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占昀
摘 要:語文閱讀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更是廣大語文教師工作重點與重要目標所在。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大多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往往過于注重知識點的記憶而忽略了學生閱讀思維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語文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積極地轉(zhuǎn)變自身滯后的教學觀念,提升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探究活動來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技巧,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真正學會閱讀,為后續(xù)的學習生涯奠定良好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提升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17
閱讀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閱讀能力的提升則與學生的學習行為、閱讀習慣、閱讀量等因素息息相關(guān)。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yīng)當善于采取相應(yīng)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指導其掌握相應(yīng)的閱讀技巧,并形成多角度分析探究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樣地,教師還應(yīng)當營造良好的氛圍,關(guān)注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與保護,鼓勵學生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逐步發(fā)展自身語言應(yīng)用能力,從而全面提升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活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這不僅僅是教師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支持依據(jù),也是幫助學生保持持續(xù)、長久學習熱情的主要驅(qū)動力量。良好閱讀氛圍的營造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第一步。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其自主學習,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yīng)當善于利用實物、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shè)相應(yīng)的閱讀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在生動、形象的課堂上積極地參與到語文閱讀活動中,并且享受到閱讀帶來的趣味與快樂。
從另一角度上說,在具體教學課堂上營造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學生也能夠?qū)崟r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不僅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盡可能多地吸收到語言篇章中的養(yǎng)分。良好的閱讀氛圍不僅僅是指教學課堂上的氛圍營造,教師也需要積極地營造班級良好的閱讀的氛圍。以班級為單位開辟相應(yīng)的“讀書角”,要求每位學生在“讀書角”中填充自己的書,并將其作為班級圖書來源。同樣的,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宜其閱讀能力提升的書目,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量,拓寬自身知識面。在日常的課余生活中,教師可以鼓勵并組織學生進行相應(yīng)的讀書活動,并且定期以主題班會等形式進行閱讀分享。如此一來,在良好讀書氛圍的影響下,學生也會真正愛上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家庭閱讀氛圍入手,通過增強家校服務(wù)取得家長的配合,從而將家庭打造為學生最好的閱讀場所。
特別是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教師應(yīng)當積極宣傳家庭閱讀的重要性,以此強化學生家長對于閱讀作用的理解。而在課堂、校園以及家庭等多方面閱讀氛圍影響下,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被潛移默化激活,在語文閱讀上也可以逐步實現(xiàn)化整為零,積少成多,天天堅持,形成習慣。
二、注重字詞品讀,強化閱讀積累
初中階段是學生初步學習文言文的階段,并且文言文、古詩詞內(nèi)容本身也屬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都強調(diào)學生對古詩詞、文言文進行大量記憶與背誦,但是這樣的教學形式顯然有些浮于表面,無法真正地通過教學引導來提升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我認為,古詩詞與文言文能夠記憶背誦下來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則是要注重品讀字詞,認真釋義,并且強化閱讀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表達、語言應(yīng)用素養(yǎng)。
從另一方面來說,初中階段的古詩詞內(nèi)容中不乏豐富理趣以及人文性、鑒賞性較強的詩詞,故而品讀字詞,強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yīng)當鼓勵學生注重積累,通過體悟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歷史典故與人生哲理來不斷地擴寬自身知識面,并在古詩詞的人文情懷熏陶下樹立自身科學、正確的為人處世觀念。初中階段古詩詞中,能夠體現(xiàn)人文理趣的詩歌通常存在以下兩個特征。
其一,善用典故。在詩句中,詩人化用前人的詩句,或者在詩句中引用相應(yīng)的古代故事來歷的詞語時,則通常會借助這些耳熟能詳?shù)氖录肀磉_自身的觀點。運用典故也是詩詞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在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積累,以便于在后續(xù)的文章寫作或者觀點輸出等語言活動中提升文章內(nèi)涵,既做到避免一覽無余的直白,也能夠使自身語言文字更為凝練,言近而旨遠,進而提高語言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
其二,蘊含理趣。這類詩歌則主要是借助描寫事物來說明一定的道理,給人啟發(fā)。也就是說,語言文字中闡述義理的時候,不是干巴巴地說教,而是通過描寫事物或者景物反映出來。這種詩句的理趣也有不同的分類,有的是整首詩有理趣,有的是詩中的幾句有理趣;有的直接點破,有的含蓄一些需要自己領(lǐng)悟。在學生進行字詞品讀的閱讀活動中,教師需要進一步充當好引領(lǐng)者與引導者的角色。總之,閱讀積累是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文章積累的重要性,在閱讀指導過程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摘抄、謄抄,將閱讀中的內(nèi)容轉(zhuǎn)換為具體的文章積累,提升學生閱讀積累,在積累過程中將閱讀內(nèi)容轉(zhuǎn)換為具體的章節(jié)內(nèi)容,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在積累中逐步提升學生綜合閱讀能力。
三、培養(yǎng)獨立性閱讀,提升理解能力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guān)系,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往往與學生自身的閱讀量息息相關(guān)。大量閱讀、獨立性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強化其語言理解能力的必要途徑。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也應(yīng)當重視鍛煉學生獨立閱讀、自主閱讀的能力,鼓勵其在閱讀思考的同時多分析、多總結(jié),將閱讀的綜合表達能力提升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相應(yīng)的文章錄音,結(jié)合范讀語調(diào)、背景音樂等元素向?qū)W生初步傳達這篇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與基調(diào)。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教師則需為學生預(yù)留出足夠的時間細讀課文,并要求其在閱讀時認真梳理行文脈絡(luò),理清文章內(nèi)容中的人物關(guān)系和故事線索。此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明確推動文章故事發(fā)展的明線與暗線。而在課程結(jié)束之后,教師還可以布置從不同人物視角講述故事的課后練習,一方面有效地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則將閱讀與表達有機結(jié)合起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綜合表達技巧。
此外,教師如果只依靠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拓展教學方法,增加學生課外閱讀或通過一定的方法訓練學生閱讀能力。通過寫作等手段,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提高自身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從而逐步提升閱讀能力。在學生課余生活中,教師也可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lǐng)學生閱讀更多世界著名短篇小說,接觸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有效擴大學生知識面。而當其獨立性閱讀有一定積累之后,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對所閱讀過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挖掘出小說文學之中的共性,從而增加學生語言積累,促進其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傊?,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獨立閱讀,讓學生在獨立閱讀中訓練自身,逐步幫助學生完成閱讀拓展任務(wù)。
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帶領(lǐng)學生進入不一樣的世界,并且在閱讀中感知世界、收獲閱讀審美體驗。語文閱讀同時也是提升學生自身能力與基本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而言,進行高效閱讀的前提就是要教師科學選擇教學內(nèi)容,同時輔以精心教學設(shè)計、合理安排閱讀鍛煉,以此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使其在不斷的閱讀積累中掌握相應(yīng)的閱讀技巧,提升自身綜合語言應(yīng)用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曉明《初中語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年第6期。
[2] 陳劼、嚴瑞《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