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秉輝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學生成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案例選取問題。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少不了案例的引入。教師選取的案例不能缺乏生活氣息,不能過于陳舊,要將實際生活中的忠、孝、仁、義、禮等各個方面都融入其中。案例的選取一定要具有針對性、價值性、教育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情感教育問題。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講,如果能夠引發(fā)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情感教育問題也是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生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情感變化比較大,影響情感的因素也比較多,如果教師能做好情感教育,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發(fā)展,進而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真實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課堂互動問題。
課堂教學不是單方面的教,也不是單方面的學,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因此,課堂互動問題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注意的問題之一。如果課堂上缺少了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課堂氛圍就會死氣沉沉,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靈活處理好課堂互動問題,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有效的解決措施
1.教師要具有課標意識、目標意識和問題意識。
課標意識是指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模式要緊隨課程改革,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將課標中的內容與規(guī)定融入課堂教學中,加強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教學能力。
目標意識是教師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充分的了解,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進行細化,并將其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社會生活講道德》時,可以將教學目標細化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分別為:知道尊重的含義,懂得尊重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和意義,知道在社會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能夠列舉尊重他人的實例,說明尊重他人的價值與意義,學會換位思考,欣賞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在生活中踐行尊重理念,能夠感受尊重帶來的良好心理體驗,尊重每個人。
問題意識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善于質疑,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具有問題意識時,設計的問題才具有針對性、教育性,進而引導學生不斷前進。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內容。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包含了大量的情感內容。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與潮流,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學能力。教師在教學前要對教材內容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案例的引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例如,教師在教學《做守法的公民》時,可以通過引入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的意識。
3.注重課堂的生成性與開放性。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互動的、生成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將教學重心放在交流互動與知識生成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當成朋友,充分利用一切機會,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與個性需求,進而根據學生的特點提出相關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互動。此外,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評價學生、指導學生、啟發(fā)學生,讓課堂成為一個高效、積極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案例選取問題、情感教育問題、課堂互動問題,在教學中要具有課標意識、目標意識和問題意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內容,注重課堂的生成性與開放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