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培坤
(普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云南 普洱 665000)
精神分裂癥屬于慢性精神疾病,有發(fā)病率高、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特征。臨床治療主要以精神藥物為主,持續(xù)用藥且要求患者定時、定量服用才能控制病情發(fā)作。但在實際用藥指導中發(fā)現,90%患者用藥依從性不高,治療效果不理想甚至引起病情波動變化。為此,我院提出優(yōu)質護理干預方法,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與服藥依從性,獲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病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18年1月結束于2018年10月,研究樣本定義為精神分裂癥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
對照組:男(n=20)、女(n=25),年齡24~75(平均:22.8±2.47)。其中,青春型10例、單純型10例、緊張型25例。
研究組:男(n=15)、女(n=30),年齡26~76(平均:24.6±2.65)。其中,青春型15例、單純型15例、緊張型15例。兩組患者病歷資料(性別、患病類型)對比無差異(P>0.05)可比。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方法:心理疏導、用藥指導。
研究組:常規(guī)護理+優(yōu)質護理干預。第一,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干預小組,安排護士長為組長、護士為責任護理。護理小組根據患者病情展開病例討論、制定護理計劃?;颊呷朐汉?,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自我介紹,拉近與患者的距離。為患者創(chuàng)建溫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第二,主動與患者交流,認真傾聽患者傾訴、需求,盡可能滿足,改善患者焦慮、緊張情緒。通過語言、肢體掌握患者心理活動,掌握心理動態(tài)變化,對其展開談話式護理與心理指導。護理工作要及時、精準從而得到患者支持信任。對有妄想思維的患者及時指導,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第三,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展開健康知識講解,告知患者嚴格遵守醫(yī)囑,告知患者精神分裂是可以治療的,提高患者康復信心。注意巡視監(jiān)察,對拒絕服藥、吐藥、藏藥患者及時尋找原因并告知患者不按時服藥的后果,耐心教育。第四,患者出院后告知家屬監(jiān)督其用藥,及時鼓勵。
(1)比較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分為一般掌握、比較掌握、完全掌握。(2)比較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分為非常依從、一般依從、不依從。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兩組數據資料,以P值區(qū)間(P<0.05)表示統計學差異。
研究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n(%)]
研究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n(%)]
精神分裂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自知力弱,嚴重者存在被害妄想癥,對護理人員存在抵抗情緒,服藥依從性不高[1]。加上服藥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也不利于患者服藥積極性鼓勵。傳統護理方法集中于科學指導用藥,缺少生理、機體、心理考慮[2]。加之,很多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精神分裂癥,缺少疾病認知從而影響用藥依從性,他們多認為無需治療。對此,我院提出優(yōu)質護理干預方法,通過心理、機體、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3]。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優(yōu)質護理干預在心理護理方面主動與患者交流改善消極情緒,在無形中增加用藥依從性。在生理方面結合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4]。講解精神分裂相關疾病知識,只有患者思想上提高才能意識到主動服藥,增強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此外,為患者營造和諧、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有利于保持積極情緒。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交流得到護理支持,主動配合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健康積極的護理服務。優(yōu)質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方法,彌補傳統單一護理方法,讓患者在樂觀的情緒下接受治療,主動服藥,提高護理效果。
綜合分析,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有助于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提高護理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