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隱喻,不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種修辭方法,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其在新聞文本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文從隱喻的角度,以《北京周報》新聞文本為例,對漢語新聞文本中的典型隱喻意象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chǔ)上針對此類文本得出隱喻的翻譯策略,進而深化人們對新聞文本中隱喻的理解。
【關(guān)鍵詞】 隱喻;新聞文本;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2-0082-03
一、引言
大約在兩千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對隱喻的看法,將隱喻定義為一種修辭手段。20世紀70年代后,諸多學者意識到隱喻在翻譯中的重要地位,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拓寬了研究領(lǐng)域。自70年代至今大致一共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孫毅,2017):萌芽階段、起步階段、認知階段、深化階段,從最初的以認知語言學理論為指導,討論隱喻是否可譯到現(xiàn)在多種理論并存,如語篇分析理論、語用學理論、文化理論等;從隱喻的修辭特性上升到隱喻翻譯的價值; 從對隱喻翻譯的泛泛而談,深入細致到研究不同語境、語篇、文體的隱喻翻譯方法。
二、隱喻概念
由Lakoff 和Johnson 肇始的概念隱喻觀主張,隱喻不單是語言的一個方面,更是思想的基本組成部分(孫毅,2019)。20世紀80年代,雷科夫和約翰遜(Lakoff& Johnson)的認知語言學成果給隱喻研究學者帶來了全新視角,對隱喻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他們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提到“隱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guān),它不僅體現(xiàn)在我們的語言里,而且體現(xiàn)在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活動之中。在本質(zhì)上,我們借以思維和行動的普通概念系統(tǒng)大都與隱喻有關(guān)”(Lakoff& Johnson, 1980:3)。在此基礎(chǔ)上,他們提出概念隱喻理論,主張隱喻是概念性的,是兩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是從源域向目標域的投射。隱喻包含三個元素:源域、目標域和跨越橋梁。我們基于對兩個概念的經(jīng)驗性理解就是連接源域和目標域的橋梁。
該理論從此給隱喻翻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學者從此擺脫了傳統(tǒng)修辭枷鎖,在隱喻研究方面也取得巨大進步。
三、新聞文本中隱喻分析
本文選取了《北京周報》作為研究文本素材,《北京周報》是中央級對外宣傳刊物之一,其語言精練,風格嚴謹,其中不乏大量隱喻范例,分析研究英文譯文,有利于學習如何把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表達翻譯精確到位。
政治新聞中隱喻大多應用于特色政治詞匯,能夠起到引導作用,傳達觀念政策,利用隱喻深入淺出,加深民眾的理解。例如,“六個一”(six things),類似的隱喻表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政治新聞中,精練概括內(nèi)容,讓讀者能夠一下記住。“大蓋帽”(officials who deal with market entities)可謂是生動形象,不用過多言語,母語讀者自然心領(lǐng)神會,但是在西方國家沒有相對應的投射,選擇意譯,將“大蓋帽”底下的人翻譯到位。
金融新聞中運用隱喻,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晦澀難懂的抽象概念(郭媛媛,2018)。讓讀者不再成為“門外漢”,也能以一種簡單的方式進行理解。比如,“冷戰(zhàn)陷阱”(the cold war trap)、貿(mào)易壁壘(trade barrier)、去杠桿(deleveraging)。
文化類新聞中,隱喻一般表現(xiàn)為抽象詞匯或概念具體化。例如:事實證明,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始終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北京周報,No.49,2018)在這句話中也是把難以言說的抽象的中華文化具體成幾種物體,歸宿(attachment)、家園(home)、源泉(source)。
四、新聞文本中隱喻翻譯策略
(一)直譯法
在這里的直譯也就是所謂的保留隱喻,即直接把源語的本體和喻體換成目標語(胡壯麟,2019),在漢語和英語中都存在相同的映射條件,所以翻譯人員選擇保留隱喻,讀者也能一目了然。
例1:
解決半島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既要實現(xiàn)半島完全無核化,也要建立半島和平機制。只有讓兩個輪子一起向前轉(zhuǎn)動,問題才能解決,和平才有希望。(北京周報,No.45,2018)
譯文:
Effective settlement of the issue requires complete denuclearization as well as establishment of a peace mechanism. Only when the two wheels move in tandem can the issue be truly resolved and can peace start to dawn.
在原文中把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和平機制比喻成“兩個輪子”,讓人自然聯(lián)想到自行車只有兩個輪子共同轉(zhuǎn)動才能平衡向前,無論在漢語還是英語中,讀者都存在相同的映射,所以在這直譯為“the two wheels”。
例2:
雙方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保障了中美經(jīng)貿(mào)關(guān)系在近40年時間里克服各種障礙,不斷向前發(fā)展,成為中美關(guān)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北京周報,No.40-41,2018)
譯文:
Each has made tre?mendous efforts to overcome all kinds of obstacles and move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forward, which has served as the ballast and propeller of the overall bilateral relationship.
“壓艙石”原指空船航行時,船的整體重心在水面以上,極易翻船,所以放一塊壓艙石,用來穩(wěn)定重心,起到維穩(wěn)的作用。
“推進器”是用來驅(qū)動交通工具前進,是一個裝置的動力來源,起到推進作用。選擇這兩個隱喻含義來表達中美雙方做出的努力,穩(wěn)定也推動了兩國的友好關(guān)系中國讀者是很容易理解的,而這兩個詞語在英語中也存在相對應的映射,所以選擇直譯,保留了原文的風格表達,也達到了簡練準確。
(二)明喻代替隱喻
在新聞文本中,選用明喻代替隱喻,能夠直接簡單明了地表達意思。
例3:
這六個“一”都是減,再加上減稅、減費,這些都是動政府“奶酪”的。(北京周報,No.14,2018)
譯文:
So, with regulatory streamlining and further tax and fee cuts, we are making profound adjustments to government functions. This is like moving the government’s own cheese.
在譯文中,直接將原文中的隱喻“動政府奶酪”變成明喻,突出要表達的意思。
(三)替喻
替喻,即在目標語中尋找合適的喻體代替源語中的喻體。在新聞文本中選擇目標語中符合表達的喻體來代替源語中的喻體有時候更能激發(fā)目標語讀者的
例:
中日兩國領(lǐng)導人互訪有利于讓中日關(guān)系回歸正常軌道,但更重要的是要夯實中日關(guān)系的基礎(chǔ),我們不能搞“一錘子買賣”。(北京周報,No.14,2018)
譯文:
Exchangeof visits at the leadership level will help get this relationshipback on the track of steady development, but wemust look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ChinaJapan relationsrather than just makeaonetime deal.
原文中“一錘子買賣”隱喻做一次買賣,譯文中“a one-time deal”就是一次性交易,他們映射含義相同,都是不考慮后果,只做一次買賣,所以選擇替喻精確體現(xiàn)原文含義。
例:
總體來看,中美經(jīng)貿(mào)合作是一種雙贏關(guān)系,絕非零和博弈,美國企業(yè)和國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美國一部分人宣稱的“美國吃虧論”是站不住腳的。(北京周報,No.40-41,2018)
譯文:
In general, China-U.S.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a win-win relationship and by no means a zero-sum game, bringing concrete benefits to U.S. companies and people. Some Americans claim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l(fā)osing” in this relationship, a claim which does not stand up to scrutiny.
在該例子中“站不住腳”沒有選擇直譯,因為直譯成英文,英語國家的讀者缺少這個俗語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也就不能理解。因此將站不住腳翻譯成“do not stand up to scrutiny”,禁受不住考驗,更加符合目標語讀者的閱讀習慣。
(四)意譯法
很多時候,我們在目標語中找不到與之對應的喻體表達源語隱喻的含義,這時就要選擇意譯法,選擇非隱喻性表達來詮釋源語的隱喻。
例:
上屆政府伊始,我們抓住轉(zhuǎn)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北京周報,No.14,2018)
譯文: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washighon the agenda during our first term.
“牛鼻子”也是在政治新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隱喻。中國的農(nóng)耕歷史悠久,牛是人類較早馴服的動物,牛的力量很大,但只要用繩子拴住它的鼻子,輕輕一用力,就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放牛的時候只要牽住了牛鼻子,牛就會跟著走。所以我們也能自然理解到“牛鼻子”就是一件事的“要害、關(guān)鍵”,在翻譯時點到這點即可。議員在翻譯該點的時候巧妙得了選擇形容詞“high”,準確點出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的重要性,雖然對隱喻進行了意譯但是原文要表達的意思已經(jīng)到位。
例:
無論前途是晴是雨,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北京周報,No.50,2018)
譯文:
Going forward, winwin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choice for us, be it in good times or bad.
“晴雨”原本是形容天氣狀況,但在原文中用來隱喻表達前途的大環(huán)境的好壞,所以在這我們不能選擇直譯,而是要意譯出其內(nèi)涵意義,這樣才能讓目標語國家的讀者領(lǐng)會其中含義。
(五)省譯法
例:
長江、尼羅河、亞馬孫河、多瑙河晝夜不息、奔騰向前,盡管會出現(xiàn)一些回頭浪,盡管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但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北京周報,No.46,2018)
譯文:
Like the world’s great rivers, the Yangtze, the Nile, the Amazon and the Danube — they all surge forward in relentless flow, and nothing can stop their mighty movement, not the current of undertows or hidden shoals or rocks beneath the water.
隱喻并非都有意義,隱喻的使用有時可能僅僅是為了增加語氣和保留形式(衛(wèi)明高,2018)。原文中的隱喻“回頭浪”就是沒有實質(zhì)意義的,只起到增強語氣的作用,用來反襯奔騰向前的趨勢,在英文中無須翻譯,所以可以采取省譯的方法。
例:
人類發(fā)展進步大潮滾滾向前,世界經(jīng)濟時有波折起伏,但各國走向開放、走向融合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北京周報,No.50,2018)
Inmankind’s relentless quest fo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trend toward openness and integration among countries is unstoppable despite ups and downs in the global economy.
中文表達喜歡將抽象的物體具象化,所以有時候就會用到隱喻來實現(xiàn),而在譯成英文的時候,“大潮”一詞不譯也可以表達出原文的意思,就是人類發(fā)展進步滾滾向前。
五、結(jié)語
隱喻在翻譯中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概念隱喻下翻譯是源語向目標語的投射,譯者要在其中架起一座“跨越橋梁”,讓譯文在達到準確的基礎(chǔ)上更加優(yōu)美。尤其是新聞文本,在傳遞表面信息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深層含義。
本文介紹了隱喻概念,其次分析了隱喻在不同新聞文本類型中的意象表現(xiàn),以《北京周報》為例,選取其中的隱喻實例,選用了直譯法、明喻代替隱喻、替喻、意譯、省譯法進行翻譯。
本文在此只是簡單探討了新聞文本中隱喻翻譯策略,未來該領(lǐng)域我們還需要繼續(xù)研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尋找更合適的翻譯策略。
參考文獻:
[1]孫毅.國外隱喻翻譯研究40年嬗進尋跡(1976——2015)[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03):80-90.
[2]孫毅,李玲.隱喻翻譯研究在中國(1995-2018)——一項基于文獻統(tǒng)計的考察[J].外語與翻譯,2019,26(02):7-18+98.
[3]Lakoff,George,Mark Johnson.The 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and London[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4-32.
[4]郭媛媛.英語新聞中的隱喻及翻譯策略[J].科技視界,2018,(30):148-149.
[5]胡壯麟.隱喻翻譯的方法與理論[J].當代修辭學,2019,(04):1-9.
[6]衛(wèi)明高,余高峰,喬俊凱.政治文本中的隱喻翻譯研究——以《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例[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02):120-124.
作者簡介:
張夢月,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現(xiàn)就讀于沈陽建筑大學外國語學院,研二,英語筆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