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芮
摘??要:師生溝通的有效與否是衡量一節(jié)課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課堂教學過程實質(zhì)上是一個師生雙邊積極互動的過程。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進行重大變革,師生互動就是一大改革重點。委婉語作為一種特定的修辭手段,其間接性使得在表達上不會與溝通對象產(chǎn)生直接沖突,以非顯性的方式完成信息傳遞,委婉語的正確選擇與巧妙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雙方的溝通效果。因此本文將探討委婉語在中小學課堂中的溝通作用,以提高課堂有效性為目標,歸納總結在中小學課堂上運用委婉語開展有效溝通的策略。
關鍵詞:委婉語;溝通;中小學課堂
一、緒論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1.研究目的
委婉語,作為一種修辭和言語手段,它有其自身的詞源和組成要素,并遵循特定的使用規(guī)律和方法。委婉語是人們在交際溝通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到的一種語言修辭手段,用來修飾在交談過程中談及的令人不愉快或者難看的語言表達,是一種比較符合禮貌原則的語言。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的溝通能力與技巧越來越被社會和學校所重視,如何有效的使用溝通技巧提高師生互動效率成為各個一線教師的主要研究任務。
本文通過對委婉語的研究,旨在分析委婉語在中小學課堂中的溝通作用,進而提出教師有效使用委婉語以提高師生溝通效果的策略,改善當今師生溝通低效無用的現(xiàn)狀,為提高課堂質(zhì)量、響應新課改要求提供一些建議。
2.研究意義
師生溝通效果是衡量課堂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采用恰當?shù)臏贤ǚ椒ê驼Z言是提高溝通效果的前提條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溝通的作用日益被大家所重視。由于委婉語在溝通交際中應用比較廣泛,在語言形式上采取贊美和自謙的手段,以隱性的方式表達意見或建議,因此在課堂中有效運用委婉語進行溝通可以改善師生交流的僵化局面,在師生之間形成輕松幽默的溝通氛圍,及時解決課堂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因此研究委婉語在課堂溝通中的使用策略和溝通功能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概念界定
1.委婉語
對委婉語的定義在學術界尚未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可以查證到的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存在兩種較為正式的定義。一種是“用一種不明確表達的,從而使人感到相對愉悅的模糊表達方式,去替換那些會惹怒他人或者使他人產(chǎn)生羞辱感和尷尬感的語言方式。”。另一種說法是“委婉語是一種語言表達技巧,在溝通過程中用一種相對溫和或委婉的方法來闡明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或含義,從而在聽覺角度使對方感到愉悅,聽起來不是那么不堪入耳?!?/p>
2.課堂溝通
在課堂環(huán)境中,課堂涉及到的各個主體,如教師、學生等,主體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為了教學而發(fā)生的溝通。教師在教授新內(nèi)容前必須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同時也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講解,適當舉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例子,使用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和方法傳授知識,讓學生在認知水平上真正理解這一個單詞的含義,進而提升到應用水平,而不只是將其作為一條刻板的法則去死記硬背。如果在進行這一教授內(nèi)容前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已有水平,只是簡單粗暴地告知學生兩種含義并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達到一個認知單詞的目的,并未經(jīng)過學生對單詞含義的主動建構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不可取。
第二類溝通的發(fā)生地點在教室中,從字面意思看與教師的教學似乎毫無關聯(lián)。這種溝通雖然與教學相關性不大,但是它含有一層深層含義,實際上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教學過程,發(fā)揮著重要的溝通作用,輔助教學的進行,并間接影響到教學的進程以及結果。
二、委婉語在課堂中的溝通功能
委婉語的使用范圍十分廣泛,無論是閑聊場合還是正式會談,都可以使用委婉語來輔助信息表達者傳遞必要溝通信息。適當合理地使用委婉語,可以使得溝通效果事半功倍。在課堂這樣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中,面對幾十個性格各異的學生來說,教師對委婉語的使用應更為慎重。一旦委婉語使用不當,會導致學生的情感受挫,直接影響整節(jié)課的課堂效率。因此,在課堂環(huán)境中進行溝通時教師要選取合適恰當?shù)奈裾Z,采取正確的方式表達,充分發(fā)揮委婉語的交際功能,實現(xiàn)有效溝通。
(一)避諱功能
教師面對的是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的學校,每個地區(qū)和民族都有各自的習俗和禁忌,當教師在課堂中討論到某個內(nèi)容時,就要考慮到是否會觸犯到班內(nèi)某些同學的禁忌,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委婉語來避開這個敏感內(nèi)容。當討論到一些有缺陷兒童時,無論是心理缺陷還是生理缺陷,直接談及勢必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委婉語的使用可以照顧學生的情緒,避免因為語言使用不當造成師生沖突,擾亂課堂秩序。
(二)尊重功能
委婉語以隱性語言來談及一些私人、帶有個人強烈主觀色彩的話題,它在語言形式上更加傾向于一種自謙、贊美他人的方式,用更加具有積極意味的語句來替代消極意味的語句,照顧溝通對象的情感和體驗,滿足他人的自尊感。教師要盡量選取有積極涵義的委婉語與學生進行溝通,無形中減輕溝通雙方的溝通壓力,在輕松氛圍的中愉快地實現(xiàn)成功溝通和有效溝通。
(三)掩飾功能
委婉語含糊其辭的特點導致它具有一定的掩飾作用即欺騙性,反映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即一些官員利用委婉語打“擦邊球”,混淆公眾視聽。反映在教育上即教師在給學生進行作業(yè)評價、學習評價、家長反饋時常常使用委婉語來間接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不良習慣或行為評價,這樣可以保護家長和學生的自尊心,避免難堪。
三、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委婉語應注意的問題
在課堂中教師面對的是擁有各自獨特思想的學生,尤其針對中小學生而言,他們此時處于三觀塑造和好奇心極其強烈的時期,教師作為成年人,與他們擁有完全相反的心境,在認知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不處于同一水平線,直接交流很容易造成溝通困難,產(chǎn)生言語甚至身體矛盾。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很可能語言是正確的,但針對學生來說他們會覺得難以接受,委婉語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化解這種矛盾,以一種隱性的語言模糊地表達教師的想法,使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教師運用委婉語溝通時要注意以下三點問題:
(一)以積極語言代替消極語言
研究表示,學生對積極語言的接受度遠高于消極語言,用積極語言激勵學生比用消極語言反向“刺激”學生的效果要好得多。積極語言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感到輕松與愉快,無形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積極的語言環(huán)境,向?qū)W生們傳達向上的信息,溝通過程就會變得輕松許多。從語用角度來看,委婉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照顧到溝通雙方的情感和情緒體驗,避免尷尬和自尊心受挫。例如教師在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如果是要在課堂上進行批評教育,這時教師就要充分考慮到該同學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尊程度,使用什么樣的語言可以既起到警示作用又不傷害學生的心理情感。在這時就十分考驗教師的溝通能力了,委婉語的使用就充分適用于這種情況,盡量減少學生的負面情緒,又有助于教師達到目的。
(二)使用被動語態(tài)及無人稱表達
非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有歸咎他人之嫌,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如果過多使用非被動語態(tài)和人稱表達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被指責的感覺。無人稱式的表達方法省去了人稱主語,只討論事情而非行為主體,即使是在批評也可以避免傷害學生的心理,同時也可以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這樣的表達也更加溫和即“有人情味”,例如學生做錯數(shù)學題時,“你在解題過程中沒有考慮這個相關變量”轉換為“這個相關變量沒有被考慮在內(nèi)”或者“在過程中沒有考慮相關變量”,后者的表達在情感體驗上會更優(yōu),學生不會產(chǎn)生一種被指責的羞愧感,既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委婉地指出了錯誤所在。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溝通過程中避免使用易使學生產(chǎn)生消極情緒的語言,轉而使用一種間接的方式,不必非要指出動作發(fā)出者,暗示性話語也可起到提醒作用。
(三)恪守禮貌原則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并非絕對的權威屈服和被動接受的關系,而是一種和諧友好的雙向溝通的過程。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中不要把自己想象為一個具有絕對權力且高高在上的命令發(fā)送者,在溝通中要做到尊重彼此。即使要指出學生的錯誤,也要禮貌地指出,而不是以一種“頤指氣使”的態(tài)度,禮貌的表達方式相比冷血嚴厲的苛責來說,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前者。例如“這道題還能做錯嗎?簡直太笨了!”,轉為“請認真思考這個題目應該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不應該做錯呢?”這樣的表達會更加合適。
四、結語
杰出的溝通效果得益于教師與學生兩個行為主體在溝通中互相尊重與理解,在情感上達到共鳴。教師的溝通方式將會給學生提供學習范本,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過程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使用正確的溝通方法與語言選擇,幫助形成良好的溝通氛圍與環(huán)境。委婉語的合理運用在溝通過程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中靈活運用委婉語實現(xiàn)溝通目的是形成有效溝通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在中小學課堂中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李建英.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技巧與藝術[J].甘肅教育,2020(09):56.
[2] 劉瀟.教育中的師生溝通問題研究[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19(08):283-284.
[3] 張夢麗.當代語言交際中漢語委婉語運用的特征[J].文教資料,2020(08):1-4.
[4] 歐陽艷桂.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5] 王方林.何謂有效的課堂溝通[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07):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