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要:《紅字》與《珍妮姑娘》中塑造的主人公都有著相同的悲劇愛情,造成她們愛情悲劇是多方面的。通過分析對比這兩部作品,進一步探討其造成愛情悲劇因素。
關鍵詞:《紅字》;《珍妮姑娘》;悲劇
《紅字》與《珍妮姑娘》兩部作品的主人公分別是海斯特和珍妮,海斯特獨立勇敢,有堅強的個人意志。珍妮性格友善,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兩位雖然在追求愛情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二人的愛情同樣都是悲劇的。
1.《紅字》
《紅字》是美國作家納撒尼爾·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第一篇長篇小說。《紅字》主要講述了發(fā)生在北美殖民時期的愛情悲劇。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嫁給了醫(yī)生奇靈渥斯。隨著奇靈渥斯的出走,孤單的海斯特與牧師丁梅斯代爾相戀并有了身孕。當眾人得知海斯特有了身孕被當眾懲罰,由于海斯特堅持不肯透露孩子的親生父親,就戴上標志“通奸”的紅色A字示眾。并在監(jiān)牢里生下女兒“珠兒”。當奇靈渥斯回到這里,得知妻子的事情后,決心隱瞞自己的身份進行報復。隨著珠兒慢慢長大,海斯特的善良與美好最終也讓眾人得到了認可。胸口象征著“通奸”的A字,逐漸有了新的含義。
整部小說大幅度的描寫了人得內心活動與思想。由此,這部小說不僅僅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同時也代表著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始。小說的主題以及其運用的藝術手法獨特,其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更是對美國文學作品有著極大的影響。其中我們熟知的作者麥爾維爾所創(chuàng)作的《白鯨》這部小說,更是受到了深遠的影響。
2. 《珍妮姑娘》
《珍妮姑娘》是美國作家西奧多·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整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德萊塞的姐姐,可以看為是珍妮姑娘的原型。他以杰作《嘉莉妹妹》描繪了真正的美國社會,《美國悲劇》是德萊塞最偉大的作品,這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了美國社會的真實情況。它仍然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該作講述德裔貧民葛哈特的大女兒珍妮為人幫傭,與參議員白蘭德相愛。不久,白蘭德因心臟病去世,當得知未婚先孕就被父親從家中驅趕出來。之后與富家子雷斯脫愛上珍妮并與之同居,并在家族的壓力下與珍妮分手。珍妮孤苦一生。德萊塞完美地詮釋了珍妮在其復雜的社會背景和宗教主義下生活的悲慘女性。
德萊塞是20世紀美國文學中最主要,最有影響力的現代小說寫實作家之一。同時德萊塞也是美國小說自然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通常在自然主義的作品中通過描述當時的現實社會背景和主人公悲慘的命運,并不斷地與命運為之抗衡。德萊塞的作品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作品給予人們的啟示是要勇敢、堅強、對生活充滿熱情。
3.悲劇
由于不同生活環(huán)境和人的思想,所有人追求愛并希望被所有人愛是一種共同的愿望。但是往往在特定的社會背景和宗教下,海斯特和珍妮的愛情注定是充滿悲劇的。
3.1社會因素
《紅字》這部小說的故事發(fā)生在17世紀60年代,海斯特的家庭原是英格蘭的貴族,但是由于家庭的落敗,嫁給了性格孤僻的醫(yī)生奇靈渥斯。雖然兩人已經結婚但是并不相愛。同樣,在《珍妮姑娘》這部小說的社會背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珍妮一家移民來到美國,全家依靠珍妮父親維持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海斯特和珍妮都生活在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父權制社會中,男性負責維持家庭的生活,所以在大多數的家庭中男性占據了主導的地位,女性對男性言聽計從。在這樣的束縛和影響下,使得海斯特和珍妮對個人愛情的追求有很大的影響。
3.2性格因素
在《紅字》中海斯特由于家庭的敗落,婚姻和愛情也不能跟隨自己的意愿。但是在海斯特的內心中,仍然渴望愛情能得到真愛。而且奇靈渥斯的性格孤僻古怪與海斯特的善良美好形成了鮮明對比,二人的婚姻并不幸福。后來與海斯特和牧師的相戀,使海斯特重燃對愛情的渴望,并且還有了孩子。當海斯特被綁在絞刑臺上接受眾人的審判時,仍然堅持不說孩子的父親。胸口的“A”字更是讓海斯特受到了人格的侮辱與折磨,讓海斯特遭受巨大的痛苦。在《珍妮姑娘》中珍妮是一個溫柔、美麗、年輕的女孩,對愛情抱有無限遐想。不幸的是,礙于她的家庭背景和社會地位,以至于在珍妮的愛情中,珍妮的自卑狀態(tài)使她在所有事情上都服從于男人。尤其是在小說的最后,當萊斯特離開珍妮,珍妮也不曾挽留萊斯特,珍妮自身的軟弱和無能使她孤苦地度過了下半生。
海斯特不顧束縛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犧牲和珍妮對待愛情的軟弱與逆來順受,從而也注定了海斯特和珍妮的愛情是悲劇的。
4.結論
在《紅字》與《珍妮姑娘》中都描述的兩位主人公勇于追求愛情,面對生活積極樂觀,獨立勇敢。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自身的性格,她們所追求的愛情并不能輕易地被人所接受和容納。
參考文獻:
[1]陳婷苑.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淺析海斯特的女性意識[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10):104-106.
[2]羅堅.美國社會的直透鏡一一德萊塞早期創(chuàng)作的現實主義[J].廣西師院學報,1988(04):43-50.
[3]唐建懷.道德鞭笞下的靈魂救贖——淺析《紅字》中白蘭·海絲特的愛情之路[J].甘肅高師學報,2011,16(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