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親社會行為;助人;心理輔導課;教學設(shè)計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48-0057-03
【作者簡介】王婷,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江蘇南通,226000)教師,一級教師。
助人行為是親社會行為的一個方面。培養(yǎng)兒童的助人行為,對兒童社會適應(yīng)及自身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移情能力的訓練和榜樣示范有助于兒童助人行為的形成。
本節(jié)課通過活動體驗引導學生結(jié)合助人情境開展討論。通過榜樣引領(lǐng),營造人人助人的良好班級氛圍。在授課過程中,積極強化學生的助人行為和助人感受,引導學生體會助人的快樂。
一、熱身活動——體驗困境
教師:你們觀察過殘疾人的生活,體驗過他們的感受嗎?我們來做個活動,同桌兩人,一個扮演“困境者”,一個扮演“旁觀者”。請“旁觀者”用繃帶將“困境者”的右手固定起來,“困境者”只能借助左手完成任務(wù):用左手穿上外套;打開文具盒,拿出紅筆,在紙上寫下“我助人我快樂”;蓋上筆套,將筆放回文具盒;獨自脫下外套?!芭杂^者”只能觀察,不能幫忙。若“困境者”違反活動規(guī)則,宣告任務(wù)失敗。
學生活動。
教師:在完成任務(wù)時,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我扮演“困境者”,一開始身體右半邊怎么也套不進衣服,心里特別著急。
教師:作為旁觀者,你有什么樣的想法?
學生:看他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成功,很想直接替他拉一把,幫他一起完成任務(wù)。
教師:在學習生活中,我們都會碰到困難,當身邊的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可以伸出熱情的雙手,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第五課“我助人我快樂”。
設(shè)計意圖:通過熱身活動讓學生體驗“殘疾人”的不便,培養(yǎng)同理心,激發(fā)助人的熱情。
二、視頻討論——助人無私
播放視頻《小輝的故事》。
視頻內(nèi)容:小輝下肢癱瘓。小東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推著小輝去廁所時故意繞路;而小宇在幫助小輝的時候,認真仔細,推著他走最近的路去廁所。
教師:視頻中出現(xiàn)了哪些助人行為?
學生:同學幫忙打飯、倒水、攙扶上廁所都是助人的行為;小輝給同學講解題目也是助人的行為。
教師:幫助他人、樂于分享、相互合作,這些有利于他人的行為都屬于親社會行為。
教師:同樣都是幫助下肢癱瘓的小輝上廁所,小東和小宇做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小東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故意繞路;小宇細心認真,真心幫助小輝。
教師:你覺得小輝內(nèi)心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小輝本來就有些自卑,心里更希望走近路;小輝不愿意麻煩別人,如果想去廁所,應(yīng)該挺著急的。
教師:真正的助人要站在受助者的角度考慮,不求回報的助人行為更值得贊賞。
設(shè)計意圖:將教材中的案例進行改編,通過討論小東和小宇助人的動機,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明確真正的助人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
三、情境討論——助人有法
教師準備身份卡片(旁白、小佳、老人、老人的子女),邀請學生扮演相應(yīng)的角色,并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演。
PPT出示:一天,小佳騎著自行車,突然看到路邊躺著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此時,四下無人,小佳猶豫了一會,艱難地把老人攙扶著坐起來,并撥打了120急救電話。聞訊而來的老人的子女認為是小佳撞傷了老人,要求賠償。通過調(diào)取事發(fā)時的監(jiān)控錄像,誤會得到了解除。老人因為得到及時搶救,脫離了危險。他們一家非常感謝小佳的幫助。
學生表演,教師采訪扮演小佳的學生。
教師:我看到你開始時停了一會,似乎有些猶豫。請問你在猶豫什么?
小佳:我在想要不要裝作沒看見。但是就這樣走開,我會很內(nèi)疚。
教師:最終,你還是選擇了助人。在整個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小佳:一開始,我有些委屈,也有點生氣。但是看到老人沒事,我心里踏實,也很開心。
教師:同學們,如果有可能被誤會,你們還愿意幫助別人嗎?如果被誤會了,我們可以做什么呢?
學生:會幫,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可以和對方說明情況,也可以告訴父母、老師,聽聽他們的建議,事實勝于雄辯,可能過段時間,對方也能理解。
教師: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可能會被誤會。在被誤會的情況下,及時與對方溝通,主動向父母傾訴,尋求老師的支持都是很好的做法。
教師:你有什么可以避免誤會的做法?
學生:不能隨便挪動被撞傷的人,可以尋找路人、店家、警察一起幫忙。
教師:的確是這樣,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請同學們思考并寫下遇到以下情境時自己的應(yīng)對方式。
PPT出示:
評選班委時,平時與你關(guān)系不好的同學落選了,你會。
好朋友沒有完成周末作業(yè),希望你把作業(yè)借給他抄抄,你會。
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分享。
教師:助人不僅要有熱情和愛心,還要有智慧。我們在助人的時候,首先要判斷他人是否真正需要幫助;其次要評估自己幫助他人的能力;最后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式,同時尊重受助者的心理感受。
設(shè)計意圖:圍繞助人情境開展討論,引導學生對助人方式進行思考。在此基礎(chǔ)上,總結(jié)助人的原則,幫助學生提升助人的技能。
四、活動設(shè)計——助人有樂,從我開始
PPT出示:“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雨櫛風?!边@是南通磨刀老人吳錦泉走街串巷日常勞作的形象。老人雖然生活清苦,卻樂善好施,他把磨刀得來的微薄收益幾乎都用于慈善公益,前前后后竟捐出了數(shù)萬元,每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費。他被評選為“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老先生說:“慈善貴在堅持,不能斷斷續(xù)續(xù)。捐款不在多少,獻出愛心就好。慈善的途徑很多,人人都可行善?!?/p>
教師:大家覺得是什么讓這位并不富裕的老人堅持做慈善10多年?
學生:老人有著高尚美好的品德;老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看到對方因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變得越來越好,也會由衷地感到高興。
教師:在無數(shù)次的助人行為中,他也獲得了很多快樂和感動。生活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幫助他人或者被他人幫助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你們的心情如何?
學生:上周體育課,我肚子有點疼,同桌幫我倒了熱水,我很感謝她;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給他們表演節(jié)目,和他們一起包餃子、吃餃子,他們非常開心,我們也覺得很快樂。
教師:事無巨細,幫助他人,就能快樂自己。讓我們以“磨刀老人”為榜樣,從身邊開始,開展我們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
小組討論助人方案,全班分享。
教師:我助人我快樂,我奉獻我成長。幫助他人從我開始,從身邊開始,從今天開始。
設(shè)計意圖:以磨刀老人為例,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體會助人的快樂,培養(yǎng)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zhì)。
設(shè)計本課時,考慮到小學生的德育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特點,抓住助人的動機和助人的方式作為教學的重點;同時緊扣心理課的特點,重視活動體驗和學生感受,讓學生多動、多思、多表達。在授課過程中,筆者以溫和開放的態(tài)度,鼓勵、尊重學生真實回答,并以此為課堂資源,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有學生認為把作業(yè)借給同學抄很正常,考試不作弊就行。筆者沒有急于評價,而是借力于學生,請大家來談自己的想法:怎樣做才是好朋友之間真正的幫助。最后,總結(jié)出:助人不是無原則的幫忙,要注意方式,幫助他人成長才是一種真正的助人。
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有三大特點:
1.強調(diào)體驗,借助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充分的體驗。如熱身時,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殘疾人的不便,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動畫、音樂、情景劇表演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助人。
2.重視感受,緊扣助人的感受,突顯助人的快樂。在情景劇表演中,探討不同選擇后的情緒和內(nèi)心感受,既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又對學生進行了積極的引導。
3.圍繞社會熱點,又回歸學生的實際生活,鼓勵學生從力所能及的身邊小事開始,實施更多的助人行為。
(點評嘉賓:符小斌,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兼職心理健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