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熠帆
摘 要:“會玩的孩子才會學習,會學習的孩子更會玩”,游戲是幼兒發(fā)展的搖籃。戶外建構區(qū)活動,實現(xiàn)了幼兒對搭建的需求與愿望,體驗了自己與同伴共同搭建的樂趣,以及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因此,教師對戶外建構區(qū)活動的組織與引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活動成功開展的關鍵,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源泉。
關鍵詞:戶外活動; 建構區(qū); 大班幼兒; 組織與引導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2-090-002
建構區(qū)活動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進行搭建的活動,通過拼搭、壘高、平鋪等不同方法,搭建出自己心中的事物。它將操作性、創(chuàng)造性、藝術性融于一體,通過建構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建構能力,而且還能讓幼兒學會與同學分工合作,遇事協(xié)商解決。
孩子們對建構活動很感興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有的搭房子,有的搭汽車,大班孩子也知道用輔助材料裝飾建筑物,在房子旁邊種下了大樹等,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但是,戶外活動場地很大,游戲時間長,孩子與孩子搭建期間沒有關聯(lián)性,沒一會搭好就不想玩了。為了讓幼兒更好的參與戶外建構區(qū)活動,更好的組織與引導幼兒游戲,調動幼兒對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筆者試圖從戶外活動建構區(qū)《小人國建設》中,從建構前、建構中和建構后,談談菲薄的體會和看法。
一、建構前
1.結合生活經驗,聽取幼兒意見,確定活動內容
大班的孩子對建構活動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于是在活動前,我問:“你們想搭建什么?”孩子們就會七嘴八舌,“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動物園,我想搭一個動物園”“我想搭一幢大房子”“我想搭一座大橋?!焙⒆觽兿胍罱ǖ氖挛锒际撬麄兩钪锌梢姷模涍^討論,我結合孩子的想法,決定搭建一個城市。為了讓建構的內容更加具體形象,豐富建構事物的特征,讓幼兒回憶城市里有什么?發(fā)了圖紙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畫畫城市搭建的設計圖,也通過出示圖片讓幼兒更了解建筑物的特點。
2.選擇合適的建構材料
建構內容確定后,孩子們對建構有了初步的設計,教師適時的提問,讓幼兒介紹自己的設計,說說搭建所需材料。孩子們已經知道建構區(qū)中有些什么材料,在之前的活動中基本使用過了碳化積木和泡沫積木進行了搭建,但是碳化積木太重不適合進行壘高搭建房子。于是,為了讓幼兒在搭建過程中更加的形象化,我們還投放了億童中的建構積木,也制作了馬路,投放了輔助材料,大樹、草坪、交通標志等。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材料搭建不同的事物,使材料與游戲目標和幼兒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相匹配,力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當下的發(fā)展需要。
二、建構中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對建構活動的興趣
為了讓幼兒對建構活動感興趣,教師創(chuàng)設了情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小人國建設》中,我通過小人國國王寄來了一封信,信中國王寫道:國王想建設新城市,讓小人國的子民住在更舒服安逸的環(huán)境下,但是小人國里建筑師的建設都不讓國王滿意,國王想讓小朋友來幫助他。通過與幼兒談話、提問來激發(fā)幼兒,“你們愿意當建筑師來幫助小人國的國王建設新城市嗎?”孩子們聽到了國王的遇難,他們紛紛都愿意參與建構活動中。利用《小人國建設》情境貫穿于整個活動,孩子們在搭建的時候也始終考慮是給小人國的子民們搭建,搭建的事物考慮到了小人國子民的身高,房子、汽車等都適合他們的,在最后完成搭建后,老師還將孩子們的作品拍攝下來,把照片發(fā)給國王,詢問國王是否滿意。
2.利用設計圖,啟發(fā)引導,豐富建構內容
由于這次建構活動與之前的活動不同,這次活動讓全班幼兒一起完成城市建設,而不是三三兩兩的自搭自的。于是,我出示了國王寄來的設計圖,將設計圖展示在幼兒面前,讓幼兒觀看設計圖進行搭建,孩子們觀察的很仔細,大班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要搭建什么、怎么搭建。因此,教師在提供的設計圖中并沒有明確的表示“小區(qū)里要搭建什么?”“要搭建怎樣的橋?!倍峭ㄟ^詢問引導,讓幼兒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通過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出了一座座華麗的別墅、樓房,精致的小轎車、公交車、消防車,大橋還考慮了行人與汽車同行。在設計圖下方還畫了大樹、草坪、交通標志,孩子們通過生活中所見,結合自身的經驗,在搭建后,將輔助材料放在了相應的地方。大型的戶外建構活動,通過設計圖的展示,幼兒能更有秩序的完成搭建,在全部完成后,能清晰明了的看出孩子們搭建了什么,也發(fā)展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
3.選取包工頭,分配任務,發(fā)展幼兒合作能力
大班幼兒在活動中的交往與合作能力有所提高,由于這次戶外建構區(qū)活動《小人國建設》是大型建構,需要每個幼兒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搭建。于是,我嘗試了在A小區(qū)、B小區(qū)、馬路、橋、停車場五個區(qū)域各選取一名包工頭,并請包工頭再選建筑師,安排每個人的任務,分工合作。在搭建前,包工頭和建筑師們先進行了商量,“怎么搭建?你需要干什么?拿些什么材料?”這樣,每個人都有任務,每人都參與了建構活動,整體的建構速度會變快,同時,也都提高了建構能力,以及幼兒間的合作能力。
三、建構后
1.積極評價
對幼兒作品評價的態(tài)度、標準,直接影響了幼兒參與建構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影響幼兒對建構活動的態(tài)度和對搭建物的欣賞能力。由于戶外建構,活動結束后需要將搭建的事物全部拆掉,整理積木,不能將《小人國建設》完整的保存下來,于是,建構活動結束后,教師將幼兒的作品用照片記錄了下來,通過讓幼兒觀看照片,暢所欲言。通過評價活動,不僅讓滿足了幼兒表現(xiàn)的欲望,也發(fā)展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2.欣賞建構作品
《小人國建設》雖然是一個完整的搭建,但是每個孩子的分工不同,建構的方式和所用材料也不同,于是,搭建結束后,給幼兒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欣賞,交流,學習,在之后建構中,搭建的更好。
以上幾點只是我從“小人國建設”建構活動中的一些淺顯的思考及想法。幼兒戶外建構活動關鍵還是在于老師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搭建出更完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楊冬梅.《幼兒園戶外建構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年6期
[2]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