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
[摘要] 目的 觀察社區(qū)慢性病管理中群組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8年1—12月180例長壽社區(qū)慢性病患者納入研究對象,遵循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90例)與對照組(90例),分別給予群組管理與常規(guī)管理,對兩組患者管理前后血壓指標、體重指數(shù)以及生活方式行為變化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結果 觀察組患者管理后血壓指標及體質量指數(shù)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管理后服藥依從性、調(diào)理飲食、戒煙戒酒分別為97.78%、94.44%、88.89%,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社區(qū)慢性病管理中應用群組管理,能夠有效控制患者體質量及血壓指標,改善生活方式及行為,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社區(qū)慢性病管理;群組管理;生活方式;血壓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3(b)-00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group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1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longevity communit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9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9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 Group management and routine management were given respectively.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and lifestyle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blood pressure index and body mass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manage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medication compliance, conditioning diet, smoking cessation and alcohol withdrawal were 97.78%, 94.44% and 88.89%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group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patients' body weight and blood pressure indicators, improve lifestyle and behavior, and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Group management; Lifestyle; Blood pressure
慢性病在臨床上多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起病隱匿、病程長,是長期疾病形態(tài)積累的結果,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社區(qū)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不僅占用了較多社會衛(wèi)生資源,而且降低了社區(qū)居民的生活質量,因此對社區(qū)慢性病患者給予有效的管理尤為重要[1]。近年來,群組管理在社區(qū)慢性病管理中得以應用,其作為一種新型疾病管理方式,具有計劃性、組織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經(jīng)過社區(qū)群組管理及健康教育活動,患者不良健康行為能夠得以改善,規(guī)避了慢性病發(fā)病因素,對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著重要的意義[2]。該次研究將2018年1—12月180例長壽社區(qū)慢性病患者納入研究,在社區(qū)慢性病管理中引入群組管理模式,探究其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長壽社區(qū)收集180例社區(qū)慢性病患者病例資料,遵循隨機原則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男48例,女42例;年齡29~84歲,平均年齡為(56.53±6.61)歲;病程為4個月~16年,平均病程為(6.21±2.38)年。對照組:男47例,女43例,年齡為28~86歲,平均年齡為(56.59±6.52)歲;病程為3個月~15年,平均病程為(6.23±2.13)年。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并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認可,所有研究對象均為自愿參與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肝腎功能疾病及確診為重要臟器疾病者以及意識模糊、認知功能缺陷患者以及精神障礙疾病患者。為確保研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性,結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三級管理。觀察組:給予群組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專業(yè)全科團隊。由全科醫(yī)師、專科醫(yī)師、護士等組建一支群組管理團隊,選出一名作為組長,確保群組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患者發(fā)放慢性病健康知識管理手冊,準備好血壓計、聽診器、磅秤等相關醫(yī)療器械。收集社區(qū)慢性病患者資料,做好登記,為患者提供健康知識學習的場地,結合患者病情將患者分為不同小組,每組分配一名專業(yè)醫(yī)師負責,學習期間負責文字整理、組織策劃等工作。定期進行病情監(jiān)測、個體檢查,開展一對一診療服務,為社區(qū)慢性病患者答疑解惑。②健康教育。定期開展健康知識教育講座,群組成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社區(qū)慢性病患者講解慢性病特點、影響因素、臨床表現(xiàn)等,增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糾正以往錯誤認識,積極接受治療。通過現(xiàn)場演練教會患者血壓測量的方法,加強自我監(jiān)測,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控制體質量,加強對患者的運動指導,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應對治療,保持愉悅的心情,參與到豐富的社區(qū)活動中,提升抵抗力。③生活行為干預。告知患者遵照醫(yī)囑服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治療成功案例講解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針對患者病情改善情況采取適當?shù)倪\動訓練,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與睡眠,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及行為,飲食宜清淡,以新鮮水果、蔬菜為宜,控制鹽的攝入量,補充維生素,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消除疾病危險因素。
1.3 ?觀察指標
監(jiān)測兩組患者群組管理前后血壓及體重指數(shù)。通過問卷調(diào)查或電話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服藥依從性、調(diào)理飲食、戒煙戒酒以及調(diào)節(jié)情緒生活方式行為變化情況,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生活質量評分采用GQOL-74生活質量評分量表,主要包括軀體、心理、社會、物質4個方面,每項分值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tǒng)計方法
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上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管理前后血壓指標、體重指數(shù)
兩組患者管理前血壓指標、體重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觀察組血壓、體重指數(shù)顯著改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活方式行為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管理后服藥依從性、調(diào)理飲食、戒煙戒酒分別為97.78%、94.44%、88.89%,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據(jù)統(tǒng)計,慢性病目前已成為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人口健康的主要問題,80%左右的老年人都至少患一種慢性病[4],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高發(fā)疾病,慢性病防治工作成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為進一步增強居民健康意識,有效預防慢性疾病,對社區(qū)慢性病管理迫在眉睫[5]。
該次研究引入的群組管理模式是一個多成員、互動性管理模式,其在社區(qū)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不僅為社區(qū)慢性病患者提供了交流、溝通的平臺,而且能夠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對于消除患者負性情緒、增強治療信心有著重要的作用[6]。群組管理為社區(qū)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技術支持、日常督導等多樣化服務,能夠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行為習慣。除此之外也有效緩解了醫(yī)療服務機構的壓力,降低了醫(yī)療資源占用率。從該次研究結果看,觀察組患者管理后血壓、體質量指數(shù)明顯改善,生活方式得以優(yōu)化,體現(xiàn)了群組管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群組管理在社區(qū)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能夠緩解醫(yī)療機構壓力,幫助患者實現(xiàn)自我管理,可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良秀,楊麗,朱雪梅,等.群組管理模式在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8,33(10):9-12.
[2] ?李磊,吳曉靜,閆文杰,等.社區(qū)慢性病管理的失訪狀況及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25):3079-3083.
[3] ?洪艷群,方躍平.醫(yī)養(yǎng)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在社區(qū)老年慢性病病人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9):1102-1103.
[4] ?黃錚,俞梅華,何艷宏.戴明循環(huán)引導的全程運動干預模式在社區(qū)高血壓前期人群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9,27(2):72-75.
[5] ?郭艷芳,劉崢,趙仁成.寶安區(qū)社區(qū)居民參與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慢性病管理情況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 25(6):479-480.
[6] ?付晶,崔華欠,夏瑤,等.PRECEDE-PROCEED模式在社區(qū)慢性病健康管理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7, 33(8):731-734.
(收稿日期: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