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師
(吉林省肝膽病醫(yī)院 電診科,吉林 長春 130062)
目前,肝轉移瘤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其中腹腔鏡肝癌切除術為經典術式,但存在創(chuàng)傷大等缺陷[1]。相比之下,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術作為新興術式,微創(chuàng)優(yōu)勢突出,但能否取代經典術式,尚未可知。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特開展本次分組對照試驗,對一組肝轉移瘤手術患者應用不同治療術式,并從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指標以及康復速度著手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納入肝轉移瘤患者108 例,納入時間:2016年4 月至2017 年4 月。
(1)納入標準:①經超聲、CT 等影像學綜合檢查明確診斷為肝轉移瘤;②患者體力狀態(tài)良好,無肝外轉移,或者肝靜脈、門靜脈及其分支侵犯,有肝癌切除術指征;③年齡在18-75 歲內;④單個腫瘤直徑不足3cm;⑤臨床資料、診斷和隨訪數(shù)據(jù)等均完整無缺;
(2)排除標準:①非原發(fā)性肝癌;②存在肝外器官轉移、癌栓者;③血壓、血糖等未能妥善控制者。
(3)將上述病例樣本按治療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研究組,均54 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腹腔鏡肝癌切除術:男29 例,女25 例;年齡為19-70 歲,平均(51.67±3.18)歲;平均腫瘤直徑是(4.97±1.03)cm;腫瘤數(shù)量:單發(fā)13 例,多發(fā)41 例;研究組患者采取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術:男28 例,女26 例;年齡為20-70 歲,平均(51.98±3.06)歲;平均腫瘤直徑是(4.84±1.11)cm;腫瘤數(shù)量:單發(fā)14 例,多發(fā)40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分布、腫瘤數(shù)量以及腫瘤直徑等資料均保持了同質性(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應用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經氣管插管麻醉,在右肋緣下取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后置入腹腔鏡鞘,探查腹腔、肝癌等情況,游離肝臟,解剖、分離肝十二指腸韌帶的血管、膽道系統(tǒng),切除腫瘤,進行膽管、血管結扎以及肝門阻斷處理,止血后,沖洗腹腔,留置腹腔引流管。
1.2.2 研究組:應用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術,主要儀器、設備包括:C001-Tip 型的冷循環(huán)射頻系統(tǒng)、飛利浦HDI3500型彩色超聲儀,超聲儀設備有導引支架,可準確導引電極針進入預定位置,避免多次穿刺、出現(xiàn)位置偏差等情況。手術過程:根據(jù)術前CT 等影像學檢查所測定的腫瘤位置、三維直徑等,結合術中彩超進一步確定腫瘤位置,設計手術體位、電極穿刺點以及手術具體方案。根據(jù)患者病灶位置、病情等應用不同射頻消融方法。術中將電極針置入預定消融區(qū)域,先打開到2 cm,若形成3-4 cm 消融灶,則將電極針針尖置于距離預定球形毀損區(qū)域中心的1 cm 部位,若要形成5 cm消融灶,則將電極針的針尖置于距離預定球形毀損區(qū)中心的1.5 cm。若部分電極針溫度上升過快,四周組織碳化所致熱能無法有效散出,影響治療效果,可在超聲引導下,將電極針旋轉45°,再次測量、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隨訪兩年,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無瘤生存率,評估其治療效果;②記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并統(tǒng)計各組三指標平均值。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以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無序分類資料實行檢驗,數(shù)值變量資料實行t 檢驗。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觀察兩組患者兩年內無瘤生存率。2 組患者均54例:研究組患者無瘤生存率是70.37%(38/54),與對照組的64.81%(35/54)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0.380,P=0.537)。
2.2 觀察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也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2 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1 2 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研究組 53.91±7.31 7.13±1.16 1.98±0.32對照組 128.94±10.48 115.94±14.94 5.78±1.42 t 43.150 53.359 19.184 P 0.000 0.000 0.000
肝轉移瘤作為一種肝臟惡性腫瘤,目前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但部分患者確診時因腫瘤位置、范圍以及對遠處臟器、大血管侵犯與轉移等因素,或者因肝臟功能儲備、全身狀態(tài)無法耐受手術原因,不適宜進行根治性切除術治療[2-3]。現(xiàn)階段,肝轉移瘤的替代療法較多,包括局部注射無水酒精、化療藥物、冷凍治療、射頻消融等,其中因超聲技術發(fā)展,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術逐漸成為常規(guī)治療術式之一,近遠期療效、安全性均良好[4-5]。
基于上述觀點,筆者在本次研究中即引入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術,結果提示:研究組2 年無瘤生存率高達70.37%,與對照組64.81%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上述術式的治療效果與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基本相當,直觀體現(xiàn)了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術治療肝轉移瘤的突出效果。這是因為射頻消融屬于物理熱消融技術,可利用熱效應促使腫瘤壞死,從而殺死腫瘤細胞,達到肝癌治療目標[6]。同時,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可發(fā)現(xiàn)術前未發(fā)現(xiàn)的微小病灶,從而實現(xiàn)“根除”目標,最終獲得可與切除術式媲美的治療效果。筆者比較了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住院時間差異,結果提示:研究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均較短,而術中出血量較少,這是因為射頻消融術所致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微創(chuàng)”優(yōu)勢突出,加上超聲引導,可免射頻熱量燒灼正常組織,預防并發(fā)癥,加速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同時,該術式可在消除病灶的同時即可止血,因而出血量極少,進一步減小手術副作用。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肝轉移瘤射頻消融術安全、有效,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