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杰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讀”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它是學生理解文章的基礎,是感悟作者意圖的途徑,是老師應該著重注意培養(yǎng)的。獨立的閱讀能力,關系學生理解其他學科,也是記憶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閱讀能力更加被強調(diào)。因此,本文將在分析語文課堂閱讀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三個方面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讀”的有效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 讀 培養(yǎng)
葉圣陶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由此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默讀,朗讀,都是很好的形式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老師的職責不是僅僅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傳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意識,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語文課堂閱讀現(xiàn)狀
1.以講為主,學生為輔
老師們的職責之一就是提升課堂的效能,所以在很多時候為了更多的傳授知識,促進學生進步,會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告訴學生明天我們要學習哪一篇文章,請大家在家里閱讀,明天開始上課的時候就不留時間給大家進行閱讀,上課會提問大家的閱讀效果。但是這項作業(yè)真正在家里會認真的完成的學生能超過一半都很懸,所以在課堂過程中,學生其實還是沒有能夠感悟到文章的美,囫圇吞棗。老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們緊緊跟隨老師的步伐,缺乏自己的理解,課堂節(jié)奏完全由老師帶動,缺乏朝氣。老師以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直接領著他們分析文本,減少了學生的閱讀機會。這就很像導游帶隊游覽,提前告訴游客今天我們的流程是這樣的,到了景點之后,游客沒有辦法自己去體悟景點之美,導游讓看什么看什么,隨大流逛熱點,真正的美還是沒有體現(xiàn),這也是推崇自駕游的原因。[1]
2.缺乏閱讀興趣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很多的學生對于閱讀這件事情缺乏興趣,他們很少能專注地投入到閱讀中。四大名著大家肯定都知道是哪四本,但也僅僅是聞其名,不知其內(nèi)容,他們覺得名著是枯燥無味的,尤其是在初中這個階段,很多學生開始接觸小說等其他文學類別,這些文學的發(fā)展并不是說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只是它不應該取代正常的名著閱讀。其次,因為應試教育的原因,考試不涉及閱讀的能力,所以這方面就被忽視,很多學生的家長更加不注重,更甚者認為是浪費時間。最后,學生要面臨人生中所謂的一個坎,中考,所以各科老師不僅課上爭分奪秒,課下亦是如此,布置大量的作業(yè),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重,時間不斷被壓縮,閱讀對于他們有時候也是分身乏術。[2]
3.教學生硬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可能自己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流程千篇一律,介紹文章作者,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標記段落,概括段落,中心思想,文章結構。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注重調(diào)整,教學過程沉悶,缺乏生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不高。我們常常強調(diào)練習的重要性,練習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取代閱讀。
二、語文課堂閱讀培養(yǎng)
1.注重誘導、培養(yǎng)興趣
常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睕]有興趣,就沒有動力。興趣是人追求新事物,接受新知識的一種心理傾向,只有對一個事物感興趣,才能做一個探究者、一個學習者、一個研究者。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就注重對于所學文章的閱讀,可以將默讀形式改為朗讀,讓學生感覺到閱讀之韻律,文章之美好。很推薦董卿老師監(jiān)制的,由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朗讀者》,每一期節(jié)目都有一個主題,各界名人上臺朗讀,那文章真的是美極了,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理解,灌輸自身的感情,用聲音傳遞出文章的溫度,或鏗鏘或低吟,似自言自語,又似戰(zhàn)歌激昂。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閱讀的美,文章的美,滿腹經(jīng)綸的美。董卿老師引經(jīng)據(jù)典,不經(jīng)意之間流露出來的文采讓人為之傾倒。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边@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jīng)見過?!边@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這些都是閱讀給董卿老師所帶來的,老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2.注重課外,豐富形式
閱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速成,需要長期的積累,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老師要從日常就注重閱讀的培養(yǎng),語文課堂基本每天都有,課程合理安排應該能夠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供學生閱讀之用,開展專門的閱讀課堂。這節(jié)課的主要認為就是讀書,讀名著。但是它不僅僅是學生自己讀,老師也一起讀,他們是開啟新的篇章,我們是重溫舊的歷史。
3.改進方式,促進教學
閱讀主要還是為了學生理解字詞句之間的關聯(lián),明白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這篇文章。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不要固步自封,比如采用情景導入等方式展開文章的學習。以學習文章《敬業(yè)與樂業(yè)》為例,開篇情境導入,在開始今天的文章學習之前,老師想提問大家一個問題,自己對于未來職業(yè)的期待是什么?每個學生可能都會有不同的選擇,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職業(yè)呢?老師可以以自身為例,簡單闡述,我們的各科授課老師每天都認真?zhèn)湔n,就為了更好地向大家講解知識,履行老師的職能。那么梁啟超先生是如何看待這個職業(yè)的問題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啟超先生的《敬業(yè)與樂業(yè)》這篇文章一探究竟,從文章題目大家覺得敬業(yè)和樂業(yè)分別是什么意思?那么題目中的敬業(yè)與樂業(yè)到底是不是大家所說的這個意思呢?同學請速讀文章梳理基本內(nèi)容,了解各個段落的大致內(nèi)容,體悟文章的中心論點。在學習具體的段落的時候,同學們大聲朗讀自然段,體會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述有業(yè)之必要,同時認真揣摩作者演講這幾段時的語氣。這篇文章是梁啟超先生為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學生準備的演講稿,所以它很適合學生進行朗讀,老師也可以注重一下演講的技能培訓,促進學生更好的體驗文章的情感。
參考文獻
[1]王雪蓮.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才智,2013(30):45.
[2]賴喬輝.新課程理念下的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