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晴柔
摘要:德育在小學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向?qū)W生傳授知識外,還要采取適當、科學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本文旨在結(jié)合日常教學經(jīng)驗分析并提出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滲透德育;英語教學
一、吃透教材。鋪墊德育滲透
中西方因受不同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文化及思維的影響,造成兩種語言在表達上存在著迥別之處。自然,語文教材和英語教材所體現(xiàn)出來的德育因素也有所差異。我們通過漢語的學習可以知道中國人和別人打招呼時會問候:“您好,您吃過飯了嗎?”但在英語書上,我們看到的外國人向別人打招呼用的是“Hi,howare you?”與“Did you have your meal?”無關(guān),因為在英語中,這句話就不是一句問候語,如果真的有人對你說出這句話,他們是想邀你共餐。如果真要談,西方人恐怕更樂于談天氣而非吃飯與否。再舉個例子,通過學習語文課本知識,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對他人的贊美和恭維時,中國人常以謙遜應對。這使學習漢語更早、長期受中國文化的中國學生很容易將這種思維帶入英語的表達中,那么就有可能出現(xiàn)以下Chinese-English式的對話——“Oh,your dress is so nice!”“Really?But I thinkits iust so so.”。其實在英語表達中,如果有人贊美你,你只需要回答“Thank you”就可以了。
還有很多例子,但我們但從以上兩個簡單的例子就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想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首先就必須了解西方文化,花時間研究并吃透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摸清楚在英語思維中的表達中,什么是在表達贊美,什么是在表達尊重,什么是在表達感激、憤怒、懷疑,又有什么會觸犯到他人的隱私等。只有當教師敏銳地捕捉到英語教材中不同于漢語表達的德育因素,才能更好地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引導他們?nèi)フJ識英語教材字里行間里的德育知識,達到德育目的。倘若教師自己對教材都沒有深入地了解,那么他給學生帶來的教育不僅違背教材設(shè)計的初衷,還會導致偏差的結(jié)果,使教材的德育因素無法發(fā)揮到最大化。
二、結(jié)合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就拿外研社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這套教材來說,它內(nèi)容豐富,為我們提供了不少的德育素材。例如,我們可以在“I like football”這課的教學中,滲透“生命在于運動”的健康觀念,鼓勵孩子們在課后空余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且是安全的運動來鍛煉自己的身體,以此推動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可以在"What doyou do on Sunday"這課的教學中,引導孩子們在周末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和家人一起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促進親子溝通的同時也更加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可以在“Shes a nice teacher”這課的教學中,鼓勵孩子克服自己的害羞,勇敢地邁出一步,嘗試大方地向他人獻上由衷的贊美,很多孩子一開始可能會感到困難,但多試幾次,他們就會更多體會到真心贊美他人能成為造就他人的強大力量,并且也為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快樂;在“I helped Mum”這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家務”延伸至“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德育滲透;在“They sang beautifully”這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并發(fā)現(xiàn)大自然甚至這個宇宙的奇妙和美好;在“Itook some pictures”這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在課外的時間里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拓展一些愛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等。教師只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chǔ)上加以研究和延伸,就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滲透,使每一節(jié)課都在最大程度上滲透德育,并發(fā)揮它的作用,幫助學生在更加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里成長,并形成自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習慣。
三、巧妙教學。適時滲透德育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發(fā)展特征,教師想要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就必須精心研究巧妙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教師的德育滲透。我想,有趣的課堂是相當必要的,那么情景式教學不乏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式。例如在“My familv numbers”這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充當“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和“me”的角色,并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的情景進行角色扮演,在運用所學表達的基礎(chǔ)上進行適當?shù)难由旌蛿U展,可以在表演中說一些自己在現(xiàn)實中想對家人說的話(可以是贊美、鼓勵等等),或者做一些現(xiàn)實中想為家人做的事(例如倒杯水,揉揉肩、捶捶背等)。等到孩子們下臺后,教師可以圍繞“愛家人”“孝敬長輩”等方面的德育主題對剛才臺上的同學的表演和表達做出評價和總結(jié),并借此對全班同學進行色彩更加鮮明的德育滲透。在“Its very old”這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教材,重現(xiàn)與伙伴介紹“Big Ben”和“Hyde Park”的情景,接著引導學生向他人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特別之處,當一回小導游,和大家一起領(lǐng)略自己家鄉(xiāng)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愛護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雖然作為小學生來說力量比較微小,但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愛護班級環(huán)境做起,到不在街道隨地吐痰、丟垃圾等,最后還可以延伸至愛護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的教育等。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還可以在快樂的學習中增強其品格的塑造,使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和交往,如何適時關(guān)心、幫助他人,成為一個明是非、講道理、有道德的人。
我們相信,無論是英語教學課堂,或是其他學科的教學課堂,它們存在的目的絕非是傳遞知識這么簡單,它們被設(shè)置的初衷還應該是讓人們在學習了教材之后,能夠有力量去領(lǐng)悟知識背后關(guān)于真、善、美的精髓,推進學習者品格的塑造,提高他們精神的升華。在今后的教學中,為人師表的我們還應不停止學習的步伐,不斷深究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策略,使更多學習英語的學生能夠擁有豐富的知識、健全的人格和美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