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碰瓷” 新特點 定性 實踐
基金項目:四川警察執(zhí)法研究中心2019年度高校專項課題“新時代構建四川公安‘校局合作模式之實踐探究”(JCZFYB 19001);2019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警犬實戰(zhàn)訓練虛擬仿真系統(tǒng)設計研究”(S201912212019X);四川警察學院重點教改項目“以提升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本碩互動之研究”(2019ZD12)。
作者簡介:張林立,四川警察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189
“碰瓷”原本是古玩業(yè)的行話,指那些在街邊或者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賣瓷器的人為了詐騙路人錢財,將瓷器做手腳或者將一些易碎的瓷器放在路中央,使路過的人碰到或者是沒有碰到就會碎,從而使其不得不掏高價錢來賠償。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加快,在我國許多地方先后出現(xiàn)了形式多樣的“碰瓷”類犯罪,有人“碰瓷”車的,也有車“碰瓷”車,甚至還有人“碰瓷”物,車“碰瓷”物的,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由于此類案件犯罪主觀目的、手段、環(huán)境等因素的特殊性,理論界對于該類案件的認定并不統(tǒng)一。為了更有效地防范與打擊此類犯罪,有必要深入分析該類案件的特點,結(jié)合行為人人身危害性與社會危害性,兼顧主觀說和客觀說,揭開該類案件的實質(zhì),進而對此類案件都能夠做出符合立法精神的統(tǒng)一認定。下面以發(fā)生在四川省閬中市的一例“經(jīng)典碰瓷”案為例就“碰瓷”案的定性問題作進一步探究。
2017年11月1日9時許,家住閬中市江南街道辦事處金銀觀村的村民劉某某至閬中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報警稱其被人以“碰瓷”的方式詐騙了人民幣10000元。原來,劉某某平時以跑“摩的”為生,2017年10月17日15時30分許,劉某某接到兩男性乘客的“活”,兩男子稱要去到某鄉(xiāng)鎮(zhèn)并商量好價格,當摩托車行駛至閬中市郊區(qū)的一條路況較差的路面時,坐在摩托車最后面的一名男子使勁搖晃摩托車使摩托車發(fā)生傾倒,摩托車倒地后,坐在摩托車中間的男子稱其手臂很痛需要立即到醫(yī)院檢查。劉某某當時想過報警處理,但因自己系非法載客,害怕報警后被處罰,“受傷”男子和另外一名“乘客”又不停催促,其只得又駕駛摩托車帶“受傷”男子到人民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顯示該男子左手骨折,檢查過程中“受傷”男子又叫來三名男子,其中一名男子自稱傷者“姐夫”,讓劉某某賠錢私了,另外兩名男子則在一旁連哄帶逼地打幫腔。劉某某無奈,只得打電話讓自己女兒按照“受傷”男子“姐夫”提供的支付寶賬號轉(zhuǎn)賬10000元才得以脫身。劉某某原本以為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了,后來他無意間在閬中市本地的微信公眾號“閬中在線”上看到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遭遇類似的經(jīng)歷,便根據(jù)發(fā)帖人留下的聯(lián)系方式聯(lián)系到發(fā)帖者,發(fā)現(xiàn)他們遭遇的是同一伙人,劉某某才發(fā)現(xiàn)被人“碰瓷”詐騙了。
2017年11月4日,閬中市公安局對該案立案偵查,在偵查的過程中,又陸續(xù)有多人前來報案,都稱被人以和劉某某被詐騙案相似的手法詐騙,被騙金額在10000到30000元不等。經(jīng)進一步偵查,多種跡象表明這些被害人系被同一伙人詐騙,而且不排除該團伙繼續(xù)作案的可能性,遂依法將這些案件并案偵查。后查明:2017年1月5日至2018年1月間,該犯罪團伙事先使用鈍器等物品將團伙成員中的一人的手或腳砸致骨折(一般系團伙組織者或者核心骨干成員實施),扮演“傷者”角色,然后與另外一名成員(扮演“見證者”角色)一起物色好犯罪對象(“摩的”駕駛員),謊稱要搭乘摩托車去某個鄉(xiāng)鎮(zhèn),當“摩的”司機駕駛摩托車行駛至路況較差的道路上時,“見證者”就故意搖晃摩托車,導致摩托車倒地,然后“傷者”就在“見證者”的配合下詐稱被摔傷并要求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在醫(yī)院檢查的過程中,“傷者”打電話叫來團伙中的三到五名成員(其中一名成員扮演“姐夫”角色),然后采取如上述騙取劉某某錢財相似的手法在閬中市境內(nèi)一共作案20余起。民警在偵查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該團伙在四川省外亦作案多次,涉案人員眾多,涉案金額巨大。
(一)犯罪主體集團化
現(xiàn)階段的“碰瓷”案件已不再像過去只有一人或少數(shù)人員作案,而是變成了集團作案。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些違法犯罪人員從中嘗到甜頭后,其他不法分子紛紛效仿,加入碰瓷團伙,另外,為了增強迷惑性,違法犯罪分子案手法越來越多樣,需要多人配合完成“演出”,而且人多勢眾,實施犯罪更容易得手,必要時還可以相互照應。為了騙取受人的信任,團伙內(nèi)部精心策劃、將“碰瓷”演繹得天衣無縫。
(二) 犯罪客體多元化
“碰瓷”行為通常以詐騙或者敲詐勒索來定性,但為了順利實施碰瓷行為,提高作案成功率,避打擊制裁,一些不法分子在“碰瓷”之前往往又實施了其他的違法犯罪,如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等。其目的行為或者手段行為會構成牽連犯罪。
(三)作案手段專業(yè)化
閬中市省督1.05系列“碰瓷”案中“碰瓷”團伙采取同鄉(xiāng)招募或以老帶新進入碰瓷犯罪集團,這些人多為涉世不深的青年或未成年人。作案時首要分子會安排4-5人作為當次作案的成員,作案前,首要分子會向其他成員講解作案方法,傳授“搬車”“詐傷”“談判”等技巧,由集團中首要分子帶領其他成員共同完成將新入伙的成員砸傷手或腳,致骨折,然后安排其租乘摩托車行駛爛路故意搖晃造成摩托車倒地假摔,詐稱已造成的骨折傷系摩托車倒地造成的,其余人員按事先人員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索賠”,所得錢款由首要分子統(tǒng)一分配。
(四) 社會危害擴大化
閬中市省督1.05系列“碰瓷”案中大部分被害人是處于社會底層的黑摩的司機,鑒于從事非法經(jīng)營活動和害怕被打擊報復的思想,案發(fā)后未到公安機關報案,致使該團伙氣焰愈發(fā)囂張、手段更為兇殘。經(jīng)初步統(tǒng)計,該團伙共在全國作案近百起,涉案金額一百余萬元,社會影響極為惡劣。碰瓷案件頻發(fā)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并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
由于“碰瓷”犯罪是近些年才出現(xiàn)的新型犯罪形式,對該類案件的罪數(shù)認定,以往鮮有理論及實踐方面的借鑒,導致在該案的辦理過程中,政法工作人員對該案究竟構成何罪,構成哪些罪疑惑不解。
(一)詐騙罪
基本案情:該系列碰瓷詐騙案件作案流程一般為,先將犯罪團伙內(nèi)扮演“傷者”的犯罪嫌疑人手或腳等身體部位使用鈍器打傷(大多會有骨折等程度的傷情),然后再尋找作案對象(“摩的”駕駛員),在乘坐摩的過程中,故意搖晃車身致摩托車翻倒,假裝自己被摩托車壓傷,然后其他扮演“傷者”親屬的犯罪嫌疑人出現(xiàn)帶“傷者”至醫(yī)院檢查得出骨折結(jié)論后,隨即對摩托車駕駛?cè)藛T施壓,詐取被害人的錢財。
分析:該系列案件中,犯罪團伙主觀上以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觀上共同實施了欺騙行為(犯罪團伙自己砸傷團伙成員致骨折,再尋找摩托車駕駛?cè)斯室庾屲嚪梗贡缓θ四ν熊囻{駛員產(chǎn)生錯誤認識(被害人誤以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犯罪嫌疑人骨折的后果),而處分被害人的財產(chǎn)(進行了所謂的“賠償”),致被害人遭受了財產(chǎn)損失的危害結(jié)果。因此本案符合詐騙罪的犯罪構成,犯罪嫌疑人系共同犯罪。
(二)敲詐勒索罪
基本案情:2017年8月以來,該犯罪團伙在南充、廣安等地實施犯罪過程中,采取以“傷者”系外地人、其家里人知道后賠償額財產(chǎn)更高、言語威脅、恐嚇、要求到大醫(yī)院進行治療等手段使被害人產(chǎn)生恐懼心理,擔心受到更大的財產(chǎn)損失而被迫滿足犯罪嫌疑人的要求。
分析:這里集中爭議點是該案的部分犯罪情節(jié)是構成詐勒索罪還是構成詐騙罪。在實施了欺詐行為之后,犯罪嫌疑人又以恐嚇、限制人身自由等行為讓被害人產(chǎn)生恐懼心理,這種犯罪行為應該算是詐騙,還是敲詐勒索?這里也要區(qū)別具體情況。首先判斷行為性質(zhì)是欺騙還是敲詐,如果能得出確定結(jié)論,則分別成立詐騙罪或者敲詐勒索罪;如果行為既具有欺騙又具有恐嚇的性質(zhì),則根據(jù)對方是陷入錯誤認識還是恐懼心理,分別認定為詐騙罪或者敲詐勒索罪,從一重罪處罰。本案中,部分被害人在犯罪團伙實施欺騙行為后基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tài),認為自身造成了對方的傷害,進行了財產(chǎn)的處分,這一行為根據(jù)被害人詢問筆錄能夠證實,則應定性為詐騙罪。而還有被害人不愿意“賠償”或者不原意拿出犯罪團伙滿意的數(shù)目進行“賠償”,犯罪團伙則采用暴力(毆打被害人)或者脅迫(語言威脅)的方式使被害人最終因產(chǎn)生恐懼心理,基于恐懼心理而不是認識錯誤處分了自己的財產(chǎn),進行了所謂的“賠償”,這種應認定為敲詐勒索罪。大部門被害人在整個犯罪過程中既陷入了認識錯誤(認為自己弄傷了人)又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害怕去大醫(yī)院會花更多的錢,害怕“傷者”家屬糾纏,害怕相關行政部門的處罰等),進而處分了自己的財產(chǎn),成立詐騙罪與敲詐勒索罪的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論處。
(三)故意傷害罪
基本案情:以劉某為首的犯罪團伙為了達到詐騙被害人錢財?shù)哪康?,大肆招募涉事未深的年輕人加入團伙,充當作案過程中必備的“傷者”角色,先后將犯罪嫌疑人丁某等多人招致麾下。在作案前,該團伙先用U型鎖將扮演“傷者”的人手或腳固定,團伙組織者劉某或者其他骨干成員使用鵝卵石等物殘忍地將扮演“傷者”的人的手或者腳砸致骨折,這些“傷者”的傷情后經(jīng)閬中市公安局鑒定為構成輕傷二級或者輕傷一級傷害。
分析: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要求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實施非法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才能構成本罪。本案中,團伙首要份子劉某招募人員充當“傷者”,將其手或腳砸成輕傷,這一行為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罪,爭議點主要集中在“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是否是非法進行的”?!皟稍骸彼痉ń忉屢?guī)定:“基于他人承諾傷害他人身體的,如果導致輕傷結(jié)果,則承諾有效,不成立犯罪”。此案中,“傷者”同意團伙其他成員將其手或腳砸傷,可視為其承諾他人傷害自己的身體,那這些傷害行為就不構成犯罪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司法解釋還規(guī)定:如果被害人的同意是為了達到危害社會的目的,這種同意不排除傷害行為的非法性;如果這種同意是為了有益于社會的目的,則可以排除他人傷害行為的非法性。本案的“被害人”的同意是為了與他人更好地實施犯罪行為,這一行為不能排除其危害社會的非法性,因此,本案中“被害人的承諾”并不影響劉某等人故意傷害罪的成立。
在實踐中,針對新型“碰瓷”犯罪案件,還應當完善相關立法,對“碰瓷”犯罪的含義進行補充規(guī)定,使罪狀的描述更加清晰,或者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使司法機關認定該類犯罪時更能做到有法可依,進而減少對案件定性的爭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貫徹罪行法定原則,維護法制的統(tǒng)一,更好地維護公共利益,使“碰瓷”犯罪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理。
參考文獻:
[1]王壯壯.對劉某、李某等人“駕車碰瓷案”的法律分析[D].蘭州大學,2012.
[2]劉中發(fā),張春宇.“汽車碰瓷”案的司法認定[J].中國檢察官,2010(4):63-67.
[3]董紫千.“碰瓷”案犯罪定性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