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課融合路徑探析

2020-10-20 18:49周紅鞏倩倩
電化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關鍵詞:融合路徑高校思政課新媒體技術

周紅 鞏倩倩

[摘? ?要] 高校思政課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正確研判新媒體技術對高校思政課的影響,全面分析兩者融合的具體路徑,增強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有效性。文章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立足高校思政課這一邏輯起點,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三大環(huán)節(jié)為主線,在教學內容的導入、表達和呈現(xiàn)上研究具體融合路徑,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性;探索“線上+線下”、多院聯(lián)動和校際協(xié)同的多樣化教學組織形式,增強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分析“顯性+隱性”“直接+間接”“近期+遠期”的教學評價體系,增強高校思政課的科學性。

[關鍵詞] 新媒體技術; 高校思政課; 融合路徑;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3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周紅(1964—),女,浙江桐廬人。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zhouh701@126.com。

一、引? ?言

新媒體技術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必然產(chǎn)物,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發(fā)展的各領域。高校思政課作為一門與時俱進的人生成長課,離不開新媒體技術。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1],這一論述明確了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必要性。首先,從學生成長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胃口”。目前,“00后”已成為大學生主體,新媒體技術成為伴隨這代人成長的顯著標志,他們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都深深打上了新媒體技術的烙印,因此,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課融合成為適應學生需求的必然選擇。其次,從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社會要求來看,一方面,新媒體技術應用的廣泛性和滲透性要求高校思政課與其融合,以此實現(xiàn)教育技術的與時俱進,提升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課必須適應新媒體技術給大學生帶來的信息甄別、價值評價等問題,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有效性。最后,從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來看,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課融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信息篩選、價值評價等能力,由此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自由全面發(fā)展。高校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種好責任田,守好主陣地”,就需要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重要環(huán)節(jié)融入新媒體技術,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感染力、親和力和影響力。

二、借用新媒體技術增強教學內容的時代感

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2]高校思政課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形式與政策”五門課程構成,這五門課程政治性強、思想性強、理論性強,借用新媒體技術在教學內容導入上吸引學生、教學內容表達上打動學生、教學內容呈現(xiàn)上感染學生,增強教學內容的時代感,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入耳、入腦、入心。

(一)教學內容導入采用新媒體信息

教學內容導入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關乎教學內容的展開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容的理論課,如何吸引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成為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問題。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離不開互聯(lián)網(wǎng)、自媒體平臺、電子產(chǎn)品等新媒體,使用新媒體成為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顯著標志。因此,在思政課教學內容導入上,教師就要采用新媒體信息以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

一方面,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信息收集整合工作,了解學生思想活動狀態(tài)。“教育者要善于在紛紜復雜的問題或矛盾中,把握關鍵問題,找出一定時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3]。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學生經(jīng)常瀏覽的網(wǎng)站、喜歡的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絡視頻等了解學生平時的活動狀態(tài),在教學內容導入上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新媒體信息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關注新媒體上的熱點問題。新媒體平臺上各類信息混雜,加上西方大規(guī)模的文化滲透,主流價值觀與非主流價值觀并存,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認識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很容易被新媒體平臺上的不良信息誤導,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充分認識這一新變化、新形勢,主動占領輿論陣地,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發(fā)表觀點,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社會歷史發(fā)展問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二)教學內容表達使用新媒體語言

“話語是思想的‘外衣,是思想掌握群眾的‘酶?!盵4]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我們黨就十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轉換,毛澤東思想在話語的表達上以通俗的言語解釋深刻的道理,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的啟迪。思政課要講進學生心里,就需要掌握講課語言藝術,高校思政課理論性強,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因其涉及的內容廣、范圍大、難度深,部分概念深奧、內容抽象,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善于用學生聽得懂、感興趣的語言傳遞思想、講解理論。

進入新媒體時代,網(wǎng)絡語言充斥在學生日常生活中,這些網(wǎng)絡語言因形象、調皮、活潑等特征吸引了廣大學生。思政課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渠道,在教學內容表達上要與時俱進,不能靠原理說原理、就理論講理論,在合理使用新媒體語言的基礎上,全面分析網(wǎng)絡語言在學生群體中受歡迎的原因,進而創(chuàng)造能打動學生心弦的思政課教學語言。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探索話語轉換:一是借鑒新媒體語言的生活性特點,實現(xiàn)理論語言向生活語言的轉換;二是借鑒新媒體語言的交互性特點,實現(xiàn)教師單向講到師生互動講的轉換;三是借鑒新媒體語言的生動性特點,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語言的藝術化。

(三)教學內容呈現(xiàn)融合新媒體技術

新媒體技術與思政課融合要想避免融合異化問題,就要明確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載體,其目的是完成教學目標。利用新媒體技術呈現(xiàn)教學內容不是片面地播放影視資料、專家講座等,而是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教師講述的內容形象化、生動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感染力,提升思政課的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不能過分依賴新媒體技術而忽視自己教育者的地位,同時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內容呈現(xiàn)中來。例如:引導學生收集他們在網(wǎng)絡上感興趣的視頻、點擊率高的信息,在課堂上呈現(xiàn)展示,教師引導分析,構建師生共同參與、多形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新媒體課堂。

目前,隨著人工智能、VR技術的發(fā)展,利用新媒體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部分有條件的高校開發(fā)了思政課沉浸式VR體驗,讓學生更為直觀地體驗教學內容。但是,各高校發(fā)展基礎和條件不盡相同,教師對新媒體技術運用的水平也參差不齊,因此,在具體的融合方式上,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學?,F(xiàn)有成熟的新媒體技術;二要加強對教師新媒體教學技能的培訓,讓教師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進而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的新媒體化;三要引導學生參與,當代大學生對使用新媒體技術更感興趣、更有經(jīng)驗,要充分發(fā)揮學生這一優(yōu)勢,組織學生參與多媒體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實踐操作,進而提高學生參與思政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師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

三、依托新媒體技術實現(xiàn)教學

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新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面對面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為探索多樣化的教學組織提供了現(xiàn)實可能。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指向,而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單靠思政課很難一次性實現(xiàn)徹底的教育,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貼近學生習慣,更有利于占領網(wǎng)絡輿論陣地,進行滲透式教育;建立院系交流平臺,有利于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創(chuàng)建校際協(xié)作平臺,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打造精品思政課。

(一)建立“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組織形式

隨著慕課的出現(xiàn)和推廣,開展線上教學成為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組織的新模式。線上教學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安排隨時隨地學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符合自己學習習慣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選擇,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線上討論區(qū)、彈幕等表達、交流、討論的新渠道受到學生的歡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思政課的優(yōu)點進一步彰顯,教育部社科司、人民網(wǎng)聯(lián)合舉辦“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5]、天津大學探索出“線上慕課+直播專題+互動答疑”的“互聯(lián)網(wǎng)+思政課”[6]、華中師范大學在年輕人喜歡的嗶哩嗶哩平臺上推出“‘疫起愛國·云上‘青”線上思政課[7]等,廣大思政課教師以疫情真實故事講述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在線上進行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彰顯了思政課的時代性和現(xiàn)實性。

線上教學豐富了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明確線上教學不是把線下課堂搬到網(wǎng)絡上,而是在網(wǎng)絡上進行教學,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網(wǎng)絡化,吸引學生關注,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目標。線上教學因其技術發(fā)展的限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網(wǎng)課教學中教師不能真實掌握學生學習、聽課的狀態(tài),教師也不能根據(jù)學生具體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擴展或者深入解讀。所以,線上教學不能代替線下教學,線下課堂因為面對面的特點,學生和教師之間更容易產(chǎn)生知識、情感的共鳴,教師也能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反應對某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因此,在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與時俱進開發(fā)線上教學課程,利用線上課程的優(yōu)勢,傳播馬克思主義偉大真理、講好中國故事,主動占領網(wǎng)絡輿論陣地,同時提升線下課程質量,改變學生對高校思政課的刻板印象,線上線下同步發(fā)力,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有效性。

(二)建立多院聯(lián)動的全方位教學組織形式

高校思政課是對于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纳鐣髁x時代新人的重要課程。但是,學生思想品格和政治素質的提高是各方面合力作用的結果。從學生思想政治的現(xiàn)實狀況來看,需要持續(xù)性的教育來解決學生不斷發(fā)展變化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從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因素來看,宏觀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大眾傳媒,微觀的家庭、學校、社會組織、社區(qū)及同輩群體都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因此,高校思政課除了要做好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理論教育外,還要全面考慮學生所處的校園環(huán)境,聯(lián)合其他學院,探索“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專業(yè)課教師”的全方位育人教學組織形式,構建思政大課堂。

利用新媒體技術將輔導員納入思政課教學中。一方面,建立思政課教師與各院系輔導員溝通交流的平臺,高校輔導員隊伍分布在不同學院,部分高校因校區(qū)的劃分,學院與學院之間相距較遠,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新媒體交流平臺,能夠暢通交流,思政課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輔導員也能掌握到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更好地發(fā)揮滲透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輔導員與學生密切接觸,掌握了學生各方面的活動信息,利用新媒體技術分析輔導員掌握的第一手資料,為思政課課堂教學提供真實有效的教學資源。

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專業(yè)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專業(yè)課在高校大學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專業(yè)課教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及人生規(guī)劃,對學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方面,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分類整合各類教學資源,有利于專業(yè)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政課內容,鞏固思政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專業(yè)課教師進行浸潤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秀做法、成功經(jīng)驗進行宣傳,鼓勵更多的教師立足自身教學實際探索新方法,實現(xiàn)“三全”育人。

(三)創(chuàng)建校際協(xié)同教學組織形式

目前,網(wǎng)絡思政課程的開發(fā)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傳統(tǒng)思政課堂,豐富了思政課的教學組織形式。但是,目前大多數(shù)的網(wǎng)絡思政課程還是以學校為單元,對學生尤其是本校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大。因為本校學生在實際課堂中已經(jīng)聽過相關教師的課程,很難吸引學生再次點擊聽取;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共享性、豐富性的特點,學生可以在線選擇更具優(yōu)勢的網(wǎng)絡課程;網(wǎng)絡思政課程的開發(fā)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各高校發(fā)展水平高低不同,盲目開發(fā)網(wǎng)絡課程不僅浪費人力財力,也會因為質量差影響學生對網(wǎng)絡思政課的看法。因此,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校際協(xié)同教學,合作開發(fā)高質量的、學生喜歡的網(wǎng)絡思政課尤為重要。

首先,組建多校教師參與的教學共同體,充分發(fā)揮各校教師的教學優(yōu)勢。例如:師范類大學教師可以對課堂教學設計等教學方法提出建設性意見;理工類大學教師可以提供技術支持;綜合性大學可以邀請著名專家、學者等。教學共同體教師齊心參與、分工合作、強強聯(lián)合,精心打造高品質的高校網(wǎng)絡思政課。

其次,充分借助網(wǎng)絡環(huán)境。例如:借助直播教學平臺、網(wǎng)絡課程論壇等組織多校學生共同學習,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吸引學生興趣。

最后,協(xié)作分工管理網(wǎng)絡思政課平臺,不斷優(yōu)化運行,做到網(wǎng)絡思政課程資源的最大化使用,為后期思政課教學評估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奠定基礎。

四、利用新媒體技術實現(xiàn)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教育活動本身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否達到這一目的,需要進行科學的評估[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表現(xiàn)形態(tài)復雜,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顯性+隱性”“直接+間接”“近期+遠期”的教學評價體系,發(fā)揮好評價對思政課的激勵作用。

(一)利用新媒體建立“顯性+隱性”的教學評價體系

高校思政課顯性的效果評價是學生期末考核是否合格,是否達到完成課程學分的要求。大多數(shù)高校期末考核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構成,期末考試采用紙質化的考試方式,評價標準具有客觀性、易操作等特點,不同的教師對平時成績也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方法,有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確定了明確的平時成績考核指標,這種考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知識化掌握程度,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結合理論形成行動自覺。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要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2]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隱性評價體系,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實踐活動,高校可以依托校園一卡通伴隨性地記錄學生的各類行為數(shù)據(jù),如學生借閱書籍情況、圖書館學習情況、校園消費情況等,合理分析學生的實際行為,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的隱性教學評價。同時,根據(jù)評價結果分析考核成績與具體行為之間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升日后思政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二)利用新媒體建立“直接+間接”的教學評價體系

高校思政課的直接評價體現(xiàn)為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及與之相關的實踐活動的評價,這種評價與思政課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思政課教師容易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形成直接的評價。然而,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其教學效果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其他課程的學習、人際交往、矛盾處理等都間接反映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利用新媒體技術結合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方法,如系統(tǒng)分析模式、行為目標模式、決策模式、目的游離模式、文藝評論模式等[8],同時,可以結合現(xiàn)代教育測量學中的操行加減評分法、積分測評法、品德情境測評法等實現(xiàn)對思政課的間接評價。新媒體技術結合現(xiàn)代教育評價方法時要注意適度原則,結合教育對象和學校自身實際情況,形成真實反映學生內在思想道德品質的新媒體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和指標不能太細、過多,否則會降低操作性,要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在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體系中準確反映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質水平。

(三)利用新媒體建立“近期+遠期”的教學評價體系

馬克思曾指出:“人們按照自己物質生產(chǎn)率創(chuàng)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chuàng)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所以,這些觀念、范疇也同它們所表現(xiàn)的關系一樣,不是永恒的。它們是歷史的暫時的產(chǎn)物?!盵9]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思政課教學評價作為一種觀念評價活動,受到社會歷史發(fā)展條件的客觀制約,同時評價活動的發(fā)生滯后于思政課教學實踐,而思政課教學是一門持續(xù)推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因此,需要利用新媒體技術探索建立“近期+遠期”的教學評價體系。例如:利用新媒體技術開發(fā)線上大學生成長記錄平臺,學生一人一個賬號,進入賬號可以將教學目標、學生的自我期待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科學分析目標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可行性建議,一方面,學生隨時進入記錄平臺可以實時看到自我期待與自我活動之間的差距,有利于自我調整,激發(fā)學生進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階段性評價與遠期評價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產(chǎn)生刺激作用,學生可以利用評價反饋的信息,促進自身發(fā)展。

五、結? ?語

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課融合是講好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必然要求,對兩者融合路徑的探析,有利于明確融合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現(xiàn)實教學提供參考;有利于明確兩者融合的立足點,即立足不同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有效性;有利于明確思政課教學目標,形成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為思政課教學持續(xù)性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課融合方法的實施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機制,為兩者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加強學校與新媒體技術部門的聯(lián)系,為兩者融合提供有力支撐。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全面分析了現(xiàn)階段我們辦好思政課的基礎、條件,相信在基礎、條件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會越辦越活、越辦越好,將理論講進學生心坎里并外化于行,從而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2]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EB/OL].[2019-03-19].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982234.

[3]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9,136.

[4] 練慶偉.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網(wǎng)絡傳播的話語演進[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66-69.

[5] 5000萬人次觀看直播一堂特殊的思政課[EB/OL].[2020-03-10].http://www.moe.gov.cn/s78/A13/moe_773/202003/t20200310_429638.html.

[6] 天津大學:虛擬仿真技術鍛造思政“金”課 將學習獲得感作為衡量教學成效“金標準”[N].中國青年報,2020-03-30(01).

[7] 華中師范大學惲代英青年講師團打造思政第二課堂[EB/OL].[2020-03-29].http://www.xbjcyc.cn/xueke/137479.html.

[8] 劉本固.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8.

[9]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An Analysis of Fusion Path between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Hong1,? GONG Qianqian2

(1.College of Marxism,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2.College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study and judge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specific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guided by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ased on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s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line, and studies the specific fusion path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express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o enhance the contemporary nature of the courses. Moreove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s of "online and offline", multi-school linkage and inter-school coordin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ourses, 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with "explicit and hidden", "direct and indirect" and "near-term and long-term" nature for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courses.

[Keywords] New Media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sion Path; Teaching Practice

猜你喜歡
融合路徑高校思政課新媒體技術
傳統(tǒng)商貿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供應鏈模式比較及融合路徑研究
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融合的路徑研究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網(wǎng)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差異性與相通性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淺析網(wǎng)絡直播平臺的發(fā)展
来安县| 勐海县| 疏勒县| 商洛市| 县级市| 恩平市| 罗源县| 丹寨县| 永兴县| 定边县| 南昌市| 连州市| 阿克陶县| 黄浦区| 中西区| 芷江| 怀来县| 清河县| 通渭县| 太白县| 台中县| 余庆县| 河池市| 马鞍山市| 玉龙| 蚌埠市| 邢台市| 东方市| 昌黎县| 西充县| 砀山县| 隆德县| 乐平市| 志丹县| 鸡西市| 连城县| 乐安县| 松滋市| 长泰县| 苏尼特左旗|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