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xué)東
雖然韓東曾表示,他自己的詩歌與哲學(xué)“無關(guān)”。但是,從哲學(xué)是“對死亡的練習(xí)”這樣一個角度來看,韓東的詩歌與哲學(xué)有密切的關(guān)系,是非?!罢軐W(xué)”的。陸揚說,“死亡促使人沉思,為人的一切思考提供了一個原生點,這就有了哲學(xué)?!表n東的詩歌可以說是在不斷地練習(xí)“死亡”,是對“死亡”的詩性關(guān)照、洞徹和領(lǐng)悟。韓東曾在《掃墓兼帶郊游》中說,“詩者雖已停工/但死亡并未完成”,“死亡主題”或者說“死亡意識”,構(gòu)成了韓東詩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側(cè)面,也成為理解韓東詩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通道。
我們知道,韓東詩歌中的“死亡練習(xí)”,與他的個人經(jīng)歷有著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他在詩歌《敘事》中提到,“父親青霉素過量/癌細胞也在尋找絕望的土地/有如虛無來到我心間”。他父親的死亡,成為了橫亙在他生命之中的一個巨大的事件。與此同時,韓東的這一文學(xué)觀念,也是受到了存在主義的影響。他曾評論過存在主義作家加繆的小說“一流”,而于堅也在詩歌《有朋自遠方來》中提到韓東是“那個想當薩特的人”。可以說,存在主義那種將死亡視為存在唯一、絕對的真實,以及“向死而生”的“死亡練習(xí)”,對韓東的文學(xué)寫作是有著一定影響的。進而,在《一個召喚》中韓東說,“我的文學(xué)只有這樣一種激情:活著,同時擁抱死亡,在死亡的對照下,因死亡的刺激而無比生動?!薄皳肀劳觥?,就成為了韓東詩歌中獨特的詩歌主題。胡桑也在《韓東論》中,注意到了韓東詩歌中的“死亡”。他分析韓東詩歌中的“死亡意識”,但同時認為“死亡是作為韓東詩歌的布景存在的”,忽視了“擁抱死亡”在韓東詩歌書寫中的核心位置。
只有從“擁抱死亡”的詩性書寫入手,我們也才能更為深入地理解韓東早期詩歌的“經(jīng)典之作”。從“擁抱死亡”這一角度來看,詩歌《有關(guān)大雁塔》《你見過大?!范际堑湫偷摹八劳鲋姟?。實際上,《有關(guān)大雁塔》在反崇高、反英雄之后,詩歌更為我們留下了象征著“死亡”本體的大雁塔。有關(guān)大雁塔,實際上就是有關(guān)“死亡”的追問,就是“死亡的練習(xí)”。由此,韓東為我們構(gòu)造了“兩種英雄”的生命方式或者說“死亡練習(xí)”。第一種英雄,在持續(xù)地“擁抱死亡”,是在不斷地承受死亡,用存在主義的話來說,就是“向死而生”的英雄。而第二種英雄,無法承受“死亡之重”,坦然接受死亡,直接“擁抱死亡”。由此而超越死亡,成為了“真的”英雄。很顯然,如果我們從“死亡”的方向來看,詩歌中更多的就不再是以反諷的姿態(tài),去探索無聊的激情,以及尋找刺激庸俗生命樣態(tài)。同樣,我們所熟悉的《你見過大?!罚湓姼璧暮诵囊彩恰八劳觥保骸澳悴磺樵缸尯Ko淹死/就是這樣/人人都這樣”。此時詩歌中的“大海”,也可以說是“死亡”的象征,其主題也就是對“死亡”的直接思考。在洪子誠、劉登翰的《中國當代新詩史》中評論韓東,“平淡,甚至近于冷漠的陳述語調(diào),對修飾語、形容詞的清除所達到的詩的質(zhì)地的具體。”于是我們所看到的韓東詩歌中的“平淡”,是對于“死亡”這樣一個真實的客觀呈現(xiàn);他詩歌中的“冷漠”,是對“死亡”籠罩生命的冷靜表達;而他詩歌所達到的“詩的質(zhì)地的具體”,是將“死亡”還原成為我們?nèi)粘I畈豢扇鄙俚囊徊糠???梢哉f,韓東最初的詩歌書寫,一出手便達到了他詩歌寫作的頂峰?!皳肀劳觥笔撬藭r詩歌龐然大物的一個重要基點。由此,在這初期詩歌中,韓東在“擁抱死亡”的詩歌書寫中,把“死亡”還給了日常生活,把死亡還給了我們。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面對的“唯一的、絕對的真實”,也是“活著的唯一指向”,這成為了他詩歌重要主題。
與初期“死亡是唯一的、絕對的真實”的主題不同的是,在韓東此后的詩歌中,不僅持續(xù)地彌漫著濃厚的死亡氛圍,而且還進一步放大了這種“擁抱死亡”的主題。在《冬至節(jié)》中,詩人就直接看到了消逝的“死者”,看到了“死亡本身”。此時,“死者”已經(jīng)成為了他詩歌,或者說詩人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氣真好/我走在街上/九月的陽光以及/萬物/既美又浮華//美得過分、多余/空出了位置/就像和親愛的死者/肩并著肩/和離去的生者/手挽著手”(《天氣真好》)。于是,在他詩歌的“死亡練習(xí)”中,韓東叩問“活著”的本真:是存在與毀滅的擁抱,是生命與死亡的擁抱。在“擁抱死亡”的詩性之思中,日常生活的本真意義,普通人生命的本真意義,被釋放出來。韓東近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更加鮮明地展開了“擁抱死亡”這一主題。小海就提到過韓東近期詩歌的“死亡主題”。在韓東的《雪意》中,雪的寒冷,讓詩人想到了滾燙的身體;而滾燙的身體,讓詩人想到的卻是冰凍的逝者:“走在路上看見下雪/待在房子里,意識到外面在下雪。/就像某晚喝醉了/也有不同。//酒后我渾身發(fā)寒/想念一個滾燙的身體。/而這會兒我是滾燙的/就想那層薄雪下冰凍的逝者。//寒熱制造了無限距離?!比缏柫⒌拇笱闼?、浩瀚的大海一樣,那層薄雪也是“死亡機器”,也是對于生命之光的照亮。對于韓東詩歌中的“死亡”,柏樺有著不同的理解。他說,“在韓東這里,即便像死亡這個本來大有可為的主題,也跟一次落葉、一次雨夾雪一樣,稀松平常。他克制,冷漠,零度以下。”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述,韓東詩歌中的“擁抱死亡”的克制,冷漠,乃至零度以下,實際上正是他對“死亡”的還原和凸顯。不過,相對于韓東早期詩歌中對于死亡客觀、冷靜的關(guān)照,此時他對死亡的思考有了一些“神性的轉(zhuǎn)化”。如在詩歌《離去》中,我們看到,一次“離去”,就是一次“永別”,甚至就是一次“擁抱死亡”的過程。但面對如此真實的死亡,這“朋友”一樣并沒有更深的“交情”的死亡,卻讓詩人“變得干凈了”。最終,面對著死亡這一絕對真理,詩人還是坦然面對了這生命的必然歷程。不過,雖然詩人順從了“死亡”,或者更緊地“擁抱死亡”,但他的生命卻獲得了“干凈”的“神性”上升。獲得了成為有尊嚴的人、自由的人、完整的人的可能。
當我們深入的理解了韓東詩歌中的“死亡”,我們也才能還原出一個更多維、豐富而本真的韓東。在韓東的評價諸譜系之中,我們更關(guān)注他的“語言革命”。毫無疑問,韓東在1988年提出“詩到語言為止”,以及2008年提出的“中國詩歌到漢語為止”,對當代詩歌發(fā)展中的“語言本體”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正由于此,我們也就只摸到了韓東“詩歌之象”的一根象牙,或者一個鼻子、一條腿而已。韓東就說,“似乎我只能那么寫,若有相似也不及當初,若有區(qū)別便是多此一舉。作為一個寫詩的,我們總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沒有誰會真正耐心跟蹤你持續(xù)的寫作?!倍n東詩歌對“死亡”的思考,就是韓東多元、多維詩歌之思的一種表現(xiàn)。雖然“擁抱死亡”,是所有文學(xué),乃至人類文明的一個核心主題,但韓東的“死亡之思”仍然有著他的時代性和重要性。在《三個世俗角色之后》中擺脫“卓越的政治動物、稀有的文化動物、深刻的歷史動物”之后,韓東并非僅僅是在“反崇高”“反英雄”這一條路上高歌猛進。而是在“崇高”“英雄”之后,集中呈現(xiàn)出了“人是有死亡的動物”這樣一個獨有的詩學(xué)命題。因此,韓東詩歌中的“擁抱死亡”的練習(xí),少有“死亡”所賦予的那種難以承受之重,并無荒謬、痛苦之感;沒有儒家“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對“死亡”的道德性超越;也更沒有基督式“新生”的對死亡的神性轉(zhuǎn)化。由于當下的先鋒文學(xué)也是在沉迷于“死亡敘事”,因而最終形成了一種“暴力美學(xué)”,這也并不是韓東詩歌中“擁抱死亡”所關(guān)注的重點。韓東在詩歌中,反崇高、反英雄、反意象,是為了清晰而堅定地發(fā)出一個聲音:“人是擁抱死亡的動物!”而他近期詩歌中的“擁抱死亡”,則有著更深邃的視野:或許是他將海德格爾的言說“死亡是最本己的可能性”在詩歌中朗示,也或許是他在回應(yīng)魯迅之思:“我只很確切地知道一個終點,就是: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