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于龍 倪秀琴
統(tǒng)編教材中新增了大量古詩詞,編者將其作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那么,如何有效進行古詩詞教學,使學生合理地吸收其營養(yǎng)價值呢?筆者以為,除了解大意、體會情感、感悟意境等基本的教學目標之外,教師還應關注發(fā)掘古詩詞的意象元素,充分吸收古詩文的文化內涵,初步培養(yǎng)學生想象美、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從而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嵌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中。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提出的“詩意語文”,積極倡導在詩情畫意的語文課堂上實現(xiàn)師生的詩意棲居,實現(xiàn)語文與人文的和諧統(tǒng)一。其執(zhí)教的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墨梅》一課,從詩人的人格出發(fā),走向作品;從詩人的作品出發(fā),走向人格。從人到詩,從詩到人,課堂形成閉合的回路,做到了“人文合一”,完美詮釋了什么是“詩意語文”。
一、“詩性”為首,“理性”次之
【片段一】
師:王冕的這首《墨梅》里藏著三種不同的梅花,分別藏在哪兒呢?咱們一句一句看。
生1:“我家洗硯池邊樹”寫的是家中梅。
生2:“朵朵花開淡墨痕”寫的是畫中梅。
師:為什么這一句寫的是畫中梅?你注意到了哪個詞?
生2:淡墨痕。
生3:“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寫的是心中梅。
師:為什么這一句寫的是心中梅?
生3:因為“不要人夸”“只留清氣”都是自己的想法,所以是心中梅。
師:好,同學們,現(xiàn)在搞清楚了,王冕的《墨梅》里藏著三種不同的梅花,可不簡單哦!我們一起來好好讀一讀。我讀題目、作者,你們讀正文。
(師生合作朗讀)
【片段二】
師:有人將梅花種在花圃里,這是很正常的事;有人將梅花種在田園里,這也正常;可是將梅花種在洗硯池邊還真沒聽說過,這是為什么呀?一起來看一段資料,注意看,默讀一分鐘。(出示洗硯池相關資料)
師:你讀懂了什么?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回答)
師:資料中告訴我們,王羲之家有個洗硯池,說明王羲之練書法十分刻苦。王冕把自家的梅花種在洗硯池邊,他想學習王羲之的什么?
生1:學習王羲之那樣刻苦練習。
師:是這樣的。在洗硯池,在王羲之的鼓勵下,王冕苦練畫技。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畫畫是很單調的,太枯燥了,真的不好玩。有時候,王冕就想:我也要去玩。這時,王冕家的洗硯池好像在對王冕說什么?
(生回答)
師:王冕沒有放棄,終于小有成就,開始出名了,開始有人向他求畫了,于是王冕高興了,得意了。就在這個時候,王冕家的洗硯池又好像在對王冕說什么?
(生回答)
師:我聽到了,洗硯池告訴王冕要刻苦,要謙虛,要戒驕戒躁。同學們,王冕家的洗硯池背后站著的是王羲之,他一直陪伴著王冕,一直提醒著王冕,也一直激勵和鞭策著王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后,王冕練就了一身畫梅的本領,成了一代畫梅圣手。原來,家中梅還藏著這樣的玄機。好,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感受一下洗硯池背后的那一份精神和力量。
(生齊讀)
【賞析】可以看出,王崧舟老師在教學中沒有沿襲常規(guī)的古詩教學方法,而是直接與作者對話,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墨梅》詩中隱藏的三種梅花,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為整堂課的教學構建了框架。在引導學生找出“家中梅”“畫中梅”“心中梅”的詩句后,王老師抓住“洗硯池”再度質疑:為什么王冕家的梅花不是種在堂前屋后的花圃里,而是種在洗硯池邊呢?借助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明白“洗硯池”背后的意義,讀懂“洗硯池”其實是一個象征,它象征著王冕向王羲之學習的志向。那么,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王冕的內心世界呢?王崧舟老師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體驗式的教學策略,由己及人,創(chuàng)設了一個又一個王冕學畫時可能會遇到問題的情境,把王冕學畫的整個過程復原了出來,讓學生站在“洗硯池”的角度與詩人進行對話,感受詩人的感受,體驗詩人的體驗,這樣學生不僅走進了詩文,還走近了詩人,做到了詩與人合一,體現(xiàn)了“詩性”為首、“理性”次之的教學策略。
二、“意象”為首,“意思”次之
【片段三】
師:(課件出示梅花圖)同學們仔細看,這里每一朵梅花都是王冕畫的,看看都是什么顏色呢?
生1:淡墨色。
生2:灰色。
師:問題來了,王冕畫梅花為什么不畫鮮艷的紅色,為什么不畫亮麗的白色,卻畫了個淡墨色,猜猜看,為什么?
生1:王冕要學習王羲之的勤奮刻苦,所以用家中洗硯池的墨水來畫。
師:很有意思,他覺得是王冕要學習王羲之的勤奮刻苦,所以用淡墨色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是他的看法,有意思。
生2:我覺得應該是“只留清氣滿乾坤”,因為他畫的梅花雖然不漂亮,但是有一種清氣,所以他沒畫鮮艷的紅色、明亮的白色,就畫淡墨色梅花。
師:用你的話來說,畫淡墨色的梅花,能夠把什么畫出來?
生2:清氣。
師:而如果畫了紅色,確實鮮艷,但是什么就沒有了?
生2:清氣。
師: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王冕究竟為什么要用“淡墨”畫梅呢?我替你們找來了根據(jù)。(出示王冕生平資料)
師:來,一起來看看王冕這個人。(分別指名讀)
生4:史書記載,朋友李孝光想推薦王冕去做府吏,被他拒絕了。
生5:史書記載,老友泰不華多次想舉薦王冕為官,被他拒絕了。
生6:史書記載,老師王艮勸王冕做官,被他拒絕了。
生7:史書記載,元朝的達官貴人不惜重金向王冕求畫,被他拒絕了。
生8:史書記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要重用王冕,他以出家為由也拒絕了。
師:五句話,五個“拒絕”。我就在想,王冕要是不拒絕,那該有多好啊,可以做官,可以出人頭地,可以光宗耀祖,可以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現(xiàn)在,王冕卻放著這樣的日子不過。所以我就在想,這王冕是不是有點傻?
生1:因為王冕如果去做官,就沒有時間去練字練畫了,以后就沒有成就了。
生2:嗯,王冕可能是擔心自己沒時間練畫。
生3:如果做了官,沒有時間練畫,清氣就會消失,成就就會退步,所以我覺得王冕是一個熱愛畫畫的人。
師:孩子們,你們可能不知道,元朝末年,官場腐敗,當官的只想著自己的榮華富貴。王冕不一樣,他寧愿不做官,寧愿不發(fā)財,也不放棄自己的志向。我們一起讀——
生(齊):朵朵花開淡墨痕。
師:這淡墨色,這淡墨痕,其實背后寫出的是王冕這個人,而這個人其實就是他的“心中梅”,一起讀——
生(齊):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片段四】
師:據(jù)我所知,寫梅花的人只愛寫它的香氣,你要不信,我找一些證據(jù)給你們瞧一瞧。一起看,古人都這樣寫梅花。(課件分別出示描寫梅花香氣的詩句,指名讀)
生1:數(shù)點梅花滿院香。
生2:梅花夜開香滿溪。
生3:梅花至老香猶在。
……
師:絕大多數(shù)詩人偏愛寫梅花的香氣,但是,王冕寫梅花寫的卻是“清氣”,這是為什么?請圍繞課后作業(yè)題的第二題,以四人為小組進行討論。(四人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名回答)
生1:香氣寫的是花,清氣寫的是人。
生2:香氣是鼻子聞出來的,清氣是人品出來的。
生3:香氣是每個人都能聞到的,清氣只有甘于寂寞的人才可以品到。
生4:香氣是每個人都能聞到的,清氣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可以品到。
……
師:香氣每個人都能聞到,不稀奇,然而清氣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能聞到,而這樣的人我們把他稱為高潔的人。(板書:高潔)
師:王冕為人一生清氣,從未改變,所以,當達官貴人拿重金向他買畫的時候,王冕曾經(jīng)用這樣的詩回應他們——
生6:疏花個個團冰雪,羌笛吹它不下來。
師:當他的親朋好友一再勸他出來為官的時候,他用這樣的詩句回應他們——
生7:平生固守冰霜操,不與繁花一樣情。
師:一身清氣的王冕一生過著非常清貧的生活,有人說他傻,有人說他怪,然而王冕卻用這樣的詩來回應——
生8: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墨梅”象征的就是誰?
生(齊):王冕。
師:王冕已經(jīng)化作了什么?
生(齊):墨梅。
師:這樣的寫法,我們叫作“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賞析】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習慣于一句一句地翻譯,將它們變成精確的白話文、典范的現(xiàn)代漢語,即所謂的“意思”。其實,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不是邏輯的語言,而是意象的語言,我們更需要的是想象、還原、造景,把詩詞讀成畫面,讀成故事,讀成有溫度的細節(jié)。本教學片段中,王崧舟老師正是基于“意象”的發(fā)掘品味,逐步深入,漸入佳境,從“淡墨”品讀“畫中梅”,從“清氣”解讀“心中梅”。為了讓學生感性觸摸王冕的人品,王崧舟老師借助王冕的生平資料,引經(jīng)據(jù)典,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想對話,引導學生從一系列的“拒絕”中體會王冕的淡泊名利。課已至此,王崧舟老師意猶未盡,繼續(xù)通過王冕寫梅花的其他詩句“疏花個個團冰雪,羌笛吹它不下來”“平生固守冰霜操,不與繁花一樣情”“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來深化“清氣”的意象境界,讓學生體會王冕一生為人的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還原與拓展中,“清氣”已經(jīng)自然而然、悄無聲息地滲入學生的腦海中。古詩詞教學以“意象”為重,“意思”次之,就是要找準古詩詞教學的原點,借助古詩詞含蓄、精練的語言以及“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獨特優(yōu)勢,挖掘“意在言外”的豐富內涵,使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獲得審美愉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文化”為首,“知識”次之
【片段五】
師:詩中有一個詞——乾坤,你們應該是第一次接觸。誰來告訴大家“乾坤”是什么意思?
生2:天地之間。
師:那你知道哪個字是天,哪個字是地嗎?
生2:乾是天,坤是地。
師:真好,那我反過來再問你。那你知道天是什么?地是什么?
生2:天是乾,地是坤。
師:真好,天地就是——
生(齊):乾坤。
師:乾坤就是——
生(齊):天地。
師:這叫文化,中國文化,明白嗎?讓我們一起再來好好讀一讀這個詞。
生(齊):乾坤。
師:生字會讀了,新詞也認識了,我們一起再讀讀古詩。
(生齊讀)
【賞析】王崧舟說:“文化即以文‘化之,化就是改變,對外改變氣質,對內改變心性?!笨v觀王崧舟老師的課,他不僅在教“詩”,還在教“人”,更在教“文化”;學生也是如此,他們不僅在學“詩”,還在學做“人”,更在學“文化”。課堂上,王老師總能以慧眼敏銳發(fā)掘詩文中的文化元素,引領學生走進文化殿堂,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扒ぁ彪m然不是詩眼,但王崧舟老師卻在教生字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顯示出智慧與精巧的設計。
(作者單位: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qū)教研室 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qū)錦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