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卓,蘇成慶
(廣西崇左市扶綏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崇左 532100)
冠狀動脈硬化又稱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機體供血不足而導致的心肌功能障礙,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CAG 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此方法有創(chuàng)傷性,且不能直接評估冠狀動脈管壁的情況,不具推廣性[1]。目前冠心病發(fā)病率較高,找尋更為合適、準確的、適合大規(guī)模人群篩查的診斷方法對冠心病的診治工作具有積極意義。MSCTA與頸部血管超聲是檢查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前者對IMT 的敏感性較低,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2]。有研究表明,冠狀動脈與頸動脈同為肌性動脈,且其發(fā)病機制相似,能通過頸部血管超聲進行疾病判斷、評估[3]。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我院收治的因胸悶、胸痛異常就診的患者分別行頸部血管超聲及MSCTA、CAG 檢查,探討頸動脈超聲檢查對冠狀動脈硬化的臨床預測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因胸悶、胸痛異常就診的78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頸部血管超聲及MSCTA、CAG 檢查。所有研究者中有男45 例,女33 例;年齡40-96 歲,平均(63.25±8.24)歲;納入標準:因胸痛異常、胸悶癥狀疑似為冠狀動脈硬化者;了解本次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腎功能嚴重不全者;伴有血液疾病者;腫瘤患者。本次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患者保持仰臥位,頭偏向檢查區(qū),探頭設置為10-12 MHz,從鎖骨內(nèi)側端至頸總動脈起始段行橫向檢查,逐漸移至雙側頸外、頸內(nèi)動脈、頸總以及分叉部,記錄斑塊情況。有局限性回聲并向官腔突出,且厚度>1.5 mm,聲影伴或不伴,可判定為斑塊。在頸動脈竇下測量頸動脈IMT 的情況。CAG:使用數(shù)字成像系統(tǒng)和雙向X 線管心血管攝影機在橈動脈行穿刺,并插入冠脈造影導管,使其到達主動脈后,在左右冠脈開口處開展冠脈造影。MSCTA:使用64 層螺旋掃描儀掃描心尖部,并在肘前經(jīng)脈注入120 mL 左右碘海醇,速度為310 mL/s,延遲23 s 掃描,患者吸氣、屏氣后完成掃描。
1.3 觀察指標。以冠狀動脈造影(CAG)的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頸部血管超聲和64 層螺旋冠脈CT(MSCTA)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比較頸動脈超聲與CAG 中冠脈檢查無病變患者和有病變患者的頸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IMT)積分、硬化斑塊情況。IMT 積分:若內(nèi)膜無增厚,<1.0 mm為正常;若局限增厚且不超過1.5 mm 為1 分;已形成斑塊且無狹窄為2 分;形成斑塊且官腔狹窄20%-50%為3 分;形成斑塊且管腔狹窄>50%為4 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用計數(shù)資料(%)表示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用計量資料表示IMT、硬化斑塊,若P<0.05 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頸動脈超聲與CAG 的冠脈檢查的IMT、硬化斑塊結果。頸動脈超聲中,冠脈檢查有病變的患者IMT、硬化斑塊明顯,冠脈檢查無病變組的患者頸部血管彩超多數(shù)無明顯硬化斑塊,部分僅IMT 增厚(P<0.05),與CAG 檢查結果相符,見表1。
表1 比較頸動脈超聲與CAG 的冠脈檢查的IMT、硬化斑塊結果
表1 比較頸動脈超聲與CAG 的冠脈檢查的IMT、硬化斑塊結果
注:與無病變相比,△P<0.05。
檢查方法 病變情況 例數(shù) IMT 積分(分) 硬化斑塊(個)頸動脈超聲 無病變 13 0.69±0.15 1.32±0.34有病變 65 2.31±0.58△ 2.41±0.69△CAG 無病變 10 0.75±0.18 1.36±0.29有病變 68 2.41±0.63△ 2.53±0.74△
2.2 比較頸部血管超聲及MSCTA 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頸動脈超聲檢查有13 真陰性,其中IMT 真陰性8 例,真陽性9 例,假陰性1 例,假陽性1 例;斑塊真陰性1 例,真陽性42 例,假陰性1 例,假陽性1 例;MSCTA 檢查有13 真陰性,其中IMT 真陰性7 例,真陽性6 例,假陰性4例,假陽性1 例;斑塊真陰性1 例,真陽性40 例,假陰性2例,假陽性2 例;頸動脈超聲檢查IMT、斑塊對CAG 診斷冠脈硬化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MSCTAT 檢查IMT、斑塊對CAG 診斷冠脈硬化,但結果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比較頸部血管超聲及MSCTA 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n(%)]
動脈粥樣硬化屬于一種全身性疾病,會在冠狀動脈與頸動脈中同時出現(xiàn),>99%冠心病患者因此而發(fā)病,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臨床越來越重視冠心病的診斷效果,這影響著疾病的治療和患者的預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頸動脈超聲中,冠脈檢查有病變的患者IMT、硬化斑塊明顯,冠脈檢查無病變組的患者頸部血管彩超多數(shù)無明顯硬化斑塊,部分僅IMT 增厚(P<0.05),與CAG 檢查結果相符,這表明頸動脈超聲能準確顯示患者的IMT、硬化斑塊。頸動脈超聲的高頻探頭可預測動脈硬化情況,利用頸動脈縱軸和橫軸的解刨結構將冠脈硬化程度良好的反應出來,并區(qū)分、評估斑塊和IMT 增厚,診斷結果與CAG 相似[4]。斑塊和IMT 是識別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指標,雖然IMSCTA 的密度以及時間分辨率高,能通過灌注成像將冠狀動脈的狹窄情況顯示出來,并利用三維、曲面、多平面的重建顯示全身動脈硬化情況,但對IMT 的敏感度較低[5]。故頸動脈超聲檢查IMT、斑塊對CAG 診斷冠脈硬化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MSCTA 的IMT、斑塊對CAG 診斷冠脈硬化,但結果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上述討論相符。
由此可見,頸動脈超聲檢查能準確預測冠狀動脈硬化病變程度,對斑塊和IMT 敏感度、特異度高,可提高臨床診斷率,在疾病早期預測中有一定的價值,并希望通過更多病歷研究,應用于大規(guī)模人群篩查預防冠心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