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東
摘 要:課文所承擔的展示與指導、練習和運用,拓展和提升都是有著一定的順序性的,所以在教學時要注意將每條線索作為一個整體對待,前后勾連的意識,連點成線,理清各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好同一目標在不同課文中呈現的循序漸進的教學要求,突出訓練目標的遞進性與發(fā)展性,對重要的語文要素要整體地教、連續(xù)地教、有針對性地教。
關鍵詞:體驗性;閱讀教學;關注;感悟
一、解構提問策略教學的課堂范式
(一)任務驅動,激發(fā)提問意識閱讀的時候,學生基本都會無意識地運用到一定的閱讀策略。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課堂實施,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策略的教與學,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興趣的激發(fā)和任務的驅動。首先可以借助對篇章頁的學習,在進行統(tǒng)編教材培訓的時候,陳紅梅老師就講到從“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個語文要素,可以解讀到以下四個方面:提問是關鍵要素,二是要鼓勵激發(fā)學生的提問意識,三是要讓學生在提問時注意多角度、發(fā)散思維,最后就是能提出自己的問題,也就是有個性思維。這樣的解讀不僅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知道此次學習的閱讀策略是什么,以及怎么學會運用閱讀策略等等,同時讓每一個執(zhí)教的老師也是做到了心中有數。
(二)借助支架,明確提問方法。如何在閱讀過程中有效突破語文要素,讓學生明確提問的角度,學會提問,借助文本已有的支架是關鍵
1.借助提問清單梳理。比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個清單中列舉的問題,是以實例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怎樣的問題是針對局部,怎樣的問題是針對全文。還有發(fā)問,怎樣明白清單當中的省略號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提問的不足,然后再次閱讀課文,提出更多的問題,有這樣的意圖。再如:《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中的清單讓學生明確可以進行多角度的提問,學習提問,遷移運用,實現“善問”。
2.借助文本旁批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質疑的能力,也能結合文本提出一些問題,但是他們所提出來的問題缺乏有價值的問題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關聯(lián)全文進行思考的能力。當然,絕大多數的學生更不會考慮從文章的寫法提問,提問的角度比較單一。如:在《蝙蝠和雷達》一課中旁批的兩個問題針對課題和課文內容提出的。在《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中,一共出現了4個旁批,可以是針對文章開頭提問、可以是針對課文中某兩個詞語進行提問、也可以是針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聯(lián)系生活設計來。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用好旁批,引導學生回顧提問的思維過程,將內隱的思維過程外顯。
(三)總結提煉,養(yǎng)成提問習慣。任何閱讀策略的學習,最終都是要走向自主閱讀的。因此在提問策略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有了之前在課文學習時對提問的學習和初步運用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教師需在學生交流回顧的過程中,對提問進行總結和提煉,關注學生進行閱讀的行為,增強獨立運用的能力。學完四篇課文,教師通過“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回顧提問策略的學習過程,并養(yǎng)成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
二、解領提問策略教學的設計關鍵
閱讀策略不是孤立的一門課程,它來源于并運用于文章的閱讀理解過程。在課堂教學的具體過程中,我們要正確處理好閱讀教學與提問策略之間的相互關系。課堂上,我們?yōu)榱梭w現“提問”的閱讀策略,可以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適當的降低課文內容細節(jié)上的教學要求。閱讀教學不能離開閱讀情境單獨開展,而是應通過不同的情境來進行。
(一)保持閱讀過程的流暢性
閱讀策略不應該作為抽象的知識來教學,應該為促進閱讀理解而教,這里就要處理好處理好閱讀理解和提問策略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明確了“提問”這一個學習任務之后,教師就要讓學生進行充分地閱讀,有效地把提問策略滲透其中。防止出現為了突顯閱讀策略的重要性而過于強調和強化,頻繁地打斷學生的閱讀過程而進行策略的教學,把提問策略當作知識來教、來操練。殊不知這樣的操作太過于生硬和粗暴,一定要讓學生在真是而流暢地閱讀中習得方法,在整體閱讀之后教師指導閱讀策略的運用,從而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二)發(fā)揮提問主體的能動性
在教學閱讀閱讀策略的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通過討論、比較和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反思嘗試閱讀策略的過程與細節(jié),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個提問策略單元,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依據課文要點,形成“小組問題清單”。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傳閱每個成員的個人問題清單,緊扣教學目標、圍繞“問題清單”,設計了一個個任務群,串聯(lián)一個個教學活動。在經歷了問題篩選的過程之后,也能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才是對理解文本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能夠提問”。這樣的活動留足時間、給夠機會,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每位學生對于文本的參與度,所提出的問題都來源于學生,把提問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三)巧設提問活動的分享性
要發(fā)展學生閱讀策略的運營能力,必須經過多次的實踐交流活動,因此,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獨立實踐閱讀的機會,還要設計各類分享活動。學生的在分享準備和展示的過程中,會把自己在閱讀過程的所說所想如實的呈現出來,最為重要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是如何運用閱讀策略幫助閱讀的,能很好地掌握閱讀策略的程度。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篩選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學會閱讀。從而更好地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轉型,達到從“教課文”向“教閱讀”的真正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