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犁
放眼望鐵馬冰河,談笑間攻城拔寨。一部名為《金盔》的三十五年軍旅詩選,讓人感到劉立云的詩氣血飛揚,充滿讓人熱血沸騰的能量和創(chuàng)造力。
追根溯源,它源自劉立云先天的生命之氣,而后天的蓄養(yǎng)則跟他軍人的職業(yè)有關(guān)。血性與陽剛是軍人的精氣,劉立云不僅每天耳濡目染,體驗并學(xué)習(xí)著,而且也有意以此主動去強化和暗示自己,從自覺到本能,一遍遍地將這種質(zhì)素涂抹在心理上,漸漸地形成了他的一種潛意識性情以及習(xí)慣。就像他那首著名的《烤藍》寫的那樣,“只有經(jīng)過高溫與極寒的煅燒和淬火,才能烤就成武器也象征軍人精神的絕‘藍?!痹娙说倪@種氣質(zhì)和創(chuàng)作心理的形成也經(jīng)歷了這樣的千錘百煉,只不過沒有這么暴烈,而是潤物細無聲地慢慢地浸染。而且這種雄渾之氣是液態(tài),甚至只是一種元素和溫度,躥騰在詩人的血液和性格里。當(dāng)他寫作的時候,這氣血就自動地充盈著詩句,或者說詩就是氣血本身,是詩人氣血奔涌時留下的痕跡,再借文字顯形。就像讀這首《烤藍》,讀者的心一直被他心驚肉跳的傾訴拎著,在火焰的波濤浪谷間忽高忽低地顛簸,傳染并吞噬我們的情感和注意力。
元氣興盛,情感和詩則雄起并剛健。所以劉立云的情感無論多么逶迤千轉(zhuǎn),詩的美都是挺拔的,情義都是飽滿的。譬如劉立云那首將軍人的靈魂裸露相裎的《內(nèi)心呈現(xiàn):劍》,從軍人的身體里住著一位劍客進入:“我要讓一個身穿白袍的人/住在我的身體里/我要讓他懷劍,如天空懷著日月/大地懷著青山和江河”,意境空靈、超拔、隱忍,讀起來,你會感覺有一束光柱貫穿在詩中,把詩歌內(nèi)外照耀得一片明亮。盡管詩人在抒情,但詩里有咣咣之強音,詩的內(nèi)核,用身體“護衛(wèi)這把劍的光芒”,迸濺著噼噼啪啪的響聲。而且,一切都是直接坦蕩的,包括由圣潔的美喚起的愛欲、焦躁和大義凜然。這是一種有力量的柔美,審美品格顯然是熱烈雄健的。我把這理解成軍人似的柔情愛意,是作為軍人的潛意識在不自覺地綻放:“在祖國的大地上行走/我很高興一個懷劍的人/能住在我的身體/我很高興成為這個人和這把劍/共同的知己,和共同的鞘/我很高興,當(dāng)我最外面的皮膚/被另一把劍刺穿/那股金子般的血,將濺紅/我身體里的那件白袍”。劉立云詩中的勁健之氣那是一種能摧枯拉朽的雄風(fēng),詩中的轟轟烈烈,噴薄的氣勢,給人的內(nèi)心注入了蓬勃的力量,矗立起來的是強有力的堅挺感,詩也有了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美感。這就是氣脈,是由詩人吐納的或長或短的氣息構(gòu)成的像山脈一樣或高或低錯落有致的美。
寫到這兒,我的腦子里冒出一個生僻的詞:氣賁。賁有兩個讀音,讀“奔”時,有奔流的意思;讀“憤”時,是氣血旺盛,有沸騰的意思。劉立云的詩這兩層意思都有。他的詩歌一律的氣血賁張,而且其中奔流著這股真氣,連貫,并越來越興旺蒸騰。這說明劉立云在寫詩時,胸中之氣的激情像高壓鍋里的肉湯,不斷地升溫沸滾。為了防止爆炸和燙傷,他必須通過寫作來傾瀉他內(nèi)心的風(fēng)暴和雷霆。這讓他的詩歌像奔流的巖漿,不僅散發(fā)著熱量,而且放縱奔流,汩汩連綿。那完成的詩行,就成了燃燒后的洪流和凝固的閃電。這深沉又靈奇、熱烈又美妙的光芒刷新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對詩的勁健美沉醉并敬仰。
我用肉湯和巖漿來對應(yīng)劉立云詩中的情感和氣血,是區(qū)別那些雖然沸揚但沒有內(nèi)容的白水,因為劉立云寫詩不是宣泄,不是泡沫似的虛妄的空喊,他的詩有滄桑有筋骨,經(jīng)得起讀者細嚼慢咽。而且在后來的寫作中,他還減少了暗喻和排比,由抒情改成敘述,把堅硬有棱角的事物和形象引進來,詩結(jié)實而有鋒芒。比如他這首《臣子恨》:“在朱仙鎮(zhèn),我腳步輕輕怕踩碎白骨/在朱仙鎮(zhèn),我腹內(nèi)空空疑咳出夕陽∥甚至我忍住饑渴,不敢飲那里的水/府志上說:血可漂櫓,戰(zhàn)爭太咸了”。
詩不僅有肉,肉里還有鹽。詩是敘事,更是敘實,作者不再情緒飛揚,不再劍拔弩張,而是盡量地平靜,讓冷卻下來的事實本身來凸顯重量和力量。所以,詩平淡的是口吻,簡練中元氣不但沒有散,而且往一起凝聚滾動,越來越濃,類似酒精的度數(shù)越來越高,威力也就隨之加大,像濃縮了無限爆破力的鐳。但它不是炸毀我們的情感,而是喚醒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對戰(zhàn)爭的殘酷和血腥深思和反省。這又回到軍人的責(zé)任和使命上來了。也正是軍人的身份讓他對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的事物、場景特別的敏感,讓他的思緒順著半截彈片,去復(fù)原榴彈、槍支、使槍的人進而展現(xiàn)出戰(zhàn)場、戰(zhàn)爭,以及背后的正義與道義。
軍人的思維駕馭了寫作的思維,詩人的敏感和多情又讓冷硬的軍事和戰(zhàn)事有了知覺和溫度,詩因而撕去膚淺又符號化的軍旅詩的標(biāo)簽,成為真詩、大詩、好詩。
劉立云不僅把詩寫出了韻味,還輕松地隨意如自語,且脫口而出,自然而然,看不出巧與工,甚至一點發(fā)力的痕跡。用一個詞來對應(yīng)他的寫作訣技,就是游刃有余。一生都被詩歌濡染,已經(jīng)詩成肉身的劉立云,不僅寫詩如庖丁解牛,對待萬物,大抵運用的也是詩歌的邏輯。而且越無意識,越能切中肯綮,逮著詩歌關(guān)鍵的關(guān)節(jié),嘩啦一下,詩意就噼噼啪啪地蹦出來。前面那首《臣子恨》中的“咸”字,就是這首詩的“肯綮”。再比如這首《聽某老將軍說八年抗戰(zhàn)》,詩開頭說跟日本鬼子相比,不論是武器裝備、戰(zhàn)術(shù)素養(yǎng)和兇殘程度,我們都差太多,兩者對比:“他們是一條大象粗重的腿,提在半空/而我們是一群潰穴的螞蟻,四處奔逃”。那怎么才能戰(zhàn)勝他們呢?劉立云發(fā)現(xiàn)了“熬”字,于是就像在黑暗的房間里,摸索到了燈的開關(guān),啪的一下,整個房間就被照亮,包括整首詩和整個心靈:“只有熬!只有在血泊里熬,在刀刃上熬/只有藏進山里熬,鉆進青紗帳里/熬。只有把城市熬成廢墟/把田野熬成焦土,把黃花姑娘熬成寡婦/只有在五十個甚至一百個膽小的人中/熬出一個膽大的/不要命的?!?/p>
每一句都那么體貼,而且整首詩一氣呵成。熬,不僅準(zhǔn)確,更是神來之筆,詩因此有了精氣神。而且這首詩的味道更猛烈,是視覺、聽覺、嗅覺熬出的,而且有淚水做佐料,是各種味道的綜合,深入其中的讀者胃里會發(fā)出咕咕的響聲。那是一種很復(fù)雜的情緒在身體里的反應(yīng),是對侵略者的厭惡、憤怒和恨之入骨,是對如螞蟻一樣的我們同胞的同情、悲憫,以及終于擺脫了煎熬的慶幸和歡喜,更有對詩歌寫出了這樣恰好與本然的神妙的心領(lǐng)神會和一聲嘆息。詩不僅有韻味,更有意味、情味,以及了然了人生卻欲辯已忘言的大況味。
從創(chuàng)作上看,這首詩提示我們:一,好詩都是熬出來。耐性是火候,還要加進體驗、智商、直覺、愛欲、活力、文化、潛意識和生命能量。二,好詩都需要一個爆發(fā)點,也就是靈感。靈感一旦爆發(fā),沉睡的想象力就會被喚醒,詩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會勢如破竹,就會從無中鑿出有來。
總結(jié)劉立云的寫作,還有一個:忘。忘修辭、技藝,忘寫詩本身,甚至忘我。詩人只專注甚至癡迷于寫作的對象和感動本身,由刻意地“作”,變本能地承接和自然地呈現(xiàn)。詩客觀化了,接近于無我之境。少了精雕細刻,少了令人膽顫心驚的比喻和鬼斧神工,沒有了局部炸眼的凌空一躍,卻處處都是詩眼,都是吸人心神的磁鐵。而且渾渾然是一個整體,一團越來越凝聚的氣,一個完整的肌體。詩樸拙自然,氣韻生動。這不只關(guān)聯(lián)與時俱進的技術(shù),更是一個人的修為、視野和境界。這就是常說的大道無痕、大智若愚。這是劍客,也是詩人仰視并追求的凌絕之境。劉立云不論是年齡,還是心胸和技術(shù),都已經(jīng)到了隨心所欲的無劍勝有劍的階段,他正在去除胸中粘滯,澄心以空,以空待靜,用嬰童的眼睛和赤子的心靈來接納詩意的蒞臨。
附:劉立云的詩二首
玻 璃
現(xiàn)在我是一塊玻璃:安靜,薄涼
保持四季的恒溫
陽光照過來我把它全部的熱情
奉送給窗臺上的植物,書架上的書籍
花瓶,從遠方帶回來的泥塑
和陽光中飛翔的塵埃
雨水打過來,我讓它止于奔騰并成為靜靜流淌的
溪流,淚痕,這個時代的抒情詩
我就是一塊玻璃,在你的眼里
視若無物,因為我是透明的,約等于虛無
空幻,哲學(xué)中的靜止或不存在
這是我的精心布局。在你的視線之外
意識之外?,F(xiàn)在我磨刀、擦槍
每天黎明聞雞起舞
在奔跑中把一截圓木扛過來
扛過去,如同西西弗斯每天把那塊巨石
嗨喲嗨喲往山上推,又轟隆轟隆
看著它從山上滾下來
然后我傻子一樣再推,再推,再推
是這樣,我在你的視線之外,意識
之外。我希望對你來說
我是不存在的,就像陽光穿過玻璃
讓雨水和風(fēng)雪,在我面前望而止步
當(dāng)我破碎,當(dāng)我四分五裂,你知道
我的每個角,每個斷面
都是尖銳和鋒利的,都能刺出血來
火焰之門
必須俯首傾聽!必須登高望遠
必須在反復(fù)的假想和摹擬中
保持前傾的姿勢;必須鋒芒內(nèi)斂
并把手深深插進我祖國的泥土
每天到來的日子是相同的日子
沒有任何征兆,呈現(xiàn)出平庸的面孔
而每天磨亮的刀子卻蕩開親切的笑容
必須把目光抬升到鷹的高度
然后請燃燒,請蔓延吧,火焰!
請大風(fēng)從四方吹來,打響尖厲的唿哨
而我就埋伏在你腳下,一種偉大的力
如一張偉大的弓,正被漸漸拉開
那時即使依恃著鋼鐵,即使依恃著
我身后優(yōu)美的山川、河流和草原
我也將在火焰中現(xiàn)身,展開我的軀體
就像在大風(fēng)中展開我們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