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鋼琴集體課作為一種新的鋼琴教學形式,在激發(fā)兒童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節(jié)約教學成本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是普及鋼琴基礎教育的有效手段。本文著重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了如何開展符合兒童音樂心理發(fā)展的鋼琴集體課教學,以期為建立系統(tǒng)而完善的鋼琴集體課體系而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音樂心理學;兒童;鋼琴集體課
中圖分類號:J624. 1-4;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1-0082-02
一、前言
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開始更多精神層面的追求。很多家長樂于讓孩子學習藝術,提高自身素質。鋼琴學習的浪潮自改革開放以來,愈演愈熱。鋼琴教育歷經(jīng)了家庭作坊式、社區(qū)小店式、連鎖大型機構直至互聯(lián)網(wǎng)在線教育這么幾代的變革,已經(jīng)逐漸發(fā)展為一個產(chǎn)業(yè)。目前,這幾種形式的鋼琴培訓模式平行并存,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喜好人群的消費??墒?,“一對一”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在鋼琴教學中卻仍然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屬于模仿式教學法,是一種較為落后的教學法。而它之所以在鋼琴教學發(fā)展的幾百年中被保留下來,主要是由鋼琴教學的性質和目的所決定的。鋼琴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操作技能的掌握。鋼琴演奏中包含了很多復雜的操作技能,學習者想要很好地掌握這些技能就必須通過觀察教師的多次示范并模仿教師的動作。在學生模仿這些動作之后,教師又要及時地、經(jīng)常地糾正這些動作,給予學生相應的反饋。因此,模仿教學法使用的是一種示范——反饋——模仿不斷往復的循環(huán)過程,這種循環(huán)的密度(在這里筆者姑且稱之為“教學密度,,)可高可低,高的時候甚至每個動作都要反反復復進行許多次。(?正是鋼琴教學的這種性質導致鋼琴學習有較大的難度和一定的枯燥感。而此時,如若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目的定得過高,一味追求技巧的精準和拔高曲目難度就會導致“教學密度”的進一步增大,從而導致孩子對鋼琴學習產(chǎn)生厭煩甚至抵觸的情緒。這也是為什么學習鋼琴的孩子很多,而樂于學鋼琴的孩子卻很少的原因。
心理學家認為,彈奏鋼琴是信息加工的一個過程與結果,動作訓練是心理功能的外在表現(xiàn)。是個體心理系統(tǒng)登錄編碼的內部和外部信息。兒童心理主要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大腦和結構的功能得到突出的發(fā)展,以及進一步改善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這一時期是孩子們知識增長的重要階段,從感覺(聽覺、視覺等)的迅速發(fā)展可以看出。并且有意記憶逐年增強,擅長具體形象記憶,其心理過程和興趣、能力、意志、情感心理特征通過心理過程形成和得到發(fā)展。②
因此,兒童鋼琴教學要以音樂的審美感受為目的,激發(fā)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關注教學過程中兒童的心理變化和發(fā)展。
二、鋼琴集體課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優(yōu)勢
本文探討的教學對象是社會上希望通過學習鋼琴來了解音樂,提高審美修養(yǎng)的業(yè)余鋼琴學習者,他們年齡在5-8周歲,處于鋼琴學習的啟蒙階段或初級階段。對于這一類人群來說,由于教學目的與培養(yǎng)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有較大不同,使用模仿教學法的“教學密度”不會很大。
所以,這一階段的兒童完全可以用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形式來取代“一對一”的個別課教學。鋼琴集體課在兒童鋼琴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
(一)降低師生成本
鋼琴集體課可以安排四到八名孩子一起上課,由一名老師教授即可。由于學生處于啟蒙或初級階段,教師可以統(tǒng)一講授音樂基礎知識以及各種鋼琴演奏技巧。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完全有能力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并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鋼琴集體課既節(jié)約了教師的時間成本,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費用。老師在同等單位時間內的課時收入能得到提高,會更加用心地教學。學生家長的學費壓力大大減少,施加給孩子的壓力也會有較大緩解。教師、學生與家庭之間將建立起一種良好的鋼琴學習環(huán)境。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
鋼琴集體課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一對一”的教學環(huán)境,打破了沉悶的教學氣氛,有利于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tǒng)統(tǒng)一講解知識要點,設置游戲環(huán)節(jié),安排齊奏、輪奏、四手聯(lián)彈等多種演奏方式。
一方面幾個年齡相仿,程度相當?shù)暮⒆釉谡n堂上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學習的過程將變得輕松很多。
另一方面,只要教師引導得當,集體課還可以增強兒童之間的競爭意識,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暗示,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鋼琴學習過程步入良性循環(huán)。
(三)豐富教學內容
在傳統(tǒng)的“一對一”鋼琴教學中,教師通常是以講授法和示范法為上課的主要手段。教師講授的內容主要以基本練習、曲目為載體,將鋼琴演奏技巧、樂理知識、作品處理等內容傳授給學生。教師碰到什么曲子就講解與曲目相關的內容。通常,以這種方式傳授的內容都不夠系統(tǒng)、全面。而鋼琴集體課則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使多種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鋼琴集體課的課堂上,教師不僅只是講授鋼琴演奏技術技巧,還可以為孩子們講解樂理知識、音樂文化知識、簡單的曲式結構分析以及欣賞大量的音頻、視頻。孩子們長期在這樣的課堂熏陶下,不僅僅只會彈琴,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與能力將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
三、如何開展符合兒童音樂心理發(fā)展的鋼琴集體課教學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兒童鋼琴集體課一定要發(fā)揮它的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切忌上成多組“一對一”的傳統(tǒng)小課。因此,兒童鋼琴集體教學要講究課程進度的一致性、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教師在課前要認真?zhèn)湔n,制作好多媒體課件。課中,教師首先讓孩子們集中分組回課。不同于“一對一”的鋼琴課,集體課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提倡進行集體回課?;卣n的形式可以是齊奏、輪奏為主,個別回課為輔,總結學生的常見問題,再針對問題進行較短時間的練習。
其次,教師要就重要的音樂知識點與彈奏技巧進行集中講授,通過提問、討論、游戲等手段讓孩子們接受新的知識。然后,要給孩子們布置統(tǒng)一的作業(yè),并統(tǒng)一講解曲目的彈奏要點,講解完畢后可以留出一些時間進行課堂練習。教師通過課堂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彈奏問題,并給予個別指導,但指導時間不宜過長。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
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Jean Piaget)在其創(chuàng)立的“認知發(fā)展論”中指出:我們必須承認有一個發(fā)展過程的存在: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齡階段的兒童都能吸收的,我們應該考慮到每個年齡階段的特殊興趣和需要?!雹蹆和撉偌w課教學要尊重這種循序漸進的心理過程,優(yōu)化教學內容。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盡管很多人認為鋼琴演奏的技術技巧問題十分重要,但是它不應是鋼琴學習的全部內容。在兒童鋼琴集體課中應當插入動靜結合,寓教于樂的綜合性音樂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樂理知識與聽唱、視唱相結合,利用游戲、律動或者奧爾夫樂器來完成這些教學任務。教師在教授一首樂曲時,可以介紹一下該曲的背景知識以及它所表達的內容、情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表現(xiàn)作品。教師在挑選學習曲目時應以練習曲、小型樂曲為主,還可以搭配一些孩子們熟悉的影視作品、兒童歌曲,這樣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他們的內心。
(三)更新教學方法
“兒童頻繁地借助表象符號(語言符號與象征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重視外部事物,并憑借象征模式在頭腦里進行表象性思維。”④所以,兒童鋼琴集體課中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文化講解部分最好結合動畫視頻來呈現(xiàn),另外,在學習一些曲目時也建議教師除了自身示范以外,可以挑選一些優(yōu)秀的動畫音樂以供學生視聽。動畫賦予音樂以形態(tài)神韻,音樂給予畫面以生命活力,二者協(xié)同、共生的客觀聯(lián)系對應指向兒童主觀的心理內部結構,視覺呈現(xiàn)的方式拓展了音樂的表現(xiàn)途徑,為兒童提供了更為直觀和鮮明的音樂形象。⑤
瑞士著名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曾表示“人的身體就是一件最好的樂器。要想進行音樂方面的培訓,首先就要對人體展開培訓,因為這正是藝術的起源和根本”⑥。兒童在鋼琴學習中普遍存在節(jié)奏、節(jié)拍掌握不好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體態(tài)律動的教學方法使他們順利地掌握好一些常用的節(jié)奏。兒童在點頭、拍手、晃動身體等動作中,通過調整動作的速度來感受音符時值的長短,通過調整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來感受音符的強弱力度變化。兒童在體態(tài)律動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就形成了良好的音樂感受力。
在兒童鋼琴曲集體課中設置音樂小游戲環(huán)節(jié)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比如:在學習全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時,教師可以準備三個大的音符卡,分別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放在地上。然后教師唱:太陽,太陽,下山坡,小鳥,小鳥,快回窩。唱完后教師會彈出一個音符讓學生聽,聽出什么音符學生就跑到對應的音符上面去。孩子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就熟悉了這三種音符并能準確辨別他們的時值。
除了傳統(tǒng)的講授法、模仿法以外,在集體課的課堂中,教師要適時地、合理地加入動畫試聽、體態(tài)律動與音樂游戲等更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在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學習鋼琴演奏,學習音樂知識,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兒童鋼琴集體課作為一種新的鋼琴教學形式,在激發(fā)兒童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節(jié)約教學成本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在普及鋼琴基礎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兒童鋼琴集體課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需要建立系統(tǒng)而完善的體系。筆者愿與各位同仁一道為普及鋼琴基礎教育貢獻綿薄之力!
注釋:
①李民.鋼琴集體課教學法(一)[J].鋼琴藝術,2011(05).
②林泳海.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04):56.
③(瑞士)皮亞杰,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傅統(tǒng)先(譯).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76.
④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1.
⑤宋曉茹,馬東風.動畫音樂與兒童早期音樂心理發(fā)展的關系研究[J].人民音樂,2016 (06):76.
⑥周險峰,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在少兒鋼琴教學中的運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趙婷(1981-).女,碩士,湖南城市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音樂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