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因素以及個人原因等方面,比較復雜。因此轉(zhuǎn)化“問題學生”也不是一日之功,教師應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重拾信心?!皢栴}學生”是我們每個教育者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群體。他們有什么特點,平時表現(xiàn)怎樣,如何教育和管理好這一群體,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
關(guān)鍵詞:“問題學生”;界定;特點;表現(xiàn);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90
一、“問題學生”的界定
“問題學生”是指同齡學生中,由于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幾方面因素和自身不良習慣的影響,使其在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需要別人幫助才能走上正道的學生。“問題學生”在學習和品德方面更需要教育者的關(guān)注和幫助,教師在面對這些學生時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二、“問題學生”的特點
一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些“問題學生”長期生活在家長的溺愛中,逐漸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缺乏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心靈從不設防。因此當他們步入社會,一旦遇到挫折,例如學習成績差,父母責備,教師批評和同學之間關(guān)系緊張時,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例如離家出走。
二是包容性較差。“問題學生”一般缺少包容意識,喜歡被稱贊,不接受批評;慣性思維的形成只能比別人強,不能比別人弱。一旦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可能嘲笑別人或是心理不平衡。對于比自己弱的人,他們也多采取輕蔑的態(tài)度,挖苦打擊。
三是意志較為薄弱。有些“問題學生”從小備受家長寵愛,不知道什么叫吃苦,有的讀書缺乏毅力,虎頭蛇尾;有的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自我消極,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和擔當?shù)挠職狻?/p>
四是不善于控制情緒?!皢栴}學生”更注重自我感受,如果對人或事不滿意或有一點不對,他們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三、“問題學生”的主要表現(xiàn)
一是不重視個人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突出表現(xiàn)在文明禮貌、助人為樂、尊敬師長等方面表現(xiàn)較差,有些學生的法制意識、公德意識較為淡薄。
二是行為習慣不受約束。突出表現(xiàn)在遲到早退、盲目媚俗、行為失范、抽煙酗酒、參與打架、逃學上網(wǎng)等方面。
三是學習品質(zhì)較差。突出表現(xiàn)在勤奮踏實不夠,浮躁有余;動力興趣不足,負擔壓力有余;積極主動不夠,消極被動有余等方面。
四是生活能力較差。突出表現(xiàn)在不講衛(wèi)生、缺乏自理能力和自律意識、奢侈浪費、不善理財?shù)确矫妗?/p>
四、應對措施
如何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讓“問題學生”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一位美國教育家曾說過:“如果他是參天大樹,你就讓他成為祖國的棟梁;如果他是小草,你就讓他裝飾大地?!蔽覀儜搶W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對于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平時不遵守紀律,自由散漫慣了的學生,著迷上網(wǎng)的學生,我們的眼中不能只看到分數(shù)、名次,還必須學會欣賞、信任和鼓勵,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弱點和自卑。讓他們在教師和同伴的贊賞中學會感動,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達到教育的效果。
(一)走近學生,搭建溝通橋梁
教師只有懷揣一顆愛心,進入他們封閉的心靈,并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才能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糾正。教育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高境界的教育手段,教師對學生的愛心可以讓一顆冰冷的心復蘇。當“問題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真誠的關(guān)心時,他們就會從心底充滿感激,學會感恩,消除戒備心理,從而“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分析原因,做到對癥下藥
教師應善于全面掌握,歸納分析“問題學生”的形成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選擇靈活多樣,針對性強的方法,因人而異施策,以達到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效果。例如,對態(tài)度孤傲、與同學、朋友相處不融洽,與教師和班集體有對立情緒的學生,教師應該特別加以關(guān)注并有意識地與他們親近。從動之以情入手,在消除其戒備心理后,教育和感化他們。對由于無知犯錯的學生,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其醒悟。對于抵抗力較弱,無法忍受誘惑,反復犯錯的學生,應該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對自制力差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給他們安排具體的工作,以便他們發(fā)展才能和提高自律。
(三)激發(fā)興趣,努力提高成績
“問題學生”很多都存在基礎(chǔ)不扎實,對學習的興趣不足和成績差等問題。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努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努力提高他們的求知欲望。首先,我們應該熱情地幫助他們,利用業(yè)余時間給他們補課,并指導學習方法。其次,根據(jù)他們的特長和愛好,安排他們參加課外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信心。
(四)雙管齊下,家校配合轉(zhuǎn)化
要轉(zhuǎn)化“問題學生”,就必須贏得家長的合作。一方面,學校要利用“問題學生”的特長來組織他們參加各種活動,讓他們與其他學生交往,使他們對學校生活產(chǎn)生興趣,從而改變他們的參照群體。另一方面,通過家長和多種途徑了解學生在校外的情況,并設法切斷他們與不良人員的往來,從而防止不良習慣的影響。
(五)班會感化,提升道德素養(yǎng)
開展準備充分的特色班會,對提高“問題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比如高一作為起始年級可召開“我的優(yōu)缺點”“我心目中的‘壞學生”主題班會,做好初高中的銜接;高二是學生問題最多,最易分化的階段,可召開“我身邊的不良習氣”主題班會;高三學生面臨畢業(yè)和高考升學的雙重選擇,可適時召開“當命運的敲門聲響起”“我憑什么打贏高考之戰(zhàn)”“十年聚會我參加”的主題班會。通過這些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主題班會,讓學生人人參與,積極發(fā)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直面挫折,堅定意志品質(zhì)
首先,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來應對挫折。引用典型案例來教育學生,使他們了解許多成功人士都是通過克服無數(shù)的困難和挫折而取得成功的。讓學生明白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我們必須以正常的心態(tài)面對挫折,成功時要戒驕戒躁,不要自負和自大,遇到困難時應該懷揣希望,堅持不懈。
其次,我們必須幫助學生客觀分析產(chǎn)生挫折的原因。如果是學習成績的下降,則應該對其進行主觀分析,看自己的學法是否合適。如果是人際關(guān)系存在問題,有必要分析待人接物是否誠懇,是否關(guān)心幫助他人等。如果是情感問題,要從是否與父母有效溝通,是否對教師產(chǎn)生誤解等方面進行分析。
最后,我們必須幫助學生制定克服挫折的具體措施。對由于基礎(chǔ)不牢而導致的學習困難,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成績的提高是日積月累、不斷進步的過程,必須長期堅持。如果是父母要求過于嚴格,應教育學生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與父母積極溝通,并指導父母遵守教育規(guī)律。如果是因為受到教師的誤解而造成的情感上的隔閡,學校應采取措施教育教師加強師德修養(yǎng),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尊重學生人格和自尊心,因材施教。對由于遭遇重大挫折而造成的心理障礙,應求助于心理醫(y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七)賞識教育,挖掘“問題學生”的亮點
首先是學會理解,消除“問題學生”的顧慮。“問題學生”通常會存在自卑心理,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關(guān)注和重視,但往往不知該怎么做,有時會采取一些錯誤的做法,反而被誤認為是故意搗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變得心灰意冷、我行我素,最后還可能自暴自棄。在這些學生面前,教師的理解就顯得十分重要。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礎(chǔ)上的愛才能融化“問題學生”心中的堅冰,消除他們內(nèi)心的憂慮。如果教師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多考慮一下學生的感受,讓他們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對他們的殷切期望,他們就能迅速融入班級這個熱情的大家庭中,并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從而拋開所有顧慮,努力學習。
其次是學會發(fā)現(xiàn)、發(fā)揮“問題學生”的優(yōu)勢?!皢栴}學生”通常比其他學生有著更強的自尊心,他們更渴望成功,只是他們經(jīng)歷了過多的失敗而失去自信。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盡量尊重、理解和信任他們,并仔細發(fā)現(xiàn)和捕捉他們身上被許多負面因素所掩蓋的亮點,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他們搭建合適的平臺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優(yōu)勢和劣勢,只是“問題學生”的劣勢明顯,而優(yōu)勢卻難以被發(fā)現(xiàn)。
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閃光點的眼睛,及時捕捉和發(fā)現(xiàn)那些被負面因素所掩蓋的長處。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后,教師應盡一切可能讓學生的閃光點有用武之地,使學生的自尊心與上進心得到強化,從而激起學習斗志,鼓足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最后是學會表揚,培植“問題學生”的信心。教師的贊美和肯定就像陽光,有了陽光的照耀,學生才會像小花、小樹一樣成長得更迅速、更健康。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準備一些讓人受之無愧的“高帽子”,適時“戴”到 “問題學生”的頭上,以幫助這些學生克服自卑,激發(fā)自尊,培植自信。我們還必須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哪怕學習上有非常微小的進步,思想上有些許轉(zhuǎn)變,也應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讓他們享受到進步帶來的快樂,從而努力進步,不斷成長。
總而言之,“問題學生”并不是不能改變的。教師應當相信后天教育的力量,堅持懷揣愛心施教,以情感動、引導,堅持不懈,幫助他們逐步提高思想覺悟和意識,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道德素養(yǎng),就一定能使所謂的“問題學生”得到有效轉(zhuǎn)化,使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葉勇.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J].甘肅教育,2006(9A).
[2]朱豐.尋找缺失的“成功體驗”——轉(zhuǎn)化問題學生的一種策略[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3).
[3]王軒,宋晨寧.淺談初中問題學生的轉(zhuǎn)化策略[J].吉林畫報(新視界),2013(12).
作者簡介:王富民(1964.12— ),男,漢族,甘肅古浪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是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形勢下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3005)階段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