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麗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是魂,國無魂不強,人無魂不活。課堂有了文化,也就有了魂。本文以語文課堂教學中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線,結合班級特點,開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活動型教學模式探究。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美育;蒙以養(yǎng)正
活動理論依據: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領域。根據心理學原理。小學是人生的起點,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童蒙養(yǎng)正,扎根教育,向下扎根,向上結果。
活動意義與價值:“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德育建設,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建設活動為主線,可以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人格修養(yǎng),對學生智慧能力發(fā)展、人文品格的培養(yǎng)有推動作用。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學生又好又快地成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而這些都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民族復興的強大凝聚力。
活動內容與載體:
一、悅享經典,滋養(yǎng)學子人文情懷
1、書香浸潤靈魂,開展“五個一”活動。每日一詞,每日一句,每日一篇優(yōu)美文章,每周一首毛澤東詩詞,每兩月一本名著,如《海底兩萬里》、《綠山墻的安妮》、《窗邊的小豆豆》、《愛的教育》、《名人傳》。寒暑假閱讀《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名著。讀完撰寫讀后感,舉辦讀書分享會。
2、文化滋養(yǎng)個姓,誦讀百家經典。小學一年級首讀《弟子規(guī)》,養(yǎng)成好習慣。時間安排晚自習,周二、周四、周日的6:45到7:20,誦讀《大學》,《大學》教我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讀《中庸》告訴我們執(zhí)中守正,因時制宜;讀《老子》教我們無為而治,明道修德;讀《孝經》讓我們敬畏生命,孝敬父母;讀《孟子》養(yǎng)浩然正氣……好的經典一定是人生的教科書,它所呈現的生命形式與人生內容,正是我們體悟生命省視人生的鏡子。
3、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每周三次開展課前五分鐘講演活動,主題圍繞“我心目中的明星”展開。如果是新學期,還可舉行“新學期新目標”的活動,榜樣引領學生前進,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前進。
4、孝敬父母,學會感恩。活動準備誦讀《孝經》、《弟子規(guī)》、《二十四孝故事》。此活動持續(xù)時間長,貫穿整個小學。有關于家和萬事興的征文比賽,有關于學會感恩的演講比賽,有關于父母之愛的詩朗誦,有一封家書書信比賽,有每月一次家務勞動視頻打卡活動,有給父母舉辦一次生日會活動,這些活動力求從思想上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從行動上指導學生熱愛父母、孝敬父母,進而擴展到尊敬師長尊敬長輩,感謝父母感恩同學感恩老師,讓感恩化作一種行動,融進學生的血液里。
二、主題課堂,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1、青山綠水,最美家鄉(xiāng)。談自然景觀,如屈原故里,昭君故里,三游洞,三峽大壩、民族風情以及了解其中蘊含的古典詩詞、名人故事。
2、吟詩誦文,且行且思。從友情、親情、愛國情等入手,依托《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20首》分組探究感受,并領悟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3、親近民俗,傳承文化。長陽文化三件寶(山歌、南曲、跳喪舞)、秭歸峽江船工舞、土家哭嫁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跨時空的古代文明與現代智慧的完美融合,震撼心靈。
4、揮毫潑墨,展現風采。每周一次書法課,請專業(yè)老師來班授課,抓好學生寫字常規(guī),發(fā)揮寫字特長生的正面作用,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尋訪紅色之旅奠基愛國之志
利用寒暑假舉辦研學旅行活動。走紅色經典路線:廬山,井岡山,瑞金,瓦窯堡,南昌“八一”紀念館,湖南韶山。行進途中高唱紅歌吟誦紅色詩歌。這樣能給學生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思想的啟迪?;匦:髸臃e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成人后肩負起新時期神圣而光榮的使命蓄積力量。
活動創(chuàng)建途徑和方法:老師率先垂范,利用課余時間帶學生學習《四書》、老子《道德經》、《三十六計》等經典著作,并深度學習。還可以邀請班主任老師(本人既是語文老師又是班主任)加入,將傳統(tǒng)文化進行班級管理與語文活動課堂融為一體。儒家經典人本思想治班,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以學生為本。法家思想治班,量化考評管理,每半月一考評,最末五位同學背誦毛澤東詩詞(背誦最多的同學頒發(fā)“偉人獎”);還可為班級做好事,勞動最光榮(頒發(fā)“助人為樂獎”)。月度前五名同學獎勵筆記本,期末領先的同學獎勵一本好書。賞不勸,謂之止善;罪不罰,謂之縱惡。有獎有懲,獎懲分明。道家無為思想治班,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容許犯錯,寬容他們的錯誤,錯誤是學生成長的代價,以無為達到無不為。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班級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到學生的血液里?;顒娱_展以晚自習和白天自習時間為主渠道,狠抓寒暑假時間,全面開展閱讀傳統(tǒng)文化經典活動,以人文化管理為抓手,指導活動順利開展,以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班會、班團活動、游學活動,讓學生思想得到浸潤升華。
活動開展所需支持由活動指導策劃組負責材料的收集、評比、整理,加強過程管理。每學期末發(fā)放成長紀念冊。還有美篇博客記錄過程及精彩瞬間,這個是前文漏掉的以文治課——書寫課史的環(huán)節(jié)。
結語: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潤物無聲,讓學生成為有大愛有大德有大情懷的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讓學生成為新時代最美麗的人。女生若窈窕淑女,溫潤如玉;男生若謙謙君子,才華橫溢。即語文課堂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