了在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和華威大學英語系繼續(xù)學習一年的機會,并在英國學術院資助下游學歐洲,到訪過許多歐洲的大學。之后我又去過美國芝加哥大學訪學。這些海外學習經歷不僅開拓了我的學術新境界,也讓我真正懂得了做人和做學問的真諦。

今天我給大家講述這些個人經歷,是希望年輕學子們能夠以博大的胸懷、遠大的志向、進取的精神發(fā)奮努力,在一個人類命運和學術研究的國際共同體中,不忘自己新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倫理身份,堅持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倫理選擇,立德、立功、立言,做一個有擔當、敢作為、能奉獻的新時代的中國學人。我相信,大家都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為祖國的昌盛、民族的繁榮、學術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也為華中師范大學外語學院的美好未來做出貢獻。

何:感謝聶老師接受這次訪談!

注釋【Notes】

①在將此次訪談的錄音整理為文字的過程中,吳兆鳳、蔣瑛、倪小山、黃亞楠和劉妮媛五位博士生付出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特此表示感謝。

②2019年10月18日,聶珍釗教授應邀做客“華大外國文學論壇”,在論壇期間,華中師范大學“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青年學術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何衛(wèi)華教授對聶教授進行了訪談,此次論壇由華中師范大學英語系系主任方幸福教授主持。

③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外國文學研究》1(2010):12-22。

④更為具體的關于利維斯批評觀的論述,請參見何衛(wèi)華,《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與“希望的資源”》(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43-57。

⑤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85。

責任編輯:宮桂

猜你喜歡
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
《歡樂之家》中莉莉的困境、追求和倫理選擇
《人性的污點》中科爾曼?希爾克的倫理選擇和倫理困境
在藝術與道德之間游走:谷崎潤一郎短篇小說的文學倫理解讀
社會科學(2017年3期)2017-04-14 11:22:24
夏目漱石《心》的文學倫理學研究
西部學刊(2017年3期)2017-04-13 23:12:04
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角度解讀凱特·肖邦的《暴風雨》
青年文學家(2017年8期)2017-03-31 09:27:30
試論《海蒂》中兒童的倫理選擇與成長
文學教育(2017年3期)2017-03-23 13:05:37
文學倫理學批評視域下對《孫行者》中惠特曼阿新的倫理困境簡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教資料(2016年27期)2017-02-23 21:07:30
從文學倫理學視角解讀宋麗伶
文學倫理學批評視角下福斯特小說中英國人物形象研究
射洪县| 囊谦县| 宣汉县| 平乐县| 大荔县| 靖安县| 贵港市| 伊金霍洛旗| 平利县| 卫辉市| 西畴县| 界首市| 四会市| 大化| 汉源县| 津南区| 兴安盟| 土默特左旗| 潼南县| 昭平县| 兴安县| 田东县| 开封县| 兴化市| 三河市| 尚志市| 肇东市| 太谷县| 车致| 麻城市| 三明市| 文山县| 漠河县| 雅江县| 徐水县| 班戈县| 侯马市| 永丰县| 浙江省| 旌德县| 万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