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霞
內容摘要:課程標準對小學高年級的習作有五個方面的要求,其中“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是重點,落實標準要求的關鍵是正確解讀其意義,重點是應用有效策略。
關鍵詞:課程標準 目標內容 訓練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即小學高年級的習作有五個方面的要求。我對此進行簡要解讀,并提出一些訓練策略。
一.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睂@一性質的整體認知,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由第一學段的“對寫話有興趣”到第二學段的“樂于表達”與“分享快樂”,再到第三學段的這一要求,層層遞進,螺旋上升,逐步達到整體認知。這一認知不需要理論說教,需要在具體的習作實踐中讓學生慢慢體會與感受,所以,教師要從學生易于動筆的內容切入,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訓練,學生方可對寫作興趣、喜歡,逐步感受到寫作的快樂,認知寫作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須。
二.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這一要求告訴學生,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在平日的生活中有意識的積累素材,審視素材,使寫作時“有話可說”。如何去積累素材呢?“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足見,觀察是寫作的第一步,沒有觀察,就沒有素材,沒有素材就無話可說。要觀察,就要把自己融入生活,用眼睛仔細看,用耳朵仔細聽,用心仔細想,不但要把自己的見聞不斷擴充,而且要把自己的獨特感受不斷豐富。落實這一要求的策略很多,我的做法是寫“小日記”。“小”在于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每天少些一點,寫得單純一點,或者一小事,或者一小景、或者一人的小小舉動、小小心思、整體外貌等等,“小”貴在簡潔有特色,不在篇長。
三.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應用文。這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要求。這里的“紀實作文”,旨在淡化文體,其實是有文體要求在其中的,主要指記敘性文章,另外也應該包括說明性文章和議論性文章,只是對這些文章的要求“簡單”而已。簡單是一個相對概念,即不要求這一學段的小學生把文章寫得“內容豐富、結構文章、語言流暢”,能文從句順就行,即“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边@里專門把“想象作文”提出來,著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旨在強調想象在紀實作文中也是需要的,重要的,即有的紀實作文,其內容不一定是自己親歷之事,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加想象寫出來?!澳芨鶕热荼磉_的需要,分段表述。”這是由句而段,由段而篇的一個漸進過程,一段一個小中心,幾個段落構成大中心,即自己寫作時確立的中心思想。關于“學寫讀書筆記”,“學”字很不起眼,常常沒有引起老師的高度關注,但在這里卻很重要,它提示老師,一定要“指導”,不然學生不會寫,要在老師的“教”之下“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讀書筆記的寫法,然后自己獨立地經常地練習寫作。最后的“學寫常見應用文”中也有個“學”,也要注意指導。常用的應用文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比如,以前要求學生會寫書信,現在要教學生學會寫“短信”“微信”。常用的應用文比較多,老師可根據教材安排進行訓練。
四.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在修改中提升,這既是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的方式,又是落實第一個目標要求的具體方式。書寫是習作落到紙上的第一步,教師指導學生練就一筆好字,要把漢字的規(guī)范書寫作為基本要求落實,還要專心書寫,讓整個書面少一些刪改涂畫,使之整潔。作文都是有行文格式的,所以要行款正確。關于“標點符號”,前兩個學段都有分步的具體要求,這里就是整體要求了,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既要整體感知自己的或者同學的主題思想,又要體會自己的或者同學的遣詞造句,對那些運用準確、恰當、精彩的詞語與句子,要感悟出其好在什么地方,對那些不妥當的詞句要進行修改,使之表達得體連貫。這個環(huán)節(jié)也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具體指導,老師在指導過程中要一次一個重點,這樣長期訓練,學生就把修改的技巧掌握了。
五.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講究速度是對習作時構思、選材、用筆等思維與語言的敏捷性訓練,也是學生注意力的訓練,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避免學生的拖拉現象,鼓勵學生寫得好,還要寫得快。這一目標中還就訓練的次數做了規(guī)定,這是對數量的底線保證,大家知道,沒有數量作保證,就談不上質量。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