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紅橋醫(yī)院 (天津 300130)
內(nèi)容提要: 目的:對機械輔助在小兒肺炎患者排痰中的臨床運用效果進行探析。方法:將本院自2018年5月~2019年4月接診的88例小兒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隨機雙盲法將其分成人工組與機械組;人工組予以人工叩擊輔助排痰,機械組予以機械輔助排痰。比較上述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結(jié)果:機械組患兒總有效率(93.2%)明顯比人工組(81.8%)高,差異顯著(χ2=3.636,P<0.05);機械組患兒在氣促消退時間、咳嗽消退時間、肺啰音消退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上均優(yōu)于人工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小兒肺炎患者采取機械輔助排痰,效果甚佳,可顯著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小兒肺炎是一種臨床上發(fā)病率比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旦患病將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存質(zhì)量。在對小兒肺炎進行治療時,需確保其呼吸道順暢,繼而加速其癥狀的緩解,最終促進疾病的康復[1]。因此,需采取相應的手段以促進其痰液的排出,通常采取人工叩擊,但效果并不顯著?,F(xiàn)本案將對本院所收治的44例小兒肺炎患者予以機械輔助排痰,以探析該種排痰方式在疾病治療的臨床運用價值,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抽選本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接診的小兒肺炎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通過臨床檢查,確診為肺炎。按隨機雙盲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成兩個小組,組名分別為人工組與機械組。人工組44例,男患26例,女患18例;年齡區(qū)間3個月~5歲,平均(2.8±0.5)歲;病程最長13d,最短3d,平均(9.4±0.5)d。機械組44例,男患24例,女患20例;年齡區(qū)間2個月~5歲,平均(2.6±0.6)歲;病程最長14d,最短4d,平均(9.3±0.6)d。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基線資料,如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無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認可、批準。
入院后,對所有患兒實施常規(guī)對癥治療,如化痰、止咳、解痙、預防感染等;同時,對患兒予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以及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2]。在此基礎之上,對兩組患兒分別予以不同措施進行排痰。
人工組:對該組患兒予以人工叩擊以輔助排痰,具體操作為:引導患兒取坐位或側(cè)臥位,操作者手背隆起,手指彎曲且手掌中空,拇指與食指貼在一起,由外向里、自下而上對患兒胸部進行叩擊,叩擊2min/次,40~50次/min,以促使痰液由周邊靜脈至中心氣道,最終通過咳嗽排出。
機械組:對該組患兒予以機械輔助排痰,具體操作為:在對患兒予以霧化吸入治療后,對其再采取振動式物理輔助治療儀,以實現(xiàn)輔助排痰處理,儀器頻率設定為10~15Hz。引導患兒取坐位或側(cè)臥位,操作者一手扶住患兒,一手握住叩擊把柄,并將叩擊頭放在患兒背部肺部下葉的位置,隨后按照右側(cè)、左側(cè)、背部、脊柱以及胸骨的順序,對其背部進行叩擊,叩擊10~15min/次,速度控制在20~50周/s。
在排痰過程中,于炎癥部位需適度增加停留時間,且對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一旦發(fā)生異常狀況,及時停止排痰,并通過醫(yī)師以作處理。
(1)療效判定:經(jīng)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基本消退,通過X線片檢查顯示肺部透亮度并無異常狀況,為顯效;經(jīng)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X線片檢查發(fā)現(xiàn)肺部透亮度趨于正常,但依然存在少許點狀陰影,為有效;經(jīng)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并未好轉(zhuǎn),甚至有加劇的趨勢,為無效[3]。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2)對兩組患兒的各項指標(如氣促消退時間、咳嗽消退時間、肺啰音消退時間、住院時間)進行密切觀察,且進行組間對比分析。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shù)據(jù)展開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人工組患兒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81.8%,機械組為93.2%;以上兩組數(shù)據(jù)相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χ2=3.63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如表2所示,機械組患兒在氣促消退時間、咳嗽消退時間、肺啰音消退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上均優(yōu)于人工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d)
組別 氣促消退時間咳嗽消退時間肺啰音消退時間 住院時間人工組 3.59±0.88 7.38±2.16 6.76±1.67 10.34±1.61 images/BZ_143_1251_909_2268_1066.png
在對小兒肺炎疾病進行治療時,如不對其予以及時排痰,將導致患兒肺部換氣/通氣功能發(fā)生異常,繼而影響疾病的治療[4]。所以,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幫助患兒排痰,以確保其呼吸道順暢,是十分關鍵且有必要的。臨床上通常采取人工叩擊排痰的方式,操作者通過自身手部力量對患兒背部進行有節(jié)奏的叩擊,以促使痰液隨著叩擊漸漸排出體外[5]。雖然該方式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因其作用力并不強,致使震動作用只能抵達患兒體表,因而,效果并不顯著。另外,操作者在對患兒進行人工叩擊時,叩擊力度無法得到保證,力度較輕可能無法起到叩擊的效果,力度較重則可能對患兒的皮膚及肌肉組織造成傷害[6]。因此,臨床上開始提供采取機械輔助排痰,借助機械振動排痰,能對叩擊力度、叩擊頻率進行合理控制,且可依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加以調(diào)節(jié)[7]。此外,通過機械輔助排痰,能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避免呼吸道滋生細菌,如此更有助于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在此次研究中,采取機械輔助排痰的機械組患兒,其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人工組,即93.2%vs81.8%,差異顯著;另外在氣促消退時間、咳嗽消退時間、肺啰音消退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上,機械組優(yōu)于人工組,差異明顯。由此可見,對小兒肺炎患者采取機械輔助排痰,可獲得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且能顯著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