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霞
【摘? ?要】教學現(xiàn)代詩,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品味和積累語言,欣賞詩歌的意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把學生領進廣闊的詩歌天地,培育一顆玲瓏錦繡的詩心。
【關鍵詞】現(xiàn)代詩;語言;積累
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精神。由于詩歌語言具有凝聚性、跳躍性、模糊性的特點,很多教師都感覺難以把握?;诖耍P者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現(xiàn)代詩二首》為例,對現(xiàn)代詩教學進行了探索與嘗試。
一、激發(fā)誦讀熱情,習得學習方法
教材中的現(xiàn)代詩語言淺白易懂,韻律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通讀后基本能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詩人主要表達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對詩歌產(chǎn)生興趣,并習得相關學習方法。
(一)聽讀,營造氛圍
所謂“聽讀”,即聽別人高質量地朗讀。它對學生感知內容、把握意境具有不容小視的作用。教師不妨親自范讀來導入文本,讓學生初步感受詩的整體感情基調。在教授《現(xiàn)代詩二首》一課時,筆者以活潑輕松的語調誦讀,生動地表現(xiàn)童真童趣。學生立刻被教師創(chuàng)設的氛圍所吸引,進入作品營造的情感世界,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初步體會作者的心情。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后面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二)悟讀,遷移方法
在學生誦讀詩歌、了解詩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總結學習現(xiàn)代詩的一般方法:通讀詩歌,了解大意;搜集資料,了解詩人和寫作背景;誦讀感悟,體會情感;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畫面;背誦積累,熟記常識。
比如,教學《現(xiàn)代詩二首》時,課前安排學生復習三年級學過的《童年的水墨畫》,回顧學習方法,了解兒童詩經(jīng)常會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寫出富有情趣的生活畫面和情景。然后,教師讓學生查找兩位詩人的背景資料,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任務。經(jīng)過訓練,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
二、深入品味語言,領略詩歌魅力
現(xiàn)代詩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反復推敲,體味關鍵字句的內涵,想象生動的畫面,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領略詩歌的魅力。
(一)比較讀,感受語言的精妙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逼肺对姼枵Z言的精妙,也可以采用比較之法。
筆者對《秋晚的江上》做了改動,然后讓學生品讀,分析變化。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把“馱”改成“背”,少了沉重和勞累的味道;“一翻”說明鳥兒動作敏捷,改成“一抖動”會顯得用詞不準確;雖然“累”和“倦”意思差不多,但用“累”不符合表達習慣,只有“倦鳥”之說,沒有“累鳥”的說法;“一瞬”表示時間很快,不能刪去;“美麗姑娘”跟“紅顏”相比,缺少詩意,而且紅顏寫出了顏色的變化,有畫面感……
教學《花牛歌》時,筆者先讓大家找找哪些地方運用了修辭手法,然后去掉修辭手法,對比讀一讀。如把“白云霸占了整個天”改為“天空中有很多云朵飄著”等等。學生很快就能領會詩歌語言的魅力,體會到作者把花牛、白云、太陽都當成了不同性格的孩子,運用擬人的手法能讓它們更形象生動。
通過比較,學生在字斟句酌之間,體味到了情感的細微差別,進而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詩歌語言之美,同時也培養(yǎng)了細細品味、深刻理解的良好習慣。
(二)想象讀,走進詩歌的意境
教學詩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品味語言,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邊讀邊想象畫面”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學《花牛歌》時,筆者要求學生找出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詞語,發(fā)揮想象力,說說自己的感悟。有的說:“‘坐‘壓扁這兩個詞讓我想到花牛憨厚、笨拙的樣子?!庇械恼J為:“從‘滴溜溜這個詞可以聯(lián)想到花牛自得其樂,很悠閑?!边€有的說:“從‘霸占這個詞能看出白云的霸道,用‘偷渡讓人仿佛看到太陽悄悄地跑過去,像個機靈的孩子……”學生在讀中想象,他們看到了四個活潑靈動、極有情趣的畫面,體會到花牛、白云、太陽的可愛頑皮,感受到了詩人聯(lián)想的奇妙和構思的巧妙。教學的目的也就自然達到了。
(三)重點讀,尊重個性化體驗
對詩的感情基調有了大致了解后,教師可讓學生試著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不必強求標準答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
教學《秋晚的江上》時,筆者引導學生追蹤詩人的情感脈絡,仔細品讀,讀出各自的理解。然后提問:“詩中哪些詞讓你印象深刻?”學生很自然地就找到“馱著、一翻、妝”等動詞。筆者馬上追問:“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有學生說:“從‘馱著可以看出斜陽很沉重,鳥兒背著很累。到了江面上,雙翅一翻,斜陽落下去了,它一身輕松!”有學生補充:“這叫如釋重負?,F(xiàn)在它下班了,輕松快樂地回家了!”還有學生說:“斜陽也很開心啊,它在鳥兒的背上一路顛簸,也很累,現(xiàn)在到達目的地了。這里這么美,它可以好好休息了!”還有的說:“蘆葦最開心了。斜陽落到江面上,把它染紅了。它原先是白頭,現(xiàn)在是紅顏,變年輕了,一定很高興……”這些答案個性鮮明,其中一些獨到的見解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古人說:詩無達詁。只要緊扣主題,又能自圓其說即可。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本就是讀詩的樂趣之一。
三、強化實踐訓練,豐富語言積累
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是詩歌教學的目的之一。如果只是死記硬背,效果往往不好。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讀詩的興趣,讓學生愛上詩歌,自然而然地完成語言積累。
(一)以多種活動形式增加詩歌儲備
具體方式有:(1)游戲比賽讀。教師可以組織搶答賽、游戲闖關、詩歌朗誦比賽等,激發(fā)學生讀詩的興趣。(2)主題歸類讀。布置學生查找與課文同屬一類的詩歌,在閱讀中尋找差異,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3)課外延伸讀。教師向學生推薦經(jīng)典、優(yōu)秀的詩歌。如推薦金子美玲的《向著明亮那方》和金波的《我們去看海》等,組織學生大量閱讀,讓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以多種媒體技術提升誦讀水平
合理運用媒體技術,常常能錦上添花。教學時,給學生適當?shù)母泄俅碳?,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體會詩的節(jié)奏、韻律和意境。上《秋晚的江上》一課前,筆者先出示了關于秋日的圖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課堂氛圍非常熱烈。學習結束后,結合多媒體技術,學生以詩歌作為圖像的解說詞,很快熟讀成誦。
此外,筆者在教學時,經(jīng)常播放自己朗讀詩歌的錄音,還推薦一些有關詩歌誦讀的常用的App和微信公眾號。借助這些網(wǎng)絡平臺,學生既可以聽讀、留言點評,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讀成果錄制下來,與人分享。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詩歌鑒賞水平,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多種仿寫模式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
一些學生學習詩歌之后,內心有所觸動,產(chǎn)生了表達的沖動。對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開展各種仿寫活動,并組織大家誦讀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如學完《現(xiàn)代詩二首》,筆者出示很多美麗的、富有情趣的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圖片想象,可以仿造《秋晚的江上》中的擬人手法來描述靜中有動的情景,也可以仿造《花牛歌》的表達方式描寫幾個畫面。寫好后,學生進行交流、朗讀、互評。通過仿寫和朗讀,詩歌的寫作方法得到了運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升。
教學現(xiàn)代詩,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重在指導學生品味和積累語言,欣賞詩歌的意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把學生領進廣闊的詩歌天地,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育一顆玲瓏錦繡的詩心。
參考文獻:
[1]劉芝華.小學現(xiàn)代詩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4(30).
[2]丁梅紅.朗讀,獨特的語文生活方式[J].小學語文教師,2017(6).
(浙江省長興縣第四小學? ?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