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國 戰(zhàn)慶霞 王秀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接受氟桂利嗪膠囊聯(lián)合腦心通膠囊治療效果。方法:將我院94例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分成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給予氟桂利嗪膠囊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腦心通膠囊治療,將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血流變學指標與腦血流指標均要優(yōu)于參照組,治療有效率比參照組高,無毒性癥狀,均P<0.05,差異顯著。結論: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接受氟桂利嗪膠囊聯(lián)合腦心通膠囊治療效果與安全性更加有效安全。
【關鍵詞】慢性腦供血不足;氟桂利嗪;腦心通膠囊;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4-00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flunarizine capsule combined with Naoxintong capsule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study group, and flunarizine capsule was given in reference group. Results: The hemorheological index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symptoms were 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received flunarizine capsule combined with Naoxintong capsul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more effective and safe.
[Key words]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Flunarizine; Naoxintong Capsule; Clinical Effect
慢性腦供血不足主要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一個統(tǒng)稱,臨床中也經常叫作慢性腦血管功能不全,通常患者都是受到各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導致大腦出現(xiàn)廣泛性與慢性供血不全的情況,促使患者的腦部處在較為嚴重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從而造成一些腦部功能障礙癥狀發(fā)生,所以臨床中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頭痛、頭暈以及肢體麻木等表現(xiàn),在經過影像學檢查后不會觀察到明顯器質性腦部病變,但是經腦循環(huán)檢查后可以發(fā)現(xiàn)患者腦血流低下,而如果患者沒有給予合理有效的治療,則十分可能會誘發(fā)腦梗死或者老年癡呆引發(fā),所以,針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及時采取治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诖?,本文選取我院94例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給予氟桂利嗪膠囊與腦心通膠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以總結相關經驗體會。
1 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時間內的94例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當作本次研究對象,使用抽簽法將患者分成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7例,參照組男女比例為27:20,患者年齡下限為56歲,年齡上限為77歲,平均(63.51±3.98)歲,病程最短為8個月,最長為10年,平均(4.25±1.05)年;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8:19,患者年齡下限為55歲,年齡上限為78歲,平均(63.78±3.94)歲,病程最短為6個月,最長為11年,平均(4.35±1.25)年;兩組患者都不存在嚴重精神障礙與肝腎功能障礙,且都同意開展本次研究。對比兩組資料后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首先兩組患者都先進行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腸溶阿司匹林片藥物,一天服用一片,一片100毫克,口服進行治療,同時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口服治療,一天服用一次,一次20毫克,若是患者存在合并癥則需要給予降壓降脂治療,并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參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后加以氟桂利嗪膠囊(5毫克)治療,每晚服用一次,一次服用兩粒,持續(xù)治療2個月時間。研究組給予氟桂利嗪膠囊聯(lián)合腦心通膠囊治療,氟桂利嗪膠囊治療方法同參照組,腦心通膠囊一粒0.4g,每次服用3粒,一天4次,持續(xù)和資料2個月時間。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與血流指標,對患者臨床效果進行評估,若是患者不存在明顯癥狀,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則評判為治愈;若是患者癥狀取得明顯好轉,各項指標漸漸恢復到正常,則評判為顯效;若是患者癥狀與指標都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則評判為無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利用SPSS22.0給予數(shù)據計算,采t、χ2檢驗,以(_x±s)(n/%)進行表示,若P<0.05,則表示數(shù)據有差異。
2 結果
2.1患者血液流變學情況比較 從表1數(shù)據可見,實施治療后,研究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與纖維蛋白原指標均要低于參照組,且P<0.05,差異顯著。
2.2患者腦血流指標比較 實施治療后,研究組收縮峰值血流速度為(48.51±6.54)cm/s,平均血流速度為(42.87±5.74)cm/s;參照組收縮峰值血流速度為(31.25±4.68)cm/s,平均血流速度(34.29±5.12)cm/s,對比后,顯然研究組腦血流指標要優(yōu)于參照組,具有顯著差異(t=14.7138、7.6474,P<0.05)。
2.3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實施治療后,研究組47例患者中,治愈患者有20例,顯效患者有2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74%;參照組47例患者中,治愈患者有17例,顯效患者有21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0.85%;對比后明顯發(fā)現(xiàn),研究組總有效率遠遠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χ2=5.0449,P=0.0246),并且兩組患者都沒有出現(xiàn)明顯毒性癥狀反應,安全性較高。
3 討論
慢性腦供血不足通常是由于人們大腦血液供應上存在異常障礙而導致局部腦組織發(fā)生缺氧與缺血等癥狀,最終造成患者出現(xiàn)大腦功能性障礙表現(xiàn)。經過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腦供血不足發(fā)病原因與大腦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病變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并且體內血液粘稠度、血流動力學等變化也可能會引發(fā)疾病[2]。因此當前臨床治療主要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營養(yǎng)神經細胞等為治療原則,較為常用的藥物有氟桂利嗪膠囊與腦心通膠囊。
氟桂利嗪膠囊屬于一種鈣通道拮抗劑,可以有效對細胞外鈣離子擴膜運輸進行抑制,進而對細胞內鈣離子含量進行適當調整,同時該藥物對患者腎上腺素與兒茶酚胺等活性物質具有明顯抑制作用,所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平滑肌痙攣情況,有利于促進腦血管擴張,最終充分發(fā)揮調節(jié)腦部血流的重要功效。腦心通膠囊則屬于一種中成藥劑,主要是由地龍、黃芪、當歸、丹參、赤芍、桂枝、紅花與全蝎等多種中藥組成,治療主要遵循養(yǎng)氣活血與化瘀通絡為首要原則,該藥物中,黃芪能夠補氣升陽,促使患者元氣充盛,實現(xiàn)氣行則血行重要效果;赤芍、地龍與丹參等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患者疏通淤阻;桂枝與牛膝等則可以有利于溫經通脈,去除淤血;全蝎與地龍能夠幫助患者通絡鎮(zhèn)經活血,諸多中藥聯(lián)合共用則可以起到醒腦祛瘀與舒經活絡的重要效果,并且患者在服用后能夠具有一定的陣痛效果,同時腦心通膠囊與氟桂利嗪膠囊聯(lián)合治療患者所具有的效果會更加顯著[3]。由結果可見,研究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與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流變學指標都要優(yōu)于參照組,并且患者收縮值血流速度等腦血流指標也優(yōu)于參照組,治療有效率比參照組高,均P<0.05,差異顯著。這也說明氟桂利嗪與腦心通膠囊聯(lián)合治療效果比單單給予氟桂利嗪治療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且?guī)椭颊呦嚓P指標快速恢復正常,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所具有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接受氟桂利嗪膠囊聯(lián)合腦心通膠囊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更為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有利于患者治療與預后恢復,值得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莉, 楊同聚, 王玉秋, 等. 榮腦通絡益智顆粒配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對慢性腦供血不足認知功能的影響[J]. 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 2018, 40(5): 394-397.
[2] 楊梅, 蒲曉, 張倩, 等. 丁苯酞氯化鈉、腦心通膠囊聯(lián)合丹參酮ⅡA磺酸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8, 17(2): 148-151.
[3] 石鶯, 彭漢芬. 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聯(lián)合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15):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