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均悅
(山西省地質礦產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糞大腸菌群是大腸菌群的一種,具體可以分為4類,分別是腸桿菌屬、大腸埃希氏菌屬、枸櫞酸菌屬和克雷伯菌屬。糞大腸菌群屬于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是好氧、兼性厭氧菌,能夠發(fā)酵,分解乳糖產生酸和二氧化碳等氣體[1]。除了在人體中可以檢測到,糞大腸菌還可在排泄物中檢測出來。但有研究者從各地的水體中也檢測出來有此菌群,說明即使在不是糞便污染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在水體中檢測到該菌群。如果水流上游甚至下游被糞便污染,水流動中可能將整個水體污染,從而引發(fā)腸道病原菌感染及相關疾病。而糞大腸菌群檢測就是反應糞便對水體污染情況的檢測手段。因此,通過糞大腸菌群檢測,對監(jiān)測水源處糞大腸菌群的污染狀況,從而進行有效、及時、可靠的預測以及對流行疾病及時的控制與傳播有著重要意義。
1.1.1 原理
大腸菌群可分解乳糖,產酸產氣,使多管發(fā)酵過程中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基逐漸變?yōu)辄S色,且有氣泡產生。
1.1.2 檢測步驟
糞大腸菌群可以通過乳糖蛋白胨多管發(fā)酵,具體實驗培養(yǎng)流程有如下5個步驟[2]。
(1)無菌實驗,即經過滅菌消毒等過程,保證實驗環(huán)境無菌;對照試驗,即保證其他無關因素相同,與實驗組形成對照。
(2)提前準備水樣本,設置5組實驗組,按照水樣的污染程度確定接種量,一般選取10.00 mL、1.00 mL、0.10 mL、0.01 mL等。
(3)制備3倍濃縮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液或一般濃度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液,若接種體積為10 mL,則使用3倍濃縮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液;若接種體積為1 mL或小于1 mL,則使用一般濃度培養(yǎng)液。
(4)進行初發(fā)酵實驗,首先將檢測水樣進行攪拌混合均勻,然后接種到裝有培養(yǎng)液的試管中,同時要保證儲存試管和5份培養(yǎng)液都是已滅菌無雜質的狀態(tài)。在(37.5±0.5)℃條件下培養(yǎng)(24±2)h。若產酸產氣,則說明該試管為陽性。
(5)進行復發(fā)酵實驗,輕微振蕩初發(fā)酵實驗中呈陽性的試管,在溫度為(44.5±0.5)℃的恒溫條件下放置培養(yǎng)(24±2)h。在發(fā)酵過程中,由于水樣中菌群種類可能不只是目標菌群,培養(yǎng)基中可能會生長出其他種類菌落。為了保證目標菌群的純度,需要將其他菌落提取出來,置于EC肉湯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要求在溫度(44.5±0.5)℃的條件下培養(yǎng)(24±2)h并進行觀測。觀測過程中,如果有陽性產氣現象,則證明有大腸菌群生長。發(fā)酵過程中,利用最大可能數MPN值和MPN指數的關系進行計算。
乳糖蛋白胨多管發(fā)酵法是至今為止我國最常使用的糞大腸菌群檢測方法,也在各個國家中廣泛使用。各界研究人員對此檢測方法的認識達成了一致,因此乳糖蛋白胨多管發(fā)酵法屬于國際標準方法。這種檢測方法的優(yōu)點:操作起來所需成本如財力物力人力較低,對操控的技術要求不高,在技術方面的花費相對較少,同時還能夠得到相對準確的結果。缺點:在實際操作方面步驟繁瑣條件過多,在實驗得出結論時不能馬上使用,需要開展驗證試驗,驗證結果是否準確,但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程度很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如實驗人員數量、樣品量、實驗容器的無菌狀況等;同時,檢測所需時間也很長。
多管發(fā)酵法的實驗開展需要龐大的實驗團隊才能完成,但一般基層機構的實驗能力無法滿足。在研究人員對實驗方法的不斷改進下,多管發(fā)酵法發(fā)展為五管法、十管法和十五管法等。以十五管法為例,其具體步驟如下:(1)樣品采集,通過肉眼觀察清澈水體,一般為自然流水、城市流動河水和排放污水;(2)樣品稀釋和接種,當接種量小于1 mL時,應對樣品進行10倍或100倍的稀釋。無菌條件下,在5支裝有3倍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基的試管中各接種樣品10 mL,在10支裝有單倍乳糖蛋白胨培養(yǎng)基的試管中,5支接種樣品1 mL,5支接種樣品0.1 mL;(3)將接種后的試管在(37±0.5)℃下培養(yǎng)(24±2)h進行初發(fā)酵實驗,選擇產酸產氣的陽性試管進行復發(fā)酵實驗,在(44.5±0.5)℃下培養(yǎng)(24±2)h后進行對照觀察及計算。
1.2.1 原理
提前對實驗儀器及實驗環(huán)境進行滅菌處理,在過濾器中放入微孔濾膜,將水樣緩慢倒入過濾器中,應用抽濾法進行過濾。抽濾過后,菌種將會過濾吸附在濾膜表面。制備糞大腸桿菌培養(yǎng)基(MFC選擇性培養(yǎng)基),并將濾膜貼合在培養(yǎng)基表面進行接種,保持環(huán)境溫度為(44.5±0.5)℃恒溫,進行培養(yǎng)觀察。待培養(yǎng)基上長出糞大腸菌群后,觀察是否符合菌群特征,然后進行數量統(tǒng)計,并計算平均每升水樣中糞大腸菌群的數量。
1.2.2 檢測方法
(1)過濾檢測水樣,使用無雜質無菌的工具鑷起滅菌濾膜的邊緣,將細膩的一面放在下面,在過濾器中貼合濾床,并進行滅菌,加入10 mL無菌清澈水樣,再用已滅菌無雜質的吸管提取混勻均勻的待檢測水樣,打開過濾器閥門,在負壓50 kPa下進行抽濾。
(2)培養(yǎng)細菌,水樣濾完后,繼續(xù)抽出實驗儀器中的氣體5 s,并關閉過濾器的閥門。對操作工具進行滅菌,將過濾器下置,帶菌濾膜放置到MFC培養(yǎng)基表面,進行接種。注意在接種時要將濾膜吸附菌種的一面朝上,且濾膜應當緊貼培養(yǎng)基,以避免菌種無法正常生長。培養(yǎng)操作完成后,將培養(yǎng)皿密封倒置于培養(yǎng)箱中,保持(44.5±0.5)℃恒溫環(huán)境,培養(yǎng)(24±2)h。
(3)統(tǒng)計數據并報告結果,對菌落數量進行觀察計數。因為糞大腸桿菌菌落為藍色或藍綠色,很容易和其他菌落顏色區(qū)別開來;且在培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下,其他菌落或與培養(yǎng)基試劑反應,或不易生長,所以MFC培養(yǎng)基上大部分是糞大腸菌群菌落。如有疑似菌種,則可將疑似菌落滴入EC培養(yǎng)液,保持(44.5±0.5)℃恒溫,并培養(yǎng)觀測(24±2)h。統(tǒng)計顏色為藍色或藍綠色的糞大腸菌群菌落,根據體積和濃度關系,通過公式1計算得出每升水樣中糞大腸菌群菌落的數量。
其中,菌群菌落數目單位為個/L,過濾水樣量單位為mL。
1.3.1 原理
實驗所采用的濾紙吸收選擇性的培養(yǎng)基,需要將濾紙與培養(yǎng)基貼合,在特定溫度下培養(yǎng)24 h。細菌繁殖會產生酸,可使溴甲酚紫指示劑變?yōu)辄S色,且脫氫酶會將底物還原成三苯甲臜,顯紅色,故觀察到的現象為黃色背景下出現紅色斑點。通過以上現象便可判斷樣品中大腸菌群存在與否及濃度。
1.3.2 檢測方法
紙片快速檢測法和發(fā)酵法的實驗相似:(1)取10 mL水樣接種,需要選取接種所用的5張紙片,規(guī)格為15 cm×l0 cm;(2)取1 mL水樣接種,需要選取接種所用的10張紙片,規(guī)格為5 cm×6 cm,用5張紙片進行常規(guī)接種,另外5張紙片接種檢測水樣10倍稀釋液各1 mL;(3)在恒溫(44.5±0.5)℃的環(huán)境下放置18~24 h,觀察并統(tǒng)計菌落數,統(tǒng)計紙片陽性情況,并與MPN值表進行比較。其中,陰性陽性判斷準則如下:菌落顏色為紫紅色,外部伴有黃色圓圈,則為陽性;菌落形狀為片狀,顏色為紅色,外部伴有黃色圓圈,則為陰性。
1.4.1 原理
大腸菌群菌落能夠產生半乳糖苷酶,從而分解乳糖,使培養(yǎng)基有菌部分變?yōu)辄S色;而大腸埃希氏菌葡萄糖醛酸酶,可以分解葡萄糖,產生的物質可在366 nm波長處進行紫外檢測,觀測顯示熒光現象,從而可以定量統(tǒng)計出糞大腸菌群數[3-4]。
1.4.2 檢測方法
(1)酶底物檢測法選用51孔的定量盤法,定量盤法是一種以MPN為基礎的方法。(2)檢測水樣容量為100 mL,先使用100 mL無菌無雜質的量瓶量取出100 mL測試水樣,并在水樣中加入一定量的MMO-MUG粉末,攪拌均勻。(3)準備容量為5 L的無菌定量盤,將制備好的水樣溶液倒入其中。(4)用工具消除定量盤內的氣泡,并進行密封操作。(5)在培養(yǎng)箱內設置(44.5±0.5)℃的恒溫環(huán)境,并進行觀測,培養(yǎng)(24±2)h,若檢測水樣變黃,則說明大腸菌群菌落的存在。
如表1所示,為糞大腸菌群各檢測方法的比較。由表1可知,發(fā)酵法和濾膜法實驗步驟多、干擾多、可行度不夠高,且實驗周期比較長,實際應用不太方便。紙片快速檢測法與發(fā)酵法相比,只需要保持溫度(44.5±0.5)℃,時間在18~24 h就可得出結果,檢測較快捷,通常用在需要快速出結果的檢測任務中。酶底物法操作簡單,用時短,只需要進行一次實驗就可滿足檢測要求,但花費較高[5]。
表1 糞大腸菌群各檢測方法比較
我國科學技術和生物化學檢測技術在不斷進步,糞大腸菌群的檢測方式也更加多樣,用時更短,可信度和實驗效率更高。目前比較通用的方法有發(fā)酵法、酶底物法、濾膜法等,各種檢測方法都有其存在合理性,通過今后不懈的努力,會研究出更多、更實用的檢測方法,如進一步縮減檢測的花費成本、縮減檢測等待的時間、加強檢驗效率和結果可信度等,并賦予糞大腸菌群檢測更多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