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鵬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廣大英語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愈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本人對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在本文中,本人將以自身的教學經驗為依據(jù),以編演課本劇為教學方式,詳細說明如何利用課本劇編演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本劇;運用能力;教學策略
課本劇是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聯(lián)系課內外,融合“教、學、演”的教學活動。在組織小學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用課本劇,可以促使學生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教材中現(xiàn)成的文本轉化為短劇,并自主地經歷反復的練習,進行形象的表演。由此可以看出,編演課本劇,其實就是學生經歷運用英語的過程中,便于學生加深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書面表達、口語表達能力,實現(xiàn)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那么,我們要如何利用課本劇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呢?
一、建構合作小組,做好交流保障
建構合作學習小組,學生互動交流是編演課本劇的突出特點。眾所周知,課本劇的編演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活動,且是以集體為形式的。無論是編創(chuàng)課本劇,還是表演課本劇都需要學生合作。而且,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地展現(xiàn)自己對編創(chuàng)、表演課本劇的看法,從而實現(xiàn)集體互動,潛移默化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我在組織小學英語教學的時候,將建構合作學習小組作為編演課本劇的基礎。
以Whats color is it?為例,該節(jié)課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們掌握Whats…… It is……對此,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們以小組為形式,圍繞Whats color is it?該主題,聯(lián)系所學過的語言知識,就各種事物的顏色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困生可以將學過的名詞展現(xiàn)出來,如bag、pencil、soccer等。中等生可以就這些詞匯,組建句子,與學困生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優(yōu)生可以進行補充,參與其中。在如此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確定所要表演的課本劇,還可以靈活運用所學,自由交際,便于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二、發(fā)揮主體性,提高表達能力
課本劇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發(fā)展特點的。建構主義理論和心理學研究都表明,適宜的環(huán)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放下內心深處對學習的戒備,產生積極的情感傾向,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自主地走進課堂,與教師或其他學生進行互動,提升表達能力。尤其在應用課本劇的時候,教師更需要立足教學需要,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如此學生才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課本劇的創(chuàng)造者。
以How much is it?為例,本單元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們進行購物交流。對此,在組織了新知教學活動之后,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展現(xiàn)了熟悉的超市場景,并和學生們一起將我們的教室裝扮成超市景象。如將學生們的學習用品分門別類地擺放到課桌上,并在這些學習用品上標上不同的價格。接著,為學生們提出編演課本劇的任務:扮演顧客和導購員角色,進行對話交流。在如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們獲取了編演課本劇的主動權。圍繞編演任務,學生們自由討論,確定表演內容。下面是一組學生的表演片段:
Customer 1:Wait for me,wait for me! Where are you going after school?
Customer 2:We are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school things.
Customer 1:Can I go with you?
Customer 2:Of course.
……
Assistant:Welcome to our shop.
Customer 3:We want to buy some school things.
Assistant:Follow me,please.
Customer 1:How much is this Pencil,please?
Assistant:1.5 yuan.
……
如此編創(chuàng)出的課本劇是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的結果。而且,在編創(chuàng)的過程中,學生們集思廣益,將所學過的語言知識融合到一起,實現(xiàn)知識的靈活運用,便于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尤其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將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
三、了解文化差異,提高交際能力
學習語言,其實就是學生學習他國文化,建立正確文化認知的過程。課本劇是以語言環(huán)境為載體,通過展現(xiàn)一個個英文小故事,反映英語國家的生活方式、詞傳統(tǒng)習俗等活動。生活方式、傳統(tǒng)習俗都是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因此,在組織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需要引入文化內容,輔助學生體驗不同的文化,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認知,從而帶著文化進行交流,如此可以在減少運用錯誤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以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為例,圣誕節(jié)是西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二者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為了使學生們建構中西文化差異認知,學會跨文化交際,在實施教學之后,我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兩組,要求他們繼續(xù)以小組形式,編演課本劇。其中,表演圣誕節(jié)的小組,需要搜集信息,理清圣誕節(jié)的來歷和發(fā)展過程,將圣誕節(jié)的故事演繹出來,同時結合教學內容,演繹慶祝圣誕節(jié)的場景。如此編演課本劇,不僅可以使學生開拓視野,獲取豐富的文化內容,還可以使學生真正地掌握編創(chuàng)課本劇的權利,通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編設不同的劇本,在切身體驗的過程中,鍛煉語言能力,同時受到文化因素的熏陶。尤其,在兩組對比表演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自主地建構中西文化差異,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為接下來有效地踐行跨文化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實施小學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立足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借助編創(chuàng)課本劇將運用語言的權利還給學生們,使學生們聯(lián)系已有知識儲備,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課本劇,并在以小組為形式合作演繹,實現(xiàn)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受到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齊雪松.淺談課本劇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8(35):40-41.
[2]李富強.基于課本劇教學的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基礎外語教育,2017,19(06):43-50+110.
[3]楊雙.小學英語情景課本劇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意義[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