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別之處,它不僅要向學生教授英語的基本知識,還得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的內容。在中西文化或價值觀存在差異時,英語教師就要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發(fā)揮課堂育人的功能,引導學生深化我國現行核心價值,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育人點,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德育主題
文章以教科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結合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等,探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科德育滲透有效途徑。
一、 解讀教材,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報告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這是時代的需求,也是國家發(fā)展的要求。英語教師向學生講授英語知識和介紹外國文化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在價值觀層面尋找中國和世界的銜接點,在中國和世界的對話當中了解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凝練學生的愛國思想。筆者認為,英語教師要挖掘英語教材內容,如話題Festivals,Famous People、Relative、Greetings等。在設計教學時,我們應考慮到我們有哪些中華文化內容可以和這些話題的外國文化對接,引導學生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在教學教科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話題Festivals時,在了解完Christmas、Easter、Halloween等外國節(jié)日時,適時向學生介紹了我國的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然后設計表格,讓學生通過向家人了解或網上查找等方式了解每個節(jié)日的內容作為課后拓展作業(yè),下節(jié)課進行匯報。如When is the festival on? What do the people usually do/eat/play before/at the festival? 等內容。創(chuàng)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機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讓學生在問答和調查訪問中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再度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生活的情感。
如在新教科版(2011)五年級(上)Unit 10 Different tastes呈現了中西方國家的餐具使用以及飲食習慣。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景:“我”到外國友人家吃飯。學生在自編自演的過程中,就會有意識地關注各個細節(jié):問候握手還是擁抱?如何入座?刀叉碗筷的擺放?上菜用餐的順序等。通過文本Chinese people like eating rice or noodles,but Western people eat bread,fish and chips.“Chinese people use chopsticks and bowls but in the West,people usually eat their meals on a plate with a knife and fork ”等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進行感知和理解。通過體驗了解到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一是就餐用具的不同:西方國家多以肉類為主食,吃飯使用“knife and fork”。中國是農耕文明的國家,多烹煮羹湯配飯,需借助筷子從湯中夾菜,所以用“chopsticks”。飲食的習慣不同:西餐點菜的順序一般是:飲料drinks,湯soup,色拉salad,主菜main course,甜點dessert等;主食以“hamburger”“chicken”高熱量的東西為主,飲料是“milk”“coffee”。而中國的飲食文化又與地域有關,如東北以面條和燉菜為主;南方以米飯、老火湯為主;湖南、四川一帶則以辣為歡;飲料主要是“tea”。用餐的形式不同:在中國,飲食注重味道,喜歡歡聚一堂,大家大聲說說笑笑,待客熱情,主人為表示對客人尊重與喜歡,有敬酒、讓菜的習慣,用餐氛圍和諧且熱鬧;在西方的宴會上,食物和酒是非常重要的,宴會的核心是友誼,西方則是以自己喜愛為主,充分尊重自己的自由,盡管他們也歡快交談,但他們會輕聲細語不影響別人。因此,中西方飲食文化有差異,在學習飲食文化前,充分了解地域間的不同,尊重每一個地區(qū)的飲食文化,才能理解對話和文章的含義。
二、 適時滲透,培養(yǎng)感恩知禮少年
學者易富賢(《大國空巢》作者)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推斷:中國現有的2.18億獨生子女。至今大多數的孩子接受的都是傳統(tǒng)模式的家庭教育,存在禮貌和感恩修養(yǎng)的缺失,尤其是獨生子女。然而懂禮儀、知感恩是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所以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當時講授的內容適時滲透德育教育,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培養(yǎng)美德少年。在講授Greetings后,教師應率先垂范,在日?;蛏险n時主動用英語進行師生問好,如:Hello. Hi. Good morning. Goodbye!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日常中簡單問候,無形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使學生懂得主動向身邊的人問好,形成講文明、懂禮儀的習慣。
在教學教科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Module 6 Celebration時,完成了十二個月的單詞及句型I was born in January. My birthday is in January的表達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介紹自己的出生和生日時間,我抓住機會向學生問:What about your mother? And your father?此時課室里一片寂靜,學生一臉尷尬。我適時教育學生:“沒有一個父母會忘記自己孩子的生日,但為什么我們卻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呢?”最后我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用When is your birthday?了解父母的生日,并教會爸爸媽媽用I was born in... My birthday is...回答。第二天上課學生爭相匯報,12個月份的單詞不再是他們學習的難點,同學之間還相互了解對方爸爸媽媽的生日,更有同學表達送給爸爸媽媽什么生日禮物,有效融合了下一個unit的學習內容。通過這一課,學生懂得了要關愛自己、學會關愛他人,特別是要懂得感恩為他們操勞一生的父母。教育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愛父母,孝順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 主題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隨著社會發(fā)展,經濟雖得到增長,但我們賴以生活的環(huán)境卻日益惡化。我們將要面對一系列的生存環(huán)境問題,如全球化的氣候變暖問題,能源問題,垃圾圍城的問題,水土流失,耕地退化,森林面積減少問題,大氣污染問題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成為社會熱點問題。
我們在教學當中,應緊扣時代脈搏,將社會生活現象引入教學當中,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開展主題教育,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責任擔當意識。教學教科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這課時,我通過播放瀕危動物的生活視頻,通過了解這些瀕危動物的現存數量、生存的惡劣環(huán)境等場景,通過師生交流引出本課的話題Saving the animals.然后向學生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Why must we save the animal? What do people do for the animals? What should we do? How to save the
animals...層層深入學習,過程利用電教媒體讓學生觀看大量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意識到環(huán)境破壞及污染的嚴重性,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意識。最后要求學生根據上述問題的討論情況,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張Postcard。以作品的形式展示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保護瀕危動物的責任擔當。
四、 體驗參與,培養(yǎng)守規(guī)紀、講文明的小公民
常言道: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矩,既有以行政機構頒布的條文法規(guī),也有社會公民在某中場合或事情中約定俗成的一些文明的做法。它來源于人們生活。社會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遵規(guī)守紀的行為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素養(yǎng)。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有責任去培養(yǎng)學生的遵守規(guī)矩的行為習慣。教科版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的編寫同樣也關注到學生守規(guī)紀、講文明方面的內容。如五年級教材Safety,六年級教材The rules、Good manners、Animals等話題。因此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些讓學生體驗參與的活動,充分發(fā)揮課堂育人的效果。
教學五年級話題“Module 5 Safety”,在進行“Unit 9 Be careful!”對話教學時,安排學生對話表演,通過表演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意思的同時,更加深刻地理解在家的日常安全行為。而在教學“Unit 10 How to stay safe”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媒體平臺展示一些不安全、不文明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運用Do、Don't判斷正確與否,繼而開展話題How to stay safe?的各種情況的討論,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句型should/shouldn't進行討論。在小組進行匯報后,教師確定以交通安全為主題進行小組表演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交通安全行為。通過活動,學生對Do cross the streets at the traffic lights or safety crossing. Don't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Don't run in the street.等交通安全行為有了更好的記憶,更以此作為交通安全文明行為的準則。整個活動,學生在不斷地思考、反復地表達交通安全文明行為,無形當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這方面的行為習慣。
五、 總結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我們每個學科的教學都不能忽略的教學內容。英語學科的“五維”教學目標,其中就有情感態(tài)度目標、文化意識兩個維度要求我們在設計教學時要將德育教育相結合。所以,英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所隱含的德育滲透點,培養(yǎng)具有優(yōu)秀素質、品格高尚的學生。
參考文獻:
[1]何麗萍.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小公民”教育[J].中國農村教育,2016(4):54-55.
[2]高俊云,侯俊美,王文鳳.對小學德育有效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4):3.
[3]房秀忠.新時期小學德育管理探討[J].科學導報,2013(13).
[4]商鳳俠.淺析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44).
作者簡介:李玉群,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人和鎮(zhèn)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