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第九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24)
卒中單元是近年來的一種新興病房管理系統(tǒng),以人文關懷為前提,將患者與家屬的護理滿意作為滿意度、以藥物治療聯合各種康復訓練健康教育為主要開展形式。已經有研究表明,卒中單元是對卒中患者最為有效的一種護理干預模式[1]。作為腦卒中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臨床發(fā)病率高達50%以上[2],嚴重影響預后。因此很有必要通過有效的護理模式幫助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為此,本次研究對卒中單元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中的康復效果進行了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參照完全隨機數表法,對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76例予以隨機分組,分別采取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38例)及卒中單元護理模式(試驗組,3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8.76±4.10)歲,試驗組中男、女分別為23例、15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59.38±3.87)歲。同時排除意識不清、無法正常完成相應醫(yī)囑患者[3]。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研究分析。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予以一般性的護理干預,包括定期為患者變更體位、清潔皮膚,適度協助開展床上鍛煉以確保關節(jié)功能正常,加強飲食指導并確保飲食結構合理,指導患者多飲水等。
1.2.2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卒中單元護理模式,主要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干預:由于卒中后患者往往伴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情感變化,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對于患者的心理護理,這也是確保吞咽功能訓練得以成功的保障。根據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卒中容易引起患者情緒的劇烈變化,致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狀態(tài),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前應用焦慮及抑郁量表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并通過積極主動的溝通暗示、解說各項護理操作的必要性等途徑,幫助患者盡早面對現實、穩(wěn)定情緒、提高臨床依從性。②基礎康復訓練:首先是發(fā)音訓練,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通過咳嗽進行訓練,用以恢復患者聲門鎖閉功能,一般以單音、單字的訓練為主,直到患者發(fā)音練習通過以后再進行張、閉口動作,通過聲門開閉從而促進口唇、肌肉運動以及聲門閉鎖功能得以恢復;其次是加強對于患者口、舌、下頷的訓練,指導患者盡可能的張口,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上下唇緊閉,通過舌頭于兩唇之間施加壓力,用以鍛煉唇部,同時指導患者伸出舌頭并向左右擺動;牙齒之間互相輕扣,做咀嚼狀。如發(fā)現患者難以自行伸舌時,則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使用紗布輕輕拿捏患者舌部進行運動,同時拖住患者下頷,進行磨牙搖動。③面頰肌與舌肌訓練:引導患者進行吹泡泡、微笑、縮唇、空咀嚼等動作,以促進面頰肌力量的恢復強化;若恢復效果不理想,護理人員可戴上無菌一次性手套后將食指深入面頰內側,拇指則在面頰外側對應位置,逐步向口角處牽拉按摩,以促進面頰肌的功能康復;在患者舌部功能恢復至一定程度后,護理人員可用手捏住下頜頰部位,以食指和中指發(fā)力,對患者的舌底肌群向上按摩,若按壓有效可觀察到舌體隨著按壓發(fā)生有節(jié)奏的上下波動,此時需控制力度,以患者無疼痛感為宜。④發(fā)音及吞咽訓練:通過簡單的字母發(fā)音,指導患者練習口唇的張開閉合、提高口唇肌肉的使用熟練度;同時引導患者多發(fā)“啊”音,以促進軟腭運動的恢復[4];指導患者面對鏡子,練習微笑、齜牙等動作,幫助加強唇部力量;使用冰凍棉棒對舌根部、軟腭部予以輕刺激,注意動作輕柔,再引導患者進行舌部前伸、側方運動、舌背抬高等吞咽動作以強化吞咽反射,每次訓練持續(xù)8~10 min,每日堅持2~3次;對于舌部肌肉癱瘓嚴重患者則在訓練時以紗布輕輕把持舌頭進行訓練。⑤軟腭訓練法: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發(fā)出“啊”音,這對于患者軟腭運動的恢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這是由于患者發(fā)出“啊”音時,軟腭的運動與吞咽時動作基本一致。⑥咽肌無力訓練:對于部分咽肌無力的患者,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反復吞咽或用力吞咽。⑦進食指導:在進食時指導患者采取合適體位,采取軀干與地面30°角、偏癱側肩部稍微墊起的體位下,從健側喂食,更利于食物吞咽;喂食器具以小且較淺的勺子,既能限制每一口吞咽量避免誤吸,也更適合張口困難患者;在進餐時還需盡量維持安靜環(huán)境、更利于患者集中注意力、避免誤吸等情況的發(fā)生。⑧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包括吞咽障礙的癥狀以及體征,窒息的指征,進食環(huán)境,患者所需要的姿勢,液體黏度,飲食黏度等等,同時告知患者安全吞咽的方法。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吞咽功能進行評定,采用洼田飲水試驗法,即指導患者飲用30 mL溫開水,觀察所需時間及嗆咳情況,在結合患者飲水評定分級的基礎之上,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康復效果進行評估判定,具體標準如下:當患者吞咽障礙消失,且飲水實驗評定為1級,評價為治愈;當患者吞咽障礙得到明顯改善,飲水飲食評定為2級,評價為顯效;當患者吞咽障礙有所改善,飲水試驗評定為3級,評價為有效;當患者吞咽障礙無明顯改善,飲水試驗評定在3級以上,評價為無效。其中康復總有效率為治愈例數、顯效例數以及有效例數之和所占總例數之比。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價表,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共涉及系統(tǒng)評估、康復指導、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多個方面,滿分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則代表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實驗結束后,將本次實驗所得數據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統(tǒng)一錄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研究對象康復效果比較:根據實驗數據結果顯示,試驗組38例研究對象之中,治愈14例,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4例,康復總有效率為89.47%;對照組38例研究對象之中,治愈4例,顯效8例,有效14例,無效12例,康復總有效率為68.42%。試驗組研究對象康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康復效果比較表[n(%)]
2.2 兩組研究對象護理滿意度比較:根據實驗數據結果顯示,試驗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1.93±4.30)分,對照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2.38±5.17)分。試驗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表(±s)
表2 兩組研究對象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表(±s)
腦卒中是一種好發(fā)于老年人群體的常見疾病,卒中后往往伴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部分程度較輕的患者可能僅僅表現為進食以及發(fā)音受到一定的影響,而部分程度較為嚴重的患者則有可能引發(fā)營養(yǎng)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乃至于死亡等嚴重問題。吞咽功能障礙屬于腦卒中后的一種常見功能障礙,研究表明其發(fā)病率高達40%以上[5]。吞咽功能障礙主要是由于腦干束受損及周圍神經受損所致,主要依賴中樞神經的功能重組和吞咽神經功能的恢復[6]?,F階段雖說護理工作已經較為全面,但在實際工作應用中仍受到固有思維影響,導致康復訓練的效果未能達到滿意水平。卒中單元作為一種新型的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的護理模式,在降低偏癱、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有確切作用[7-10],通過對患者予以系統(tǒng)性評估、早期康復指導、心理護理、針對性吞咽功能訓練等,幫助提高患者依從性及自我保健能力,在改善了患者吞咽功能的情況下還可幫助增強生活信心、配合訓練,避免由于吞咽功能障礙而導致的脫水、營養(yǎng)不良等并發(fā)癥,促進疾病的全面康復。
結合本次實驗數據結果來看,試驗組研究對象康復總有效率為89.47%,對照組研究對象康復總有效率為68.42%,試驗組研究對象的康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研究對象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1.93±4.30),對照組研究對象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2.38±5.17),試驗組研究對象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實驗所得結果與過往文獻資料所得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參考性。
綜上所述,通過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按照卒中單元護理模式予以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復、更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