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蓮梅
[摘要]基于文本表達形式的閱讀教學期待創(chuàng)新,教師要從不同方向展開教學引導。依據(jù)文本表達形式選擇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文本表達類型確定學習方法、結(jié)合文本表達形式體會寫作特色、憑借文本表達形式滲透讀寫訓練,都可以為學生提供難得的學習體驗的機會。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力和接受實際做出理性選擇,確保閱讀教學的扎實有效。
[關(guān)鍵詞]文本類型;表達形式;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內(nèi)容
[中圖分類號]
C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 2020)13-0031-02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文本類型的研究,使教學更有針對性。語文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的能力。在具體教學時,教師要結(jié)合文本類型特點展開教學,使學生形成文本類型的閱讀意識。雖然小學階段不需要對文本體裁進行專門學習,但給學生滲透文體意識是完全有必要的。內(nèi)容和形式是和諧的統(tǒng)一體,形式服務內(nèi)容,內(nèi)容離不開形式這個載體。在教學中,教師從形式角度展開教學引導,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一、依據(jù)文本類型選擇教學內(nèi)容
語文教材選編的文本體裁多樣,有故事、童話、詩歌、小品文、童謠等,這些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文本類型,教學時教師不用對這些體裁進行分類,也不用對每一種體裁特點進行解讀,只要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有所感知,體會其差異性即可。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形成文本表達形式的意識,對相同類型文本的表達特點有一定感知。
如,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的《草原》一文,是一篇寫景敘事的散文。教學時,根據(jù)寫景敘事類散文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從場面描寫的角度展開思考:“在作者筆下,大草原有什么樣的景色?在訪問大草原時,都發(fā)生了什么事?草原人民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問題展開深入閱讀分析,很快就形成共識:“大草原空氣清新、一碧萬頃,有一些小山丘,牛羊成群,景色壯美。草原人民都非常熱情,盛情招待遠方的客人,敬酒、握手、唱歌、跳舞,處處透露著熱情和友好?!苯處煂W生的閱讀認知進行評價,并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guān)圖片,為學生提供更多直觀感知的機會。
教師提出的思考問題,其目標是非常集中的,就是要讓學生對場面描寫和敘事環(huán)節(jié)有更多的了解,對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性格有更深刻的理解。顯然,這是一篇敘事的散文,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很強,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二、根據(jù)文本類型確定學習方法
學習不同的文本內(nèi)容時,教師要進行個性指導,讓學生逐漸形成文本表達形式的概念。如,童話故事,既具有一般故事的特點,又具有童趣和哲理;詩歌,有古體詩和現(xiàn)代詩歌之分,不同的詩歌形式有不同的特點。學習一種文本形式,需要用相應的學法。因此,教師要在學法傳授和歸結(jié)方面做出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占據(jù)認知的高點,自然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法支持。如,在教學《江南春》這首古詩時,教師讓學生展開誦讀,以達成背誦的學習目標。在背誦展示時,教師讓學生介紹背誦的方法,學生都能結(jié)合實際,將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展示出來。為使學生對古詩內(nèi)涵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并讓學生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梳理性分析,形成學習認知。教師對古詩進行分析:“這是一首描寫江南風光的七言絕句,作者對江南風光展開生動描寫,給讀者帶來一種神秘感。這里提及‘四百八十寺,其目的是要告訴讀者什么呢?”學生開始思考,并展開討論,給出他們的理解:“作者說寺廟有這么多,肯定不是贊美。修建這些寺廟肯定要勞民傷財,作者很可能是隱諱地對南朝統(tǒng)治者進行批評。”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符合古詩詞學習的一般要求。學生對古詩詞深刻含義展開解讀,這也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這樣教學,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啟示:學習不同表達形式的文本要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三、結(jié)合文本類型體會寫作特色
文本體裁不同,其寫作特點也不同。教師要有意識地關(guān)注文本體裁的寫作特點,給學生提供學習類文的方法支持。如,小品文,有注重描寫的,有注重敘事的,有注重寫人的。不同的寫作內(nèi)容,其寫法就會不同。在教學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建構(gòu)學習認知體系,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文本的寫作特點。如,詩歌,有兒歌、童謠、自由詩等,這些內(nèi)容與小品文在表現(xiàn)形式上存在明顯的不同。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jù)文本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
如,《故宮博物院》是一篇帶有說明屬性的散文,學生對這種文本的表達形式比較陌生。為此,在引導學生閱讀學習時,教師從作者介紹的角度展開引導:“故宮博物院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作者采用空間的說明順序展開介紹。閱讀文本時,大家要找出一些表示方位的詞語,體會其表達作用?!睂W生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展開閱讀,并進行交流互動。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都能夠順利地找到一些表示方位的詞語,并列出這些詞語,如“從……往里……北面、中心、后面、往北”等。為讓學生形成立體感知,教師提出一個閱讀訓練任務:“請大家為自己家人設計一張參觀故宮的路線圖,要做好相關(guān)的解說準備。”這樣.學生再次閱讀文本,找出故宮建筑群的特點進行介紹,開始設計參觀線路圖。
教師從說明順序的角度展開教學,讓學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詞語,畫出參觀故宮的線路圖,這樣都給學生帶來了思維的沖擊。對這種說明性質(zhì)的散文,教師引導的方向貼近文本特點,給學生帶來的感知是豐富的,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征。
四、根據(jù)文本類型滲透讀寫訓練
在不同文本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會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展開不同的讀寫訓練,讓學生逐漸掌握文本的表達特點。文本的讀寫訓練應與文本的表達形式相契合,以體現(xiàn)不同文本的個性特點。在讀寫訓練時,對不同文本教師可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引導學生感悟文本不同的表達形式。如,古詩詞學習時,教師可提出朗讀背誦、名句鑒賞等任務,而小散文的學習則要關(guān)注描寫、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內(nèi)容。
如,《少年閏土》是一篇以描寫人物為主的小散文。教學時,教師圍繞閏土這個人物展開閱讀設計,讓學生重點鑒賞人物肖像描寫片段,并提出課堂訓練任務:“少年閏土的形象具有個性特征,作者通過傳神的描寫,為我們展示個性特色鮮明的人物形象。請大家結(jié)合自己的觀察,選擇一個有獨特個性的人物進行仿寫,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這樣,學生對描寫閏土的片段進行重點閱讀,確定描寫對象。在與學生交流互動中,教師給學生提出一些操作建議。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踴躍發(fā)言,展示自己的仿寫內(nèi)容。
教學中,教師提出仿寫訓練任務,貼近文本表達形式特點。在教學引導時,教師給學生以明示,讓學生重點閱讀人物描寫片段,使學生對描寫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雖然教師沒有提及文本體裁,但給學生傳遞明確的信息: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讀寫訓練內(nèi)容。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不同的維度、不同的視角出發(fā),為學生準備適合的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在多種閱讀體驗中獲得學習能力的提高。
(責編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