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菁 胡子毅 李懷玉(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南昌 330004)
《溫病學》是中醫(yī)高等院校學生的一門臨床基礎課,與臨床聯系非常緊密。如何發(fā)揮溫病學課程的橋梁作用,將溫病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互相融合貫通,有效地利用溫病學理論指導和服務于臨床,這是溫病學教學工作者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現行《溫病學》課程大都安排在大三下學期,前期學生已完成《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相關課程的學習,具備了相應的基礎?,F有的《溫病學》教材,從知識結構上來看,大體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是溫病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中篇主要介紹四時溫病的辨證施治,下篇則是摘選了溫病名著重要條文。目前,大多數中醫(yī)院校該課程的教學仍以PPT+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在學習上較多是以應對考試為目的。
從我校近幾年學生教學反饋的情況來看,本課程包含了較多溫病學基礎理論及原著內容,2018年版培養(yǎng)方案調整后,本課程理論課時有所縮減,學生感覺尚不能靈活地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相結合,辨證論治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在病案分析題等應用型題目的考核中也有較為明顯的體現。此外,在畢業(yè)后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本課程也有相應的知識考點,學生未經過臨床實踐的強化學習,也比較容易遺忘。故此,筆者將本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歸類,采用模塊式教學法,融合案例式教學法、基于問題的教學法、情景再現等多元化方法,并梳理出各章節(jié)的思維導圖,總結歸納,更有助于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最終為提升臨床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模塊式教學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開發(fā)出來的,以崗位任務為依據確定模塊,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用于職業(yè)教育的一種培訓模式[1-2]。而后,由加拿大荷蘭學院將此模塊理論引入教育教學領域。這種教學模式的初衷是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按能力培養(yǎng)需要來設置課程和組織教學。
溫病學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yǎng)應用型的中醫(yī)學人才,筆者在使用模塊式教學法講授之前,比對了我校中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培養(yǎng)目標,并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相關要求,在教學設計上,將本課程知識結構分為四個大模塊,即基礎知識部分、辨證方法部分、臨床診治部分和原著選讀部分,各模塊下分列出相應的章節(jié)(如圖1),并做出各章節(jié)的思維導圖,使抽象、不易理解的內容更加直觀,便于掌握和運用,強化對學生運用知識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的培養(yǎng)。
圖1
上述四大模塊的設計,在教學定位上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明確性,在教學內容上由淺到深,由理論到實踐,循序漸進,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臨床辨治能力。授課時根據講授內容所處模塊的不同,選用相適宜的一種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四大模塊之間互相關聯,基礎知識和辨證方法為臨床診治模塊提供理論支持,臨床診治又可驗證辨證方法的準確性,在最后的原著選讀模塊,則是融基礎知識、辨證方法和臨床診治為一體,完善了從理論到實踐,由實踐驗證理論的有效循環(huán)。
從學習反饋中發(fā)現,在基礎知識模塊中,采用案例導入法,能將基礎理論知識整合其中,避免學生對該內容產生枯燥感。如在基礎知識部分模塊的第三章病因與發(fā)病章節(jié)中,不采用以往平鋪直敘的講授法,而引用一個外感發(fā)熱患者的臨床案例,列舉患者的主證,然后讓學生從患者的癥狀表現來倒推其主要病因及特點。又如在四時溫病的診治模塊中,結合當下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病的特點,可以通過運用案例式、啟發(fā)式教學及情景再現等形式(如圖2),進行課堂模擬,先列舉患者初診時風寒濕邪傷脾郁肺的證候,讓學生分析此時的病機、治法,嘗試提出選方用藥;然后可假定疾病未獲得及時有效的可能愈后及轉歸情況。如此步步設問,模擬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疾病傳變的規(guī)律及預防和診治方法。
圖2
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對于以臨床典型疾病案例開篇及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教學形式偏好較為明顯,甚至有部分性格內向、不愿意在課堂發(fā)言的同學,通過網絡平臺或手機微信與老師進行線上提問和討論后,學生的自信心得到鼓舞,更有勇氣與老師進行交流,師生距離也進一步拉近,教師也更容易發(fā)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短板,并及時有效地增加教學互動。
此外,溫病學課程內容與《傷寒論》及《金匱要略》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授課過程中,還應特別注重三部經典內容之間的關聯,使學生學會多學科領域知識點的融合學習。如在講授到熱熾陽明證、陽明腑實兼證等的時候,結合以往所學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學生前后聯系深入討論,教師輔助講解設問釋疑,加深學生對多學科交叉知識點的掌握、理解和運用。
在構建模塊式教學法的過程中,還需要適當地增加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受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本教研室教師還將臨床案例還原到課堂上,以視頻或音頻的形式將臨床所診病例呈現給學生,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案例的真實性,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過程中。
模塊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模塊式教學法能充分訓練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及中醫(yī)思維,讓相對枯燥的中醫(yī)理論變得更有活力和生機,讓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幅上升,使其在模擬環(huán)境中邊學邊練,團隊協作,共同研究制定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有效避免了注意力轉移現象,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地促進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
模塊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模塊式教學主要是對本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有效改進,充分發(fā)揮多模塊教學法的優(yōu)勢,把重心轉向學生中醫(yī)思維的培養(yǎng)和臨床技能的提高,使學生在畢業(yè)前即可具備相應專業(yè)的崗位勝任力,達到相應的上崗水平,使教育與崗位需求分離的弊端得到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能揚長避短,既能達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又能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營造出較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得到明顯提高。
模塊式教學法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本教學法要求教師具備較為系統的多學科知識,我校中醫(yī)臨床基礎教研室教師也經常進行《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學》三門課程的互相學習和交替講授,對相關內容有著相對比較全面的掌握,能合理地將課程內容分成各個模塊,教師一方面要進一步拓寬知識面,同時也要增加管理和溝通能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對課程教學需要有一個很好的駕馭能力。
模塊式教學法作為一種圍繞培養(yǎng)能力和素質的教育模式,在教法上強調知能一體,也在學法上強調知行一致[3-5]。這種教學方法從考慮提升學生中醫(yī)思維和臨床能力入手,自然要求教師能提供較多的臨床實際案例。本課程教學的骨干教師大都為我校附屬醫(yī)院的一線醫(yī)生,而且不少是高年資教師,在時間及帶教內容上比較容易得到統一,為課程教學提供臨床案例創(chuàng)造了較為便利的條件。
模塊式教學法對教學的效果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但與此同時,該教學法的運用也是對教師和學生的挑戰(zhàn)。一方面當前師生大多比較習慣傳統教學模式,需要一段時間與新的教學模式進行充分磨合;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具備更為扎實的多學科知識,能選擇恰當、典型、系統、難易度適中和一定數量的病案,充分整合教學資源,減少師資水平與學生知識認知水平上的差異。該教學方法下,學生形成性評價的客觀公正性仍是下一步需要繼續(xù)研究和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