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即便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也應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他們即將進入初中階段,初中時期的知識多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所以教師應注意轉變教學方式。在諸多學科中數(shù)學知識由于抽象零散等原因,導致教學效率下降,對此本文以六年級數(shù)學為例進行了教學策略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策略探討
在進行六年級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這一時期的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數(shù)學知識,但是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運用能力以及相關的建模能力還是相對較弱。近年來教育改革大力推進,要求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首先應結合信息技術對知識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其次教師還可以借助相關的例題,進行思路的講述,培養(yǎng)知識運用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借助相關模型進行相應的教學,培養(yǎng)建模意識。本文就以上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一、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結合思維導圖,培養(yǎng)知識整合能力
在進行小學高年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即將步入初中階段,所以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知識整合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單元的整體教學,適當結合思維導圖,講述相關的知識重點,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學知識網絡,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信息技術進行講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述《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詢問學生:對于分數(shù)運算大家了解多少?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嘗試進行回答:分數(shù)的運算主要分為四種加減以及乘除,同時也分為同分母的運算和不同分母的運算。教師還可以列出相關的例題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計算。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進行相關例題的相應解答,對于分數(shù)的加減,對于同分母的式子,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對于不同分母的式子,首先要進行相應的同分母,隨后進行相應的運算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分數(shù)的乘除進行講述,通過相關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隨后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展示相關的思維導圖,對《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進行整理并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直觀的講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隨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模仿,對其他章節(jié)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整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創(chuàng)造相應的便利條件。
二、借助相應數(shù)學例題,講述具體思路,提升知識運用能力
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直接相關,而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主要以學生能否解決相關例題來直觀的體現(xiàn),所以在進行相關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借助相應數(shù)學例題,并鼓勵學生結合相應的例題講述具體思路,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
例如教師在講述《比的應用》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講述比的概念,隨后給出相關的例題,進行比的應用的相關講述,比如在一個三角形中各個角度之間的比值為1:2:3,那么這三個角各是多少?這個三角形是一個什么三角形?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一個三角形內角和180°,由于各個角度之間的比值為1:2:3,那么也就是說一份為30°,那么這三個角為30°,60°,90°,只要其中一個角為90°,那么這是一個直角三角形。老師可以就此提出有關三角形知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隨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例題進行自主設立,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學習能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創(chuàng)造相應的便利。教師可以為學生規(guī)定相關內容,比如三角形的知識,教師可以適當對三角形知識進行拓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借助相關模型教學,培養(yǎng)建模意識,增強學生探究能力
在進行相關的小學高年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所欠缺,而數(shù)學知識對高年級小學生以及中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空間想象能力就顯得十分的重要,所以在進行相關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直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借助相關教具和模型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意識,結合相關的問題增強學生的探究質疑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述《圓》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講述有關圓的概念,可以準備一些圓的模型,借助相應的教具,對圓的半徑以及周長,面積進行相應的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勤于動手,提高自身的數(shù)形結合意識,為接下來的數(shù)學教學創(chuàng)造相應的便利。同時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數(shù)學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適當講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相關應用,學生通過多方聯(lián)系,相對扇形統(tǒng)計圖在圓形中的相關應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為接下來的數(shù)學教學創(chuàng)造相應的便利條件,教師還可以適當進行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拓展,講述函數(shù)的一些知識,使學生初步了解相關知識,提高學生數(shù)學知識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近年來教育改革大力推進,要求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首先應結合信息技術對知識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構建相應的思維導圖,培養(yǎng)知識整合能力;其次教師還可以借助相關的例題,進行思路的講述,培養(yǎng)知識運用能力,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最后教師還可以借助相關模型進行相應的教學,培養(yǎng)建模意識。
參考文獻:
[1]王波.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甘肅教育,2019(24):175.
[2]石雪芬.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對策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67.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qū)太平鎮(zhèn)集華小學 鐘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