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曉榮
【關鍵詞】 小學教育;學困生;激勵;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25.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6—0052—01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學習起始期,也是一個人整個學習生涯十分重要的奠基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目標都會在小學階段初步形成,這一階段的知識基礎對一個人將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小學階段,特別在農(nóng)村地區(qū)小學,受各種制約條件的影響,班級中往往會存在很多學困生,學困生的形成有眾多原因,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學校教育的因素。作為小學教師,一定要分析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認真分析每一位學困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讓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不讓一位學生掉隊,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學困生的成因
1. 家庭教育缺失或教育方法不當。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的養(yǎng)成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直接影響著每一個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期望。家庭教育的內(nèi)涵豐富,除了教給子女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等,學習方法和求知觀念也是其中重要的內(nèi)容,在農(nóng)村地區(qū),很大一部分家長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在學習方法上無法幫助子女,同時,很多家長由于農(nóng)活繁忙或外出打工,沒有太多時間關心子女的學習問題,部分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務工,無暇顧及子女的學業(yè),爺爺奶奶等長輩只是照看學生的生活起居和衣食住行,也無力在學習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2. 學校教育中教學方法存在不足。當前,很多農(nóng)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師范類科班出身的專業(yè)教師缺乏,很多教師都是通過招考等方式轉入教師行業(yè)。教學方法、專業(yè)素養(yǎng)、思維觀念和教育方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部分教師教學方式單一陳舊,課堂教學依然以教師為主導,用灌輸和說教的形式生硬地進行填鴨式教學,習慣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重復性練習,搞題海戰(zhàn)術。時間一長,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無法獲取真正有用的知識,學生的能力得不到開發(fā)和提升,僅僅為應付考試而學習,考試過后,學到的東西就會忘得一干二凈,導致部分學生厭學怕學,逐漸掉隊,成為學困生。
3. 缺乏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在很多農(nóng)村地區(qū),人們對學習和教育的觀念比較落后,近年來,由于受就業(yè)難等問題的影響,導致很多家長認為讀書無用,只是被動地讓學生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不重視教育。很多農(nóng)村學校學習氛圍不濃,在課后或課余時間,校園文化活動單一或缺乏,還有一些農(nóng)村小學或教學點甚至只剩十來個學生,學校沒有生機和活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生逐漸失去動力,從而出現(xiàn)學困生等問題。
二、學困生的轉化方法
1. 家校合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成為學困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對學習沒有興趣,無法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學生在學校里感到迷茫,不清楚學習的目的和目標。班主任或?qū)W科教師要準確掌握學困生之所以學困的原因,通過家訪、電話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教育,教給家長一些簡單的家庭教育方法,讓學生在周末和假期也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空間。讓家長提供一切便利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經(jīng)過長時間的家校合作,學困生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習也就有了動力。
2. 改變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不愛學習,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當引起的。在農(nóng)村小學,部分教師年齡較大,知識結構老化,也有一些教師不注重教育教學改革,長期延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使得部分學習能力弱、理解能力差或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學生無法理解教師所講內(nèi)容,加上家長無法及時在學習上給孩子查漏補缺,導致這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基礎不扎實,越學越困難。對此,教師應主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使課堂教學變得精彩紛呈,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困生的好奇心,用高超的教學藝術打造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針對學困生的特點,專門設計一些學困生能聽懂、學懂的專題練習或教學材料,因材施教,從而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的。
3. 采用激勵性評價,激發(fā)學困生學習動力。評價是教育的手段之一,激勵性評價能夠有效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做有心人,對于學困生所取得的點滴進步和小小的閃光點都要及時地予以評價,充分發(fā)揮激勵性評價的作用。讓學困生能夠在班級里得到同學的尊重和老師的欣賞,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這樣會極大地激發(fā)學困生的自信心,促使學困生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學困生一旦有了“我要學”的學習原動力,那么其學習成績就會一步一個臺階,不斷提升。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學習起始階段,學生一旦出現(xiàn)學習困難現(xiàn)象,必定會影響今后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通過不同策略,及時發(fā)現(xiàn)學困生,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關愛、鼓勵、幫助學困生,使他們走出困境,在今后發(fā)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編輯:楊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