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一些貧困生心理不健康、教育方式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代入感、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提出高職院校開展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組織心理調解課堂,找到心理修復方法;建立貧困生檔案資源庫,及時跟蹤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法治實踐教育活動制度化、常態(tài)化;因人施教,自立自強;制定科學的資助評定體系,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與民政部門有效銜接,積極參加社會福利服務實踐活動,培養(yǎng)知恩感恩、回饋社會的意識。
【關鍵詞】高職院校貧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2C-0015-02
高職院校貧困生大多數來自經濟相對落后、交通不發(fā)達的“老少邊窮偏”地區(qū),有可能會受到不良風氣、思想的熏染侵蝕,加上心智未全、社會經驗少,經常伴有一系列不可以掌控的心理障礙。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采用傳統的工作模式與方法已經日漸出現弊端,高職院校應當積極探索新途徑、新方法,推進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決貧困生的“思想貧困”問題。這是高職院校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直接關系到校園和諧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關系到社會的安定。
一、高職院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一)一些貧困生心理不健康。高職院校貧困生從入學開始到畢業(yè),就獲得國家、學校在經濟上的各項資助,例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以及學校的特困生和殘疾學生學費減免等。在資助過程中,學校對貧困生資助的評價過于“粗線條”,把“建檔立卡手冊”作為獲得高額資助的直接依據,這導致一些貧困生產生“等靠要”“不勞而獲”的心理和思想,甚至一些貧困生社會責任感不強,集體榮譽感薄弱。此外,一些貧困生自卑心理嚴重,在學習、生活、就業(yè)、交際等方面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因此“扶貧須扶智”“脫貧先治愚”,思想幫扶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育方式單一。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單一的心理大課堂教育方式,或者輔導員、班主任采取課后溝通、說教等方式,與貧困生交流和互動的方式單一,難以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難以及時對癥下藥。由于一些貧困生從小缺乏關懷,因此情感復雜、情緒控制力弱,而這些問題難以被老師、家長發(fā)現。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必須及時、有效、全面地了解貧困生心理問題。目前,高職院校大課堂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在校生,沒有針對貧困生的身心特點采取專門性、針對性的措施,即使個別高職院校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但是由于貧困生內心膽怯、自卑,往往不愿意去心理咨詢,不愿意正視自己的心理疾病,羞于啟齒。即使部分貧困生到心理咨詢室咨詢,也只能暫時解決緩解某一時刻的心理情緒。因此,有效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仍需要開發(fā)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三)思政課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代入感不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課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筆者在與學生溝通交流中發(fā)現,46.21%的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較有或者非常有吸引力”,53.79%的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對其吸引力較小或者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以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查發(fā)現,不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講課水平很高,觀點新穎,符合時代潮流和特點,課程內容精彩,但是學生的參與度較小。高職院校貧困生的特點是動手能力強,喜歡實踐性活動,高速聽力學習的感知能力較弱,過于理論化的課程內容并不能激發(fā)其求知欲和課程興趣,也不能很好地幫助其就業(yè),加之貧困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意義認識不足,導致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興趣不大,參與度不高,課程學習處于被動地位。
(四)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論輕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給大學生講授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論知識和方法,讓其內化知識方法后身體力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政治信仰,提升社會責任感。當前,高職院?!皾M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貧困生的學習需要。據了解,貧困生更希望獲得有實踐價值的知識,希望獲得能幫助自己解決各種難題的有效方法和行為指導方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要求等方面缺乏實踐性,高職院校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社會實踐性和生活指導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引導性弱。
二、高職院校開展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組織心理調解課堂,找到心理修復方法。高職院校貧困生的父母大多數常年外出打工,為了溫飽問題四處奔波。貧困生基本由留守的老年人帶大,學習、生活各方面條件較差,因此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與非貧困生相比,貧困生不愿意表現、表達自己,容易鉆牛角尖,形成敏感、自卑的心理。因此,高職院校應組織心理調解課堂,以打開貧困生心扉、緩解心理壓力,幫助貧困生找到一種“自助”的方式,例如自我尋找問題、自我化解壓力、自我調適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貧困生找到心理健康自我修復的方法,以解決各種心理障礙,增強心理抗壓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
(二)建立貧困生檔案資源庫,及時跟蹤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貧困生入學后,高職院校應通過有效的方法和管理,搜集貧困生的家庭狀況、貧困狀況、思想狀況、心理健康以及學習狀況的資料,并進行登記、整理,匯總成為電子信息,將貧困生檔案形成網絡化資源共享平臺,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員、輔導員、班主任等使用,以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能及時跟蹤幫扶貧困生心理狀況,提高貧困生心理健康輔導的效率和有效性。另外,學??梢越M織心理健康問答測試,讓老師及時發(fā)現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以提前跟蹤、幫助,做好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預案,切實做好貧困生的管理資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法治實踐教育活動制度化、常態(tài)化。法治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內容,法律意識的提高、法律素養(yǎng)的形成、法律應用能力的增強是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高職院校貧困生由于受到特別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影響,其心理健康程度參差不齊,犯罪突發(fā)性、嚴重性均比非貧困生高,因此高職院校貧困生犯罪問題值得重視。但是,當下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的內容僅僅占一部分小章節(jié),其法律知識少、教育意義弱。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應分為“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和“法律基礎課”或者“法律應用”課程,或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課分為“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理論課”和“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實踐課”,在“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實踐課”開設法治能力提升的實踐課程。另外,可以單獨組織貧困生參與法治教育實踐活動,使之制度化、常態(tài)化,并與資助等級評定、資助金額掛鉤,使貧困生積極接受法治思想的熏陶,例如到監(jiān)獄參觀犯人的教化、矯正過程,參加法院刑法法庭關于青年大學生犯罪的審判過程以及公安機關對違法犯罪青年大學生的執(zhí)法、處罰過程等,通過法治實踐教育解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單一、理論化,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等實際問題。
(四)因人施教,促進貧困生自立自強。由于貧困生的心理成因復雜,因此必須具體分析貧困生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對癥下藥。首先,貧困生進入高職院校后對新的環(huán)境和事物充滿好奇,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引導貧困生學習有利于自身身心發(fā)展、技能發(fā)展、就業(yè)的課程,考取技能證書,培養(yǎng)自學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其次,通過校企合作設立更多的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和校外獎學金,讓貧困生獲得更多的資助機會,摒棄“等靠要”的思想,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念。
(五)制定科學的資助評定體系,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招生、培育、資助、就業(yè)是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相輔相成、互為作用,一個方面沒有做好,將影響其他方面的實施及效果。目前,高職院校出現“急于脫貧、趕于脫貧”的現象,貧困生只要順利拿到“建檔立卡扶貧手冊”就能獲得資助,導致一些貧困生形成“等靠要”的思想。目前的資助體系下,一些貧困生甚至產生“國家給我資助,學校無權管束”的思想。對此,高職院校應該對建檔立卡貧困生設置等級評定,區(qū)別對待表現優(yōu)秀和表現一般的貧困生,按照表現來給予不同等級的資助經費,讓貧困生摒棄“不勞而獲”的思想,從而營造良好的資助環(huán)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fā)揮正能量效應。
(六)與民政部門有效銜接,引入常態(tài)化社會工作實踐活動機制,積極參加社會福利服務實踐活動,培養(yǎng)知恩感恩、回饋社會的意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應該以學生為本,即尊重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啟發(fā)學生的自覺性;關心學生的成長,開發(fā)學生的價值和潛能。高職院校貧困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著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貧困生的“自助”能力。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堅持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的基礎上,讓大學生自主成長,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促使大學生在能力建設、情緒管理、團隊合作、成熟的人際關系等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高職院校充分挖掘社區(qū)的教育資源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學校通過組織貧困生參加社區(qū)工作,尋找社區(qū)中存在的問題,帶領貧困生關心社區(qū)、服務社區(qū),通過志愿者和社會福利服務活動,樹立服務社群、奉獻社會的社會責任感。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將貧困生的資助與參加社會工作實踐活動進行有效銜接,讓貧困生定時、定量地參加社會工作活動,并將之作為評定貧困生資助等級和資助經費高低的直接依據,從而最終促使貧困生摒棄“不勞而獲”的思想。貧困生通過服務社區(qū),既提升了能力,又認識了社會,培養(yǎng)了知恩感恩、回饋社會的意識。因此,高職院校與民政部門有效銜接,使社會工作活動制度化、常態(tài)化,是實現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創(chuàng)新方法。
總之,高職院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國家、社會、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共同努力,不斷地改進工作方法,總結工作經驗,深入研究貧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解決好貧困生面臨的問題,實現貧困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鄧曉紅,張潔,盧洋,等.貧困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1)
[2]陳斯娜.社會工作理念引入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討[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19(3)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廣西職業(yè)教育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6B096)
【作者簡介】梁丕桓(1969— ),男,廣西桂平人,廣西警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