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摘要】批判性思維是初中生應具備的良好思維品質,教師要將初中思想政治課堂作為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平臺,運用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本文分析論述了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意義與教學策略,期望對促進初中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 ?思想政治 ?道德與法治 ?批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8-0078-01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觀念、法治觀念和正確價值觀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只重視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使得部分學生難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為此,初中思想政治課程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將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道德判斷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在主動、理性、辯證、科學思考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全面分析,并作出獨立判斷的一種思維能力。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有助于塑造學生獨立人格,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
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策略:
一、鼓勵學生質疑
質疑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思維能力,也是激發(fā)學生批判性思維活動的基礎。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為學生創(chuàng)建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讓民主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渠道。在民主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暢所欲言,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能急于否定學生的不同見解,而是要與學生一起探討事物的真相,在相互的思維碰撞中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如,在教學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家的意味》一課時,教材中寫到: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在教學到此處時,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家的感受,大部分學生贊同了教材中的觀點,認為家很溫暖、安全,伴隨著自己的成長。但是,還有少部分學生提出了質疑,如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家支離破碎,父母天天爭吵;有的學生認為自己是單親家庭,被家長忽視了,沒有得到應有的關心;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母親是繼母,時時防備自己,自己沒有安全感。此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看法,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查找一些能夠證明“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充滿愛”觀點的材料,再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避免學生對書本知識過于盲目跟從、人云亦云。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建立起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夠使學生轉變書本權威的觀念,為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習慣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二、引入批判性議題
新課標提出,要引入議題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建師生互動、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為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知識精心設計議題,將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融入到議題中,要求議題既能夠包含學科課程內容,又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讓學生通過議題探討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如,在教學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誠實守信》時,教師可圍繞“小花的遭遇”對議題進行設置,通過向學生提出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正確看待兩難問題。具體教學過程如下:教師提出問題“小花說的是不是實話?”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是實話”。教師接著問“既然是實話,那為什么同學們會越來越疏遠小花呢?”有的學生認為小花的實話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有的學生認為小花說出了別人的隱私。此時,教師追問“同學們,誠信是不是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要說出實話呢?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說出‘善意的謊言?”針對這一問題,學生們進入了熱烈的討論階段,不同的學生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學生都認同在涉及他人隱私、涉及某些機密資料、保護他人自尊心、應對壞人……等情況下,應說出“善意的謊言”。通過在本節(jié)課中設置議題,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認知沖突的情境,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思考兩難問題,并且深入理解誠信與謊言、隱私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誠信意識的教學目的。
三、開展合作學習
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尚處于半成熟、不全面的階段,他們看待問題易出現極端化、主觀化的傾向,若不及時加以引導和糾正,則會影響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協作、相互辯論中,聽取更多的觀點,學會從辯證批判的角度分析解決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如,在教學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遵守規(guī)則》一課時,教師可引入以下案例:2017年3月26日,楊某持票乘坐列車從蘇州到南京南站,到站后,楊某由站臺越下進入軌道線路,欲橫穿軌道線路直奔另一個站臺。在這一過程中,正在駛入站內的列車將楊某夾在站臺與車體之間,之后楊某死亡。事發(fā)后,楊某父母將中鐵集團以及南京站告上法庭,認為鐵路公司沒有盡到安全保護乘客的義務,要求被告方對楊某父母給予經濟賠償。在引入案例之后,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對學習小組布置一下討論問題:問題一,楊某之死的原因包括哪些?問題二,車站是否存在著安全管理不善的地方?問題三,如果你在楊某身邊,你會怎樣做?問題四,生活中還存在著哪些類似事情?教師讓各學習小組討論上述問題,鼓勵學生查找更多資料,并運用所學知識支持自己的觀點,促使學生在討論中產生思維碰撞。在學生經歷了聽取他人觀點、合理質疑、尋找論據、解決問題的過程之后,有助于促使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要立足于部編版教材內容,將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融合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分析解決問題,深化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民主的課堂氛圍,通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入批判性議題以及開展合作學習等方式,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和觀念沖突,從而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楊倫峰.淺析道德與法治課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教師,2019(12):75-76.
[2]黃先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1):104-106.
[3]閆耀杰.初中《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學方法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20):52-54.
[4]李路萍.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微[J].新智慧,2019(12):142-143.
[5]鄭麗紅.運用議題式教學 培育學生法治意識[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