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為勇
摘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體育興趣養(yǎng)成的時期,體育內容的廣泛性和趣味性是重點。讓學生體會到體育的快樂,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是主要教學目標。所以,小學體育教學需要打破體育課只有“田徑”和“球類”的局限性,減少過多使用體育器械而導致孩子在運動過程中受傷,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性;策略;特點
一、 小學體育教學特點
(一)趣味性
小學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參與情況與體育活動的趣味性相關。如果體育活動生動有趣,學生們就會積極參加,教師還能多教給學生相關的體育技能。相反,如果體育課沒意思,學生參與度低,講解內容學生踐行效果不好,而且還會出現(xiàn)出勤率低,借故不參與活動等現(xiàn)象。所以,小學體育的顯著特點是趣味性。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小學生也是見多識廣的,讓體育課變得有趣也越來越有難度了。
(二)強度小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體育活動量是適度的,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各項運動的訓練強度相對較低。這樣可以保護學生體育課上的安全性。由于不能在體育技能的強化上下功夫,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顯得不夠飽滿,學生下課后也沒有酣暢淋漓的感覺。所以,小學體育課要保證訓練強度合理,同時還要保證課堂教學內容飽滿。
(三)體能訓練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體能訓練是主要內容。常見的體能訓練方式是慢跑、跳遠、跳繩等等。這些體育活動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但是在活動形式上略顯枯燥。雖然可以舉行某些小的競賽,但是這種競賽的趣味和競技性都不強,也沒有獎品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所以,如何開發(fā)多種體育鍛煉項目,豐富體能訓練的形式是體育教學思考的方向。
(四)心理疏導
健康指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重,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也是相互作用的。體育是一個很好的情緒發(fā)泄口,通過體育來消解負面情緒非常有效,這是一種能力,需要通過訓練達成。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體育教師巧妙運用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用鍛煉來舒緩情緒,并因材施教,幫助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方式。
二、 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方法
(一)體育課與奧賽結合
體育課與奧賽結合主要應用在體育理論課上。以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運動興趣和拼搏精神為前提,體育理論課要將奧運會上的運動項目和我國在各個項目上的獲獎情況展現(xiàn)給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意識到體育運動與國家榮譽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讓體育明星先入為主,讓體育偶像成為孩子的榜樣,引導孩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例如,在奧運會期間帶領孩子觀看奧運比賽現(xiàn)場,并進行講解。在教授某項體育技能之前,給孩子觀看相關的比賽視頻,增加孩子對體育技能的直觀認識,同時找到學習的榜樣。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有良好的語言表達技能,同時有一定的視頻剪輯處理能力。
(二)體育課與語文結合
體育課與語文課的結合,主要是體育與古詩歌的聯(lián)系。古代兵將和詩而武,詩歌的韻律和體育運動節(jié)拍是可以相關聯(lián)的。這樣可以讓孩子重新認識體育,打破對體育生“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偏見,樹立正確的學科認識。例如,將《少年中國說》與武術結合在一起。成龍曾經在春晚帶領孩子打拳,配樂就是《少年中國說》,整套節(jié)目表演震撼人心。以此作為教程,可以讓孩子模仿學習。將中國文學文化與中國武術文化結合起來,讓孩子根植于心,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少年強國的使命感。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對中國文化有一定了解,瀏覽中小學語文教材,找到相關的素材來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內容。
(三)體育課與數學課結合
體育課與數學課的結合點比較少,但是依然可以讓體育助力數學教育,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加深數學知識的記憶。例如,三角函數是中學階段的內容。但是三角函數的形狀可以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小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非常強,教師可以將這套三角函數教給孩子,在趣味中,學生就對三角函數的形態(tài)有了記憶,為數學學習做好鋪墊。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了解數學知識,對網上流傳的趣味數學有敏銳的捕捉能力。然后,用肢體表達的方式來學習數學,同時增加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和柔韌性的練習。
(四)體育課與舞蹈結合
體育與舞蹈有淵源,古代有“項莊舞劍”的故事,國外有體育舞蹈。體育和舞蹈有機結合可以讓兩者相得益彰。相比田徑運動,體育舞蹈中有舞蹈和音樂因素,可以增強運動的趣味性和藝術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體育的競技性,可以讓沒有體育運動天賦,在體育競賽中取不上成績的學生找到運動的樂趣。
三、 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課教會學生強身健體的方法,訓練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體育課教學從小學開始就與多學科交叉,可以為體育課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小學階段是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階段,拓寬學生對體育認識,有利于學生更好確定適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有利于孩子提升體育素養(yǎng)、樹立健身觀念、養(yǎng)成健身習慣。這樣體育就完成了強身健體的教學目標。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在體育教學中找到與其他學科的切入點,打破體育課只有“田”和“徑”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結合小學體育教學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教學活動方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小學體育課更吸引人,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魅力,愛上運動,堅持運動,擁有健康的體魄,成長為祖國合格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劉國潤,盧建彬.輔助器具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繩子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