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韶
2020年4月,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發(fā)布了《給全國中小學校新學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建議》,可見,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目前,學生的抑郁、焦慮及其他精神障礙的發(fā)生呈上升態(tài)勢。在筆者看來,關鍵原因是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顯著下降、戶外活動次數減少、沉迷網絡和電子游戲的時間過多。從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來看,增加他們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應為最迫切的手段。
體育鍛煉能夠提升人的心理素質。身心一體觀的理論認為,人對身體機能的感知可以轉化為對自我的整體感知。久坐在電腦前,人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對自我的整體感知隨之也越來越負面,從而導致心理素質下降。國內外有大量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對學生的積極情緒、自尊和自信、道德品質、健全人格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改善作用。
當今世界對個人心理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抓好學生的心理建設,應當成為教育任務的重中之重。為促進學生達到最低限度的體育鍛煉目標,塑造學生卓越的心理素質,筆者建議如下:
第一,要重視中小學校體育課。明確規(guī)定中小學體育課的課時,并嚴格禁止占用體育課的課時。
第二,中國民間傳統(tǒng)體育游戲中有許多合作性、對抗性的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在中小學體育教材中融入這些體育游戲,可以增強體育課的趣味性、互動性,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第三,環(huán)境對人的行為塑造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創(chuàng)設良好的社區(qū)體育鍛煉環(huán)境有助于形成體育鍛煉的氛圍。社區(qū)應當開辟適合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配備安全的體育鍛煉設施。在這樣的環(huán)境熏陶下,學生不知不覺就會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第四,父母應該身體力行地進行體育鍛煉,否則很難推動孩子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孩子的成長需要榜樣的引領。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