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明 劉淼
【摘要】用戶的媒介使用狀況是傳播學學術研究與傳媒業(yè)實務操作的基礎信息。一般而言,人們的媒體使用行為是各種社會力量綜合、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人們的媒介動機是最為直接而重要的影響性因素。通過對人們的媒介動機進行調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各類不同動機對于人們媒介使用所造成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的程度、類別及效應,為我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提供了一個來自用戶媒介動機如何影響人們的媒介接觸與使用的特征模板。
【關鍵詞】媒介動機;媒介使用;類別分析;實證研究
2014年,我們的團隊曾經針對城市居民的媒介接觸與使用開展過一輪大規(guī)模調查。5年之后,媒介行業(yè)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61.2%,居民使用手機上網比例高達99.1%。2014年末,微信用戶數量剛剛突破5億,而2019年第二季度微信用戶已達到11.3億;2016年才成立的今日頭條,如今已成為最大的信息聚合平臺;2016年才上線的抖音,現(xiàn)在的日活用戶高達7億。移動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新興明星App的急速成長,用戶從固定端向移動端遷移的快速完成,使我們相信新一輪更加關注移動新媒體產品的大規(guī)模調查勢在必行。
本次調查的開展時間為2019年7月5日至7月30日。調查采取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法,參考CNNIC第43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的城鄉(xiāng)結構、性別、年齡段和學歷,對本次調查進行抽樣設計。由專業(yè)調查公司的工作人員通過平板電腦輔助開展社區(qū)隨機訪問,共計在45座城市發(fā)放4968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4631份。受訪者中男性占52.6%,城鎮(zhèn)居民占73.1%,受訪者年齡在14歲至70歲之間(M=33.4,SD=13.45)。目標占比與實際占比差額控制在1.1%以內,基本能夠反映我國網民群體情況。
毫無疑問,媒介動機是理解用戶行為的核心部分。所謂動機是指任何引發(fā)、影響和維持有目的性的行為的內部動力。媒介動機研究把用戶看作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1]由于媒介動機與媒介需求息息相關,分析用戶的媒介動機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大眾對媒介的需求。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人們接觸媒介的活動是基于特定的媒介動機,該理論通過分析用戶對媒介的使用動機和獲得需求滿足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2]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媒介動機是媒介行為的驅動力。不同的媒介動機意味著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需求,從而導致不同的媒介行為。
根據KimandRubin(1997)[3]對媒介動機的劃分,我們測量了8種使用傳統(tǒng)媒介和新媒介的動機,包括打發(fā)時間、放松、社交、陪伴、信息獲取、逃離現(xiàn)實、娛樂、購物和性滿足。這些動機反映了大眾深層次的媒介需求以及媒介的基本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大眾使用媒介的動機并不受具體媒介內容的影響,而是由他們的心理需求和社會人口因素決定。因此,我們將系統(tǒng)性地分析中國城鎮(zhèn)居民的媒介動機以及影響不同媒介動機的社會人口因素,并且探討媒介動機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間的關系。本文將具體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
(1)傳統(tǒng)媒介和新媒介的使用動機是否存在結構性差異;
(2)影響媒介使用動機差異的不同因素;
(3)媒介動機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間的關系。
通過分析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與媒介使用動機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由于社會人口因素導致的媒介動機差異。同時,我們也將關注不同的媒介動機與具體媒介使用行為之間的關系。
本項調查請受訪者從九種媒介動機中,包括打發(fā)時間、放松、社交、陪伴、信息獲取、逃離現(xiàn)實、娛樂、購物和性需要滿足,選擇出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三個動機,并按首要(一級)、次要(二級)、一般(三級)由高到低排列,調查結果如下。
(一)用戶對于傳統(tǒng)媒介的使用動機
首先,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首要動機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打發(fā)時間、放松和社交。其中,選擇打發(fā)時間/日常習慣的受訪者最多,占32.8%;30.02%的受訪者認為放松是他們使用傳統(tǒng)媒介最主要的動機;14.86%的受訪者社交的動機最強烈。由此可見,由于傳統(tǒng)媒介只能提供單向的傳播、交互性不強,因此大眾使用傳統(tǒng)媒介最主要的目的是打發(fā)時間、讓情緒得到放松。通過傳統(tǒng)媒介社交主要是指與家人朋友共同使用傳統(tǒng)媒介,例如看電視,或者與家人朋友討論從傳統(tǒng)媒介上獲取的內容。
其次,位列受訪者使用傳統(tǒng)媒介二級動機的前三位依次是放松動機、社交動機和信息獲取動機。其中,26.43%的受訪者選擇放松作為他們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次要動機;20.11%的受訪者認為社交是他們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次要動機;15.75%的受訪者選擇信息獲取作為他們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次要動機。和傳統(tǒng)媒介的首要動機相比,次要動機中的社交動機和信息獲取比例均有明顯提高,而打發(fā)時間/日常習慣動機則大幅降低。由此可見,在大眾看來,社交和信息獲取是傳統(tǒng)媒介除了放松打發(fā)時間之外重要的附加功能。
再次,通過分析受訪者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第三動機,即第三級動機,我們發(fā)現(xiàn)選擇娛樂、信息獲取和社交動機的人相對較多。其中,選擇娛樂作為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第三動機的受訪者最多,占22.9%;18.97%的受訪者選擇了信息獲取作為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第三動機;14.22%的受訪者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第三動機為娛樂動機。此外,放松、陪伴、打發(fā)時間作為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第三動機的分別為13.12%、10.94%和8.37%,緊隨選擇娛樂動機的人群比例之后。和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首要和次要動機的分布比例相比,第三動機的各項選擇分布比例較為平均,不同的動機之間比例差距較小。
(二)用戶對于新媒介的使用動機
首先,調查顯示,受訪者使用新媒介的首要動機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打發(fā)時間、放松和社交動機。其中,選擇打發(fā)時間的人群比例最高,占28.01%;有24.64%的受訪者選擇了放松為使用新媒體的首要動機;有19.33%的受訪者選擇了社交作為使用新媒介的首要動機。和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首要動機分布比例相比,新媒介使用的首要動機分布比例沒有較大變化。由此可見,無論是傳統(tǒng)媒介還是新媒介,打發(fā)時間、放松和社交是大部分人使用媒介的最重要動機。根據以上結果我們可以推斷,無論媒介形態(tài)如何變化,大眾使用媒介的主要動機大致相同,表明大眾使用媒介更多的是出于心理層面的需求,而非因為媒介的功能特點。
(二)低收入家庭通過媒介獲得放松和娛樂的需求滿足
家庭收入與通過傳統(tǒng)媒介放松購物的動機呈負相關。高收入家庭相較于低收入家庭通過傳統(tǒng)媒介購物的動機較低。由于電視購物常常給人性價比較低、夸大宣傳的印象,并不受高收入家庭的青睞。高收入家庭消費渠道多,對價格敏感度較低,因此對通過傳統(tǒng)媒介購物的動機也較弱。而低收入家庭對信息鑒別能力較低,家庭成員多為低學歷和中老年人群,對電視購物更為青睞。
家庭收入和通過新媒介放松和娛樂的動機成負相關。家庭收入越低,通過新媒介放松和娛樂的動機越強。高收入群體娛樂和放松的方式相較于低收入群體更為多樣,而通過媒介娛樂和放松的成本較之其他娛樂放松方式低,因此更受低收入群體的歡迎。分析家庭收入與新媒介動機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家庭收入越高,通過媒介社交和獲取信息的動機越強,家庭收入越低,放松和娛樂的動機越強。
(一)用戶使用某些消費類App并非為了購物
調查數據顯示:用戶使用新媒介的購物動機與淘寶、京東、美團和支付寶使用頻率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購物動機越強的用戶使用以上幾個App的頻率越高。我們發(fā)現(xiàn),新媒介購物動機更強的受訪者更傾向于使用淘寶、京東、美團和支付寶。新媒介購物動機與拼多多、餓了么、58同城、小紅書以及唯品會App的使用頻率沒有呈現(xiàn)顯著相關性,也就是說,受訪者購物動機的強弱與使用以上幾個App并不相關。新媒介的購物動機主要測量了受訪者對新媒介購物的便利性、省時性等指標的主觀評價。淘寶、京東和美團都屬于“一站滿足式”的大型綜合性購物平臺,消費便利性程度更高,支付寶作為電子支付類App,可以滿足大眾在不同消費場景下的需求,而拼多多、餓了么、58同城、小紅書等網站的消費場景或者消費人群都相對受局限。例如:拼多多和小紅書都有很強的社交屬性,拼多多采用了社交電商的模式,小紅書采用了“社區(qū)+電商”的模式。因此,重視新媒介便利性、省時性的人群使用大型消費類平臺頻率更高。
(二)社交動機強烈的人線上線下都很愛“社交”
我們發(fā)現(xiàn)新媒介社交動機與社會網絡大小和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社會網絡越大的人更傾向于使用新媒介進行社交。大部分人的線上社會網絡大小和線下社會網絡大小成正比,因此社交動機強烈的人線上線下都很愛“社交”。主觀幸福感更強的人新媒介社交的動機也更強。主觀幸福感指一個人對生活的總體滿意程度。這表明大部分人的線上社交行為是建立在幸福感之上的,對現(xiàn)有生活更滿意的人線上社交動機更強。
(三)嗶哩嗶哩和網易云音樂成為打發(fā)時間的首選
新媒介打發(fā)時間動機與新聞類App使用頻率呈負相關關系,包括趣頭條和天天快報。打發(fā)時間作為大眾使用媒介的一個主要動機,顧名思義,是指通過媒介來達到消遣、解悶的心理需求。新聞類App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新聞信息,實現(xiàn)消遣放松的功能較弱。因此,打發(fā)時間動機更強的人瀏覽新聞的頻率越低。我們還發(fā)現(xiàn)新媒介打發(fā)時間動機與嗶哩嗶哩和網易云音樂的使用頻率呈正相關。如前文所說,打發(fā)時間的需求是當一個人無聊、沒什么具體事情可做的時候產生的,具有視聽功能的媒介更能滿足一個人無聊時打發(fā)時間的需求。通過分析數據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新媒介打發(fā)時間動機更強的人大多是年輕人,本次調查中69.9%選擇打發(fā)時間作為使用新媒介的動機的受訪者都是80后,而嗶哩嗶哩和網易云音樂這兩個視頻類和音樂類App的主要用戶是年輕人,所以嗶哩嗶哩和網易云音樂作為具有豐富娛樂功能的新媒介成為年輕人打發(fā)時間的首選。
(四)希望通過新媒介放松的人對網絡購物興趣少
有趣的是,新媒介放松動機和主要消費類App,包括淘寶、京東、拼多多和美團,都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越想通過新媒介放松的人,在消費類App上購物的頻率越低。過去的研究發(fā)現(xiàn),購物是一種受心理因素、物質條件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行為。一個人具體的消費行為由他的態(tài)度、心情、個人喜好和消費能力所決定。網絡消費相較于實體消費更為復雜,這是由于網絡購物無法直接接觸物品本身,風險性較大,并且網絡商品數量繁多所導致的。網絡消費者因此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決定購買與否,由此可見,網絡購物并不是一個讓大多數人放松的行為,希望通過新媒介放松的人群往往不會選擇通過網絡購物來實現(xiàn)。
(五)希望獲取信息的人更偏愛新聞類和搜索類App
與放松、打發(fā)時間、陪伴動機等不同,信息獲取動機的目標性更強、更具有指向性。因此不難推斷,信息獲取動機與信息類App的使用頻率具有正相關性。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新媒介信息獲取動機和手機百度、UC瀏覽器、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支付寶和喜馬拉雅的使用頻率呈正相關。除了支付寶之外,以上幾個App都帶有很強的信息屬性,手機百度和UC瀏覽器側重于為搜索和瀏覽信息提供服務,騰訊新聞和今日頭條都屬于提供豐富新聞內容的App,喜馬拉雅以提供音頻類信息為主。此次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信息獲取動機的實現(xiàn)呈現(xiàn)多元、結構化的樣態(tài),既包括主動、有目的性的信息搜索,也包含相對“被動”,無目的的信息獲取,既有文字信息的瀏覽,也有音頻信息的消費。
(六)陌生人社交、視頻類App是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首選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新媒介逃離現(xiàn)實動機主要與兩類App相關:陌生人社交和具有媒體屬性的App。新媒介逃離現(xiàn)實動機與陌陌、探探的使用頻率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陌生人社交與熟人社交相對,是與現(xiàn)實生活中毫無交集的陌生人在網絡上建立聯(lián)系,進行交往。由于陌生人社交App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可能存在一部分受訪者沒有如實填寫問卷的情況,因此本次調查問卷中陌生人社交App實際使用人數可能大于調查的統(tǒng)計人數。盡管本次調查數據顯示使用探探和陌陌App的人數較少,僅100多人,但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人們使用陌生人社交App的目的不盡相同,除了社交、獵奇等原因,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陌生人社交App行為后面都潛藏著逃離現(xiàn)實的動機。也就是說,陌生人社交App可以滿足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體驗,從而實現(xiàn)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目的。
除陌生人社交App之外,視頻類App也是滿足人們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另一選擇。此次調查發(fā)現(xiàn)新媒介逃離現(xiàn)實動機與火山小視頻、搜狐視頻和嗶哩嗶哩的使用頻率呈正相關。和文字、音頻等載體相比,視頻的沉浸感更強。當用戶沉浸在視頻內容中的時候,他們與現(xiàn)實生活是短暫脫離的,而與視頻中的人物形成了一種parasocialrelationship(超社會互動)。[5]超社會互動是指用戶可以與媒介中的人物進行互動,產生一種虛擬關系,而這種在媒介中形成的虛擬關系可以讓用戶產生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感覺。新媒介的發(fā)展讓人們可以選擇不同方式逃離現(xiàn)實,火山小視頻、搜狐視頻和嗶哩嗶哩這些不同類型的視頻App均可滿足大眾逃離現(xiàn)實的需求。
閱讀是另一種逃離現(xiàn)實的手段。此次的調查發(fā)現(xiàn),趣頭條、咪咕閱讀、掌閱與逃離現(xiàn)實動機也呈顯著正相關。閱讀通過文字和圖片賦予大眾想象的空間,帶來了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趣頭條側重于提供新聞類信息,咪咕閱讀和掌閱主要提供網絡小說等圖書內容。新聞和網絡小說從不同維度上讓人們體驗了不同的世界,通過文字讓讀者逃離現(xiàn)實生活。此次調查,我們還發(fā)現(xiàn)音樂類App,包括酷我音樂和唱吧,也與逃離現(xiàn)實生活動機呈現(xiàn)正相關。如果說視頻和文字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虛擬世界而讓大眾逃離現(xiàn)實,音樂更多的是通過讓人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實現(xiàn)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目的??嵛乙魳泛统纱砹藘煞N不同的通過音樂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途徑,一種是通過單向聆聽音樂而逃離現(xiàn)實,另一種是參與到音樂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而逃離現(xiàn)實。
(七)想通過新媒介娛樂的人口味比較“雜”
新媒介娛樂動機與音樂類、游戲類、消費類、新聞類等各類視頻App都呈顯著正相關。由此可見,新媒介動機較強的人群對不同類型的App涉獵較廣,需求相對多元。我們發(fā)現(xiàn)娛樂動機與微信使用頻率呈負相關,也就是說,新媒介娛樂動機越強的人,對微信使用的頻率越低。這可能是由于大眾普遍認為微信的主要功能是社交,而社交頻率高的人對娛樂的需求并不強。為此,我們分析了新媒介社交動機與娛樂動機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社交動機與娛樂動機呈顯著負相關。因此不難理解娛樂動機強的人社交需求較低。
新媒介娛樂動機與各類視頻App呈顯著正相關,包括抖音、快手、騰訊視頻、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嗶哩嗶哩??梢钥闯?,由于各類視頻類型層出不窮,從短視頻、小視頻、長視頻到視頻彈幕網站,大眾對娛樂視頻的需求也愈加趨于多元。我們在此次調查中僅考察了受訪者對兩種目前最為流行的游戲類App:《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的使用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新媒介娛樂動機與兩個代表性的游戲類App使用頻率均呈正相關。《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作為國民級的手機游戲,在游戲性和娛樂性方面都較為出色,讓大眾可以參與式地沉浸在游戲體驗當中,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獲得游戲娛樂的體驗。音樂類App,包括QQ音樂、網易云音樂、全民K歌和唱吧均與新媒介娛樂動機呈正相關。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普遍的、流行的娛樂形式,可以作為其他娛樂內容的補充,也可以獨立作為一種類型的娛樂內容。以上幾種音樂類App提供了不同類型的娛樂形式,App用戶不僅可以欣賞音樂,也可以自己參與到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
新媒介娛樂動機也與拼多多使用頻率呈正相關。和其他網絡購物類App相比,拼多多以社交性和娛樂性見長。拼多多對其自身的定位是:“拼多多作為新電商開創(chuàng)者,致力于將娛樂社交的元素融入電商運營中?!盵6]就本次調查而言,拼多多對自身品牌的定位是成功的,娛樂動機更強的人使用拼多多的頻率更高。新媒介娛樂動機與趣頭條和QQ閱讀也呈正相關關系。趣頭條是一家定位為“以娛樂生活為主體內容,通過特色運營手段,培養(yǎng)用戶閱讀習慣”的閱讀類App[7],而QQ閱讀目前致力于把數字閱讀嵌入大眾消費娛樂場景,兩個App都在不同方面滿足了大眾對娛樂化閱讀的需求。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我國居民的媒介使用依照其不同的媒介使用動機,表現(xiàn)為如下主要特點:
(1)新媒體在新聞傳播和資訊消費方面日益主流化,而現(xiàn)階段用戶使用傳統(tǒng)媒介的三個最重要動機是打發(fā)時間、放松和陪伴。換言之,對于傳統(tǒng)媒介的使用者而言,接觸傳統(tǒng)媒介(以電視為主要代表)是為了休閑娛樂放松,其新聞與資訊功能已經被大大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媒體在新聞傳播和資訊消費方面的日益主流化。
(2)二級數字鴻溝問題現(xiàn)已開始凸顯:高學歷人群傾向于通過媒介獲取信息,低學歷人群通過媒介放松和打發(fā)時間。高學歷人群和低學歷人群現(xiàn)在與未來日益強化的差別不在于是否使用媒體(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tǒng)媒體),而在于他們在使用媒體時的動機與訴求所造成的差異,這種差異假以時日勢必將造成未來社會發(fā)展中巨大的、較之傳統(tǒng)社會更為駭人的“信息溝”和“知識溝”。
(3)老年人通過傳統(tǒng)媒介滿足心理上的陪伴需求,而年輕人則通過媒介實現(xiàn)社交和獲取更加豐富和有針對性的信息。老年用戶具有更多的陪伴性的心理需求,針對老年用戶群體的媒介服務應在已有陪伴功能的基礎上打開老年用戶的視野,為他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更加多彩的世界;而年輕用戶群體則需要更多的社會交往和互動,以及獲取更多的實用性和操作性的資訊需求的滿足。
(4)男性使用媒介更多地是滿足社交需求,而女性用戶則利用媒介實現(xiàn)陪伴的心理需求及購物的實際需要。特別要指出的是,本次調查結果所顯示的男性用戶群體之于社交的需求,主要不是情感型的,而是實用型的———互聯(lián)網通過連接和再連接重新結構社會,在社交中蘊含著更多的功利性價值實現(xiàn)的可能。因此,對于男性用戶的社交需求的滿足,應該是更多地為他們提供“弱關系”轉化為“強關系”的機會和可能。因為眾所周知,“弱關系實現(xiàn)認知和了解,強關系實現(xiàn)功能和價值”。
(5)高收入家庭通過媒介滿足社交需求和實現(xiàn)逃離現(xiàn)實的心理需求,而低收入家庭則通過媒介獲得放松和娛樂的需求。本項調查顯示,高收入家庭與低收入家庭面對媒介的需求都有一種“減壓”的需要,但這種“減壓”在方向上是不同的:高收入家庭需要尋找一塊理想的“凈土”來放空自己,從而實現(xiàn)其心理減負;而低收入家庭則需要直接的娛樂和搞笑讓自己放松和獲得娛樂的“按摩”。此外,高收入家庭還需要通過媒體的社交為自己增加在生活實踐中的“社會資本”,這也是一項重要的有待媒體開掘的市場機會,目前而言,人們在這方面的需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注釋:
①“2019年全民媒介使用與媒介觀調查”是2019年7月由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北京師范大學互聯(lián)網發(fā)展研究院、暨南大學、封面?zhèn)髅铰?lián)合主辦的全國性居民調查。調查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統(tǒng)一問卷的方式進行,樣本總量為4631名14-70歲中國居民。調查項目的主要研究人員為: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喻國明教授、曲慧博士后、方可人博士后、劉淼博士后、韓婷博士生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楊穎兮博士生、耿曉夢博士生。
參考文獻:
[1]Conway,J.C.,&Rubin,A.M.(1991).Psychologicalpredictorsof televisionviewingmotivation.CommunicationResearch,18(4),443-463.
[2]Ruggiero,T.E.(2000).Usesandgratificationstheoryinthe 21stcentury.Masscommunication&society,3(1),3-37.
[3]Kim,J.,&Rubin,A.M.(1997).Thevariableinfluenceofaudienceactivityonmediaeffects.?CommunicationResearch,24(2),107-135.
[4]Hargittai,E.(2001).Second-leveldigitaldivide:Mapping differencesinpeoplesonlineskills.arXivpreprintcs/0109068.
[5]Levy,M.R.(1979).WatchingTVnewsaspara‐socialinteraction.?JournalofBroadcasting&ElectronicMedia,?23(1),69-80.
[6]拼多多新電商開創(chuàng)者[EB/OL].https://m.pinduoduo.com.
[7]趣頭條-讓閱讀更具價值[EB/OL].https://www.qutoutiao.net/.
(喻國明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zhí)行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專業(yè)委員會會長;劉淼為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后)
編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