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騰
摘 要:實踐教學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環(huán)節(jié),積極探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模式,是提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育人價值
1“綱要”課具有獨特的育人優(yōu)勢
1.1有利于當代大學生了解國史、國情,增強“四個自信”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出口國、最大外匯儲備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在“綱要”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中國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昨天和今天,特別是讓學生了解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學生便會懂得和深刻認識到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正確性,從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跟黨走,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2有利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當前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歷史虛無主義甚囂塵上,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影響。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一是歪曲革命歷史,攻擊領導人和英雄。二是為反面人物翻案,混淆是非對錯。三是詆毀社會主義新文化,否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指導。”歷史虛無主義危害甚大,“其一,動搖理想信念,混淆是非觀念。其二,影響黨的光輝形象與堅強領導,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發(fā)展。其三,消解文化自信,將文化發(fā)展引向歧途?!?。因此,我們要警惕和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在“綱要”課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社會現實,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正確認識、處理和看待當代中國社會上出現的不良現象和問題,警惕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1.3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高尚情操
我們知道,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愛國人物史。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近現代史就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翻開近現代中國的歷史畫卷,氣吞山河的愛國人物歷歷在目:林則徐虎門銷煙,長了中國人民志氣,滅了西方侵略者威風;老將馮子材一馬當先,“聲威震敵膽”;鄧世昌英勇抗敵,壯烈殉國,其愛國行為“舉國同悲,歷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載體。在“綱要”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蘊涵著的豐富精神資源,讓學生了解他們的光輝業(yè)績和崇高的愛國風范,以培育其愛國情懷,陶冶其高尚情操,從而為愛我中華、興我中華而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2實現“綱要”課育人價值的主要路徑
2.1積極探索“互聯(lián)網+思政課”教育教學模式,提升課程育人實效性
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和思政課教師應積極運用“互聯(lián)網+”模式,思政課教師應大膽嘗試將“綱要”課程引入慕課,著力在“綱要”課程的內容、學習、展示、考核等方面建設好慕課,真正使“綱要”慕課成為高校傳統(tǒng)思政課堂的有益補充和創(chuàng)新形式。此外,學校和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利用校園網創(chuàng)建“綱要”課程網站,開辟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學理論、重要會議、黨章黨規(guī)、時事熱點等各具特色的網站欄目,定期推送這些欄目內容,為大學生學習“綱要”課程,深入了解國史、國情,析事明理、答疑解惑提供共享交流平臺;把“綱要”課變成“大學堂”,為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信仰和提升素質修養(yǎng)努力構筑網絡精神家園??傊⑿旅襟w技術運用于“綱要”課程教育教學中,以提升“綱要”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2重視科學研究,激發(fā)學生探究式學習熱情
科學研究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地方高校的思政課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素養(yǎng),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同時注重借鑒和利用國內外最新的中國近現代歷史文化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課教學,使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并激發(fā)他們研究問題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
2.3把地域歷史文化資源引進課堂,以充實教學內容
我們知道,目前高校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全國統(tǒng)一編寫、統(tǒng)一使用的,具有科學性、宏觀指導性等特點,但是教材無法兼顧地域特色和不同學校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這就為全國各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把學生體驗得到的地域歷史文化資源以多種形式融入教材和課堂教學留了余地,拓展了教學空間。通過鮮活生動的歷史文化、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為學生提供更為真實的學習情境,他們對所學教材內容、理論的理解和認同就會大大加深了,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應重視研究和深入挖掘“綱要”課程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促進“綱要”課程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以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2]桂署欽,楊彥春.高?!爸袊F代史綱要”課育人價值及實現路徑探討[J].高教論壇,2019.
[3]于安龍.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探究[J].教育評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