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重視。在音樂教學中,《新課標》指出“樂譜作為學習音樂的基本工作。”對學生識譜的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然而,目前階段,小學生的識譜能力還較為薄弱,在識譜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從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現(xiàn)狀、識譜能力的重要性進行論述,從而提出提高小學生音樂學習識譜能力的相關策略,期望對日后音樂教學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音樂 ?識譜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79
小學生對于音樂課較有很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在音樂課中,學生十分喜歡表演、歌唱,樂于用這些方式進行自我展示,在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課堂氣氛也是十分活躍。然而,當讓學生進行識譜的時候,學生表現(xiàn)出的積極性就較低,愿意舉手再進行展示的學生就很少,下面筆者就小學音樂的識譜教學現(xiàn)狀進行論述。
一、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現(xiàn)狀
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關于識譜方面的教學情況并不樂觀。由于音樂中關于音符的音樂知識較為專業(yè),相關知識較為晦澀,當以音符文字的形式加以體現(xiàn),學生對此會產(chǎn)生陌生感,學生對音符不易理解,另外,樂譜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認識還需要學生演唱,學生會覺得很困難,因此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學生在識譜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較低,興趣程度不濃厚,所以識譜能力也較低,很多學生即使對一首熟悉的曲子也無法進行準確的識譜。到了高年級情況也不容樂觀,很多學生對于簡單的節(jié)奏也無法識別,只有在教師的帶領下,才能進行跟唱。小學生識譜能力方面較低。
二、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識譜能力的重要性
在音樂學習中,識譜技能是一項基本技能。樂譜作為音樂從聽覺形式轉變?yōu)槲淖中问降膶嶓w,樂譜通過音符的形式將音樂直觀地進行表現(xiàn),學會識譜,就可以唱出音樂的旋律。識譜在音樂中的地位,就如同在語文學習中,查找漢字要學習如何查字典一樣,是一門基礎技能。所以,學生識譜能力的高低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的好壞。因此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一技能,接下來音樂學習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為更高級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小學生音樂識譜能力的策略
基于上文,我們了解到音樂識譜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音樂識譜能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性,筆者結合小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改進策略,以便增強小學生音樂學習的識譜能力,從而為將來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識譜興趣
樂譜對于小學生而言,抽象程度較高,不易理解。所以,教師在樂譜教學方面,要注意學習氛圍的營造,在一種積極歡快的氛圍中讓學生學習樂譜,以此對樂譜降低排斥的心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識譜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識譜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可以采用相關教具,利用教具來進行樂譜教學,如將音符以各種顏色的教具加以展現(xiàn),每一種顏色代表著一個音高,讓學生按照音高對這些教具加以排序,讓學生進行演唱,另外也可以利用口訣法減少學生的記憶壓力,將識譜的方法進行匯編,通過這些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音符的興趣。
(二)通過歌唱進行識譜教學
教師在進行歌唱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識譜能力作為一項基礎的音樂學習能力,應該在一年級開始就要進行有意識的滲透。學生對唱歌普遍具有較高的樂趣,教師在課上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把相對抽象的樂譜和熟悉的音樂旋律聯(lián)系起來,以熟悉可感的旋律帶動相對陌生的樂譜,在歌唱的過程中要融入識譜教學。在方法方略方面,可以先從簡單的入手,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學習能力的提升,再不斷地對難度進行增加。
在具體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熟悉歌曲,如那些耳熟能詳?shù)母枨斗鬯⒔场贰稓g樂頌》《春天在哪里》,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把音高和旋律加以結合。如在學習《粉刷匠》時,教師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小刷子來表示音高,學生在唱的過程中,隨著演唱的旋律,教師分別展示不同的小刷子,以便讓學生記住音高,然后,再進行反向練習,達到掌握的程度。
(三)利用手勢,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使用手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音樂教學中,同樣也適用手勢教學。教師可以采用柯爾文手勢教學法,利用柯爾文手勢擺出一些造型,通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手勢產(chǎn)生聯(lián)想。如音樂中的七個音符可以用七個手勢來表示,把DO用拳頭表示,要搗的情態(tài),LA用兩只手拉在一起來表示,MI手勢放平。使用手勢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降低音準較差的學生在識譜上的難度,并且讓視唱歌譜的趣味性增強。
(四)開展實踐教學
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識譜能力。學生到了高年級,在識譜學習方面,除了完成視唱歌譜外,還要體會到歌譜所傳達的情緒、情感,增強音樂的審美體驗,所以教師要多開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識譜情緒體驗。實踐教學方面的策略,具體包含以下幾點:
1.欣賞樂曲,鞏固視聽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多進行樂曲的欣賞,通過多聽,了解音樂作品的主題思想部分,親身感知音樂帶來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書中的背景知識后,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開始聆聽,在聆聽的過程中,對音樂旋律的節(jié)奏、走向,予以感觸。例如,在欣賞《藍色多瑙河》時,學生通過分段欣賞,結合視唱,了解圓舞曲不同的音型、音高。
2.使用樂器,進行可視化教學。教師在音樂室上課時,可以多利用鋼琴、手風琴、豎笛等樂器來進行協(xié)助教學。教師在使用樂器,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效率。教師使用樂器加以演奏,學生就能較為直觀的感知到音符的時值、音高,并且對視聽練耳也有一定的幫助,所以教師可以多采用樂器教學,增強學生的識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情境中學習音樂,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趣味性。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識譜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多采取方法策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音樂作為一種審美教育,教師要利用好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提高藝術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唱歌教學的目標定位、內(nèi)容構建及實施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王婷.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的幾點思考[J].漢字文化,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