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殿全,蔡國鋒,宋玉娟,趙宇輝,莊 哲
(1.深圳市龍華區(qū)中心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10; 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3.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失眠是臨床常見的睡眠障礙。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我國失眠人群的發(fā)生率為55%[1]。失眠不僅會影響人們的工作、生活,還會引起多種代謝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2],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防治失眠具有臨床現實意義。在我國治療失眠障礙的主要方法有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和中醫(yī)藥治療[3]。針刺治療失眠多收到滿意的效果[4],是非藥物治療失眠的常用方法。筆者臨床上依據“調神”與“和胃”并治原則,提出調神和胃針法,并觀察其治療脾胃不和型失眠的臨床療效及血清中5-羥色胺(5-HT)、P 物質(Substance P,SP)水平的變化,并與傳統(tǒng)針刺法對照,目的在于完善失眠的方法學研究,為失眠的針灸治療選穴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選取符合失眠納入標準的患者60例,均為2017年12月—2019年6月于深圳市龍華區(qū)中心醫(yī)院門診就診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采用調神和胃針法)和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針刺法),各30例。其中治療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41.5±3.4)歲;病程1~240月,平均病程(3.3±1.5)月。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37.5±4.2)歲;病程2~192月,平均病程(3.8±2.7)月。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中醫(yī)診斷標準依據2012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不寐診斷標準[5];西醫(yī)診斷參照《中國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失眠診斷標準[6]。
①符合失眠診斷標準;②未使用精神藥物或已停藥2周以上者,每周失眠發(fā)生次數≥3次,病史持續(xù)1月以上;③18周歲≤年齡≤65周歲;④伴有脘腹脹悶、噯氣、惡心嘔吐、吞酸、大便異常、神疲體倦、食納減少、面色少華等脾胃不和證的表現;⑤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⑥PSQI總分>7分,AIS總分>6分。
①精神疾病導致的繼發(fā)性失眠;②合并嚴重心、腦、腎等疾??;③年齡<18周歲或>65周歲者;④藥物濫用者或依賴和長期飲酒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經常值夜班者。
①試驗期間發(fā)現拒絕繼續(xù)參與研究者,中途退出者;②入組后出現嚴重疾病影響治療者;③出現嚴重不良事件者。
選取四神聰、內關、神門、中脘、下脘、腹四神聰(位于腹部,以神闕穴為中心,前后左右各旁開1寸,共4穴)、足三里、三陰交,采用0.35 mm×40 mm針灸針,其中四神聰穴由前向后平刺進針,進針后行捻轉手法,捻轉速度200 r/min,每穴持續(xù)約1 min,神門穴逆著經脈循行方向斜刺進針,其余穴位直刺進針,采用平補平瀉法,針刺諸穴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參照由石學敏院士主編的《針灸學》[7],選取照海、申脈、四神聰、印堂、安眠、公孫、足三里、神門等穴,采用0.35 mm×40 mm針灸針,其中四神聰穴采用平刺進針、印堂穴采用提捏進針、其余穴位直刺進針,照海用補法,申脈用瀉法,余穴用平補平瀉法,針刺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不寐的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指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治愈:失眠消失,睡眠恢復正常或睡眠時間6 h以上,醒后精力充沛;②好轉:失眠明顯減輕,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③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改善。
PSQI量表[8-9]由美國匹茲堡大學精神科醫(yī)生Buysse博士等于1989年編制的睡眠質量評價的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該量表主要定量觀察和評價患者的主觀睡眠質量、睡眠紊亂、睡眠持續(xù)性、睡眠潛伏期、習慣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亂等方面。
AIS量表[10]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yī)學院Dan Sedmark教授于1985年設計,包括8個方面:入睡時間、總睡眠時間、比期望的時間早醒、白天身體功能、總睡眠質量、白天情緒、夜間蘇醒、白天思睡,每條從無到嚴重,分為0~3分4個等級??偡衷?分以上:失眠,AIS總分越高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于治療前、治療后第2天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中5-HT、SP水平,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檢測。
治療2個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0%(24/30),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PSQI總分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過2個療程治療,PSQI評分均顯著下降(P<0.01)。兩組比較,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兩組AIS總分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過2個療程治療,AIS總分均顯著下降(P<0.01)。兩組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I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5-HT、S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5-HT較治療前升高,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SP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SP水平比較
失眠,中醫(yī)稱之為“不寐”“不得臥”“目不瞑”。失眠是神志功能活動失常的表現,著名醫(yī)家李時珍指出:“腦為元神之府”,又“心主神明”,所以失眠與腦、心有著緊密聯(lián)系?!毒霸廊珪吩唬骸吧w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端貑枴つ嬲{論》云:“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断陆洝吩? 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比说乃吲c水谷、營衛(wèi)二氣及胃有關,胃為水谷之海,其處于“和”的狀態(tài)則可臥安[11]。《中藏經》曰:“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崩顤|垣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比麸嬍巢粷崱⑹仁撤矢屎衲?、飲食停滯、化生痰火、胃氣不和,也可致心神不安,造成不寐。根據五行生克關系,心為脾之母,脾胃又互為表里,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不和、化源不足,可子病及母,致心神失養(yǎng)而不寐。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思慮太過而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氣機不暢。又肝主疏泄,可調氣機,肝氣可乘脾,橫逆犯胃,致脾胃升降失?;蛐纳袷юB(yǎng)或肝郁化火,上擾心神,均可致不寐。人體的營氣、衛(wèi)氣均源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因此,脾胃可以影響到營衛(wèi)之氣的濡養(yǎng)和運行。衛(wèi)氣白天行在陽分,夜間行在陰分,衛(wèi)氣由陽入陰,人則入睡。若脾胃不和、樞機不利影響到衛(wèi)氣運行可產生不寐。脾胃不和多表現為脘腹脹悶、納少、嘔吐酸腐、大便異常等癥狀。失眠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胃腸功能受到抑制反過來又會加強交感神經的活動,加重失眠狀態(tài),從而出現惡性循環(huán)[12]?,F代針灸臨床從脾胃論治失眠亦取得較好療效[13-14]。
筆者以“腦為元神之府”“胃不和則臥不安”理論為指導,提出調神和胃針法,即在失眠的針刺治療上,“調神”“和胃”并治,意在為失眠的臨床針刺治療選穴提供參考,進而完善針刺治療失眠的方法學研究。本項目以脾胃不和型失眠患者為研究對象,并與傳統(tǒng)針刺對照,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評分及血清中5-HT、SP水平變化。治療組取四神聰、內關、神門、中脘、下脘、腹四神聰、足三里、三陰交等穴。四神聰穴為經外奇穴,具有安神益智、健腦調神之功效,且對睡眠調整具有特異性,即可以改善睡眠節(jié)律,又可提高睡眠效率[15];內關為手厥陰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可寬胸和胃、安神助眠;神門穴為心經原穴,具有安神寧心之功;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可調三陰經經氣,健脾化濕、疏肝益腎;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可健脾和胃;下脘穴屬任脈穴位,為足太陰與任脈之會。中脘可以和胃健脾、消食化滯、調理中焦,又為胃之募穴和八會穴之腑會;中脘、下脘并用主要功效為調理中焦脾胃之升降。針刺中脘穴對胃、腸功能調節(jié)療效顯著,針刺下脘穴可改善患者胃動力狀態(tài)并調節(jié)胃腸激素水平、縮短胃排空時間[16]。針刺中脘穴引起腦腸肽的釋放[17],腦腸肽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參與睡眠-覺醒的調節(jié)[18]。腹四神聰是筆者參照四神聰穴提出,位于腹部,以神闕穴為中心,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其中腹前神聰與水分穴重合,腹后神聰穴與陰交穴重合,具有調理胃腸、和胃安神之功。諸穴合用共奏調神寧心、健脾和胃之功?;颊呓涐槾讨委熀?,PSQI、AI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提示針刺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大腦與胃腸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薄智云教授認為針刺腹部穴位能使臟腑的功能得到很好的調節(jié),從而達到治療全身疾病的目的。通過針刺腹部這一人類的“第二個大腦”,刺激傳入到大腦皮層,從而分泌多種神經遞質并產生生物學效應,對失眠的治療也有重要作用[19]。腦腸肽是分布于中樞系統(tǒng)和胃腸道的肽類物質,參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胃腸道功能。睡眠障礙可能導致腦腸肽的異常分泌導致消化不良[20]。5-HT是睡眠與覺醒的樞紐之一,提高5-HT水平可以助眠[21-22]。SP為興奮性神經肽類物質,原發(fā)性失眠患者可能存在外周SP能神經元功能紊亂,其可能參與了原發(fā)性失眠的發(fā)病機制[23-24]。本研究結果表明調神和胃針法治療脾胃不和型失眠較傳統(tǒng)針刺法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并可以調節(jié)患者血清中5-HT、SP水平,即其治療失眠的機制可能與提高血清中5-HT水平和降低血清中SP水平有關,而針刺治療失眠的遠期療效和機理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