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 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也是如此。有效的課堂導入像磁石一樣,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那么,在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yīng)該運用哪些教學技巧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魅力呢?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討了新課導入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法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12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4-0037-02
古人把文章的好開頭稱作“鳳頭”,意在強調(diào)開篇的重要性。寫作如此,課堂教學也亦然。巧妙的導入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課堂氣氛,啟迪學生的思維。
縱觀如今的課堂導入?yún)s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有的教師為了導入新課,片面追求華麗的形式,課堂上熱衷于使用多媒體課件,又是讓學生看視頻,又是搞表演,有的甚至讓學生把十八般武藝都帶到了課堂。這樣的導入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大大削弱了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悟,脫離了對文本的研讀和體會,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走出誤區(q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地設(shè)計導入環(huán)節(jié),讓課堂教學的開端“一石激起千層浪”,獲得先聲奪人的良好效果。
一、設(shè)置懸念,讓課堂高效而有魅力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庇辛藛栴}的驅(qū)動,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tài),課堂教學就能少走彎路,更加有魅力,更加高效。上課伊始,教師設(shè)置懸念式的導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例如:《魚游到了紙上》這個課題是課文的文眼,它本就容易引起讀者的思考,教學一開始,教師就要讓學生讀題質(zhì)疑,學生的問題接連不斷:魚游到紙上要干什么?魚為什么會游到紙上來呢?它不是應(yīng)該生活在水里嗎?是誰讓魚游到了紙上?魚是怎么游到紙上的?教師并不急于解答,而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和感受朗讀課文。這樣一來,學生被好奇心驅(qū)使,便不由自主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又如:在教學《竊讀記》時,教師直接揭示課題,在學生讀題時發(fā)問:“第一次讀到課文題目時,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學生不約而同地切中文章的重點:竊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竊讀?作者是如何竊讀的?這種看似簡單的設(shè)疑導入方式實則實用高效,能直奔課文中心,用一個又一個的疑團制造懸念,通過設(shè)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情不自禁地加入新課學習的行列中去,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再如: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讀題后說說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學生都感到奇怪,腦海里冒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老屋為什么總也倒不了呢?老屋里隱藏著什么秘密呢?像這樣題目是文眼的課文還有很多,教師都可以采用這種設(shè)置懸念的導入方式,引導學生順著“文眼”這根藤去搜索,就可以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從而開展課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捕捉生活,讓課堂精彩靈動
在教學中,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就會為導入注入鮮活的力量,讓課堂精彩靈動。 課堂教學是千變?nèi)f化的,即便教師精心備課,也會遇到一些課前無法預(yù)料的事情,全不在教師的掌握之中。如果老師能機智地把握課堂隨機生成的動態(tài)信息,便能讓導入與新課教學無縫銜接。
例如:課前,教師正好在分發(fā)新的作業(yè)本,可是由于班長一時馬虎竟把本數(shù)數(shù)錯了,本子少了一本。這可怎么辦呢?就在大家猶豫的時候,班上平時出了名的淘氣包竟把自己的作業(yè)本讓給了前桌的女同學,這時教師大力地表揚了他。突然,教師靈機一動,今天要教的不剛好是《給予是快樂的》這一課嗎?于是教師順勢而導,問這位女同學:“接受了別人的幫助,你快樂嗎?”她靦腆地點點頭,用臉上幸福的表情給出了滿意的答案。根據(jù)教材和課堂的實際情況,教師靈活處理,喚醒學生的快樂回憶,與課文中小男孩的獨特感受作對比,引出了課題。在理解題目中“給予”一詞的基礎(chǔ)上,教師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得到別人贈予的禮物是開心快樂的,可是付出、給予別人東西又怎么會是快樂的呢?”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不著痕跡地把學生引入課文,引向新知,讓新課教學水到渠成。
又如:九月份開學天氣很炎熱,但校園的涼亭頂上布滿爬山虎陰涼極了,教師和學生都愛去那兒。一天下課,教師也走進涼亭,爬山虎郁郁蔥蔥的模樣一下子吸引了教師的眼球,于是拿出手機拍照,學生見到了,都圍上前和教師一同駐足觀賞。教學《爬山虎的腳》一文時,教師特意把那天拍下的照片制作成幻燈片,引導學生說說校園里的爬山虎。對身邊熟悉的事物,學生津津樂道,興致勃勃,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有了這樣的鋪墊,學生學習起新課來自然興趣高漲。
再如:教學《開國大典》時恰逢國慶,課前教師引導學生收集建國70周年閱兵式的相關(guān)照片,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照片,結(jié)合這一時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跋冗M的裝備,英武的將士,讓人心潮澎湃。”“有力的步伐,響亮的口號,讓人熱血沸騰。”“厲害了我的國!這支威武之師讓國家繁榮穩(wěn)定,人民幸福安康?!睂W生紛紛表示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是啊,多么震撼人心的畫面!強大的中國正闊步走來,英勇的中國人民正昂首向前。孩子們,70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慶典禮又是怎樣的呢?”在教師的激情導語中,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三、借助故事,讓課堂妙趣橫生
故事以其生動的情節(jié)、口語化的語言和貼近生活的選材深深吸引了一大群人,不論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還是活潑可愛的孩童,一提到故事大家都興趣盎然。
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動力之源,而小學生對故事更是有著特殊的興趣。教師應(yīng)緊緊抓住學生這個心理特點,利用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有了興趣這個最好的老師“領(lǐng)進門”,學生學習起來才會更有積極性。課堂因為有了故事的加入,更顯生動有趣。
例如:在教學《鯨》時,教師設(shè)計了以下導語:有一天,海洋里要舉行魚類運動會,魚兒們都興高采烈地準備參賽。一只小鯨聽說了這個消息心里暗暗高興:“哈哈,我去參賽,桂冠非我莫屬!”于是,它迫不及待地向賽場游去。不料,它剛到賽場門口,守門大將龍蝦就揮起大鉗子擋住了它的去路:“你沒資格入場,你不屬于魚類!”小鯨生氣地叫嚷道:“憑什么?我的名字叫鯨魚,怎么會不是魚類?”它傷心極了,一邊哭一邊往家里游去,它想找媽媽幫忙理論。同學們,你們能替鯨媽媽給出滿意的答案嗎?就這樣,教師利用有趣的故事成功地把學生引入文本,讓這篇原本枯燥的說明文頓時生動了不少。
又如:在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教師設(shè)置這樣的故事進行導入: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人影躥進了擺設(shè)著珍貴文物的博物館,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物讓他興奮不已,他瞅準了一幅掛在玻璃框里的字畫準備下手。沒想到,他的手剛輕輕地觸著玻璃,耳邊就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博物館里的保安立即趕來,將小偷一舉捉獲。大家是不是覺得奇怪,這是什么玻璃呀?為什么一觸碰它就發(fā)出警報聲呢?這就是一種新型玻璃。
以上兩個教學案例的導入有教師的娓娓道來,有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不是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wù),是為整節(jié)課的教學做鋪墊的。教師用短小精悍的故事導入,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成功“俘獲”他們的心,讓學生們帶著閱讀期待和求知沖動,興致勃勃地投入課堂學習。
四、回顧經(jīng)典,讓課堂返璞歸真
語文姓語名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課堂導入不能“作秀”,應(yīng)體現(xiàn)“語”和“文”的本色。泱泱華夏五千年,流傳著不少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詩文,它們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這些智慧的結(jié)晶是學習語文最好的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回顧與文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經(jīng)典詩文,讓語文課堂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
例如:在教授《翠鳥》一課時,教師課前請學生朗讀《鳥》這首古詩,然后談話導入:那留在鳥巢中嗷嗷待哺的小鳥,正在奉勸人們千萬不要打鳥,它們正等著自己的母親趕快回家呢!世上的鳥兒有許許多多,今天來了一種鳥,它名叫翠鳥。翠鳥又名藍翡翠、釣魚郎,可見它是一種怎樣的鳥?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它羽毛顏色一定很好看,有的說它像翡翠一樣漂亮,有的說它釣魚本領(lǐng)高超。見學生興趣正濃,教師即刻展示了翠鳥的圖片,學生不由贊嘆:“好美??!”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翠鳥的羽毛顏色大都是綠色的,所以名字帶翠。有了直觀的認識,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再讓學生帶著感情讀題目,學生讀起題目來自然煽情、投入。而后教師順勢而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看作家菁莽是怎么寫翠鳥的?就這樣,通過讀古詩,解題、朗讀的方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漸入佳境。這樣的導入務(wù)本求實、語文味濃,沒有華麗修飾,沒有裝腔作勢,浮華汰盡,留下的只有質(zhì)樸深刻的扎實訓練。
又如:在教學《古人憶讀書》一文,上課剛開始,教師就讓學生回憶積累過的和讀書有關(guān)的名言,一時間小手林立,學生大腦中的記憶儲備都調(diào)動起來,在學生溫習了舊知識后,教師很自然地導入今天的新課:歷朝歷代的人對讀書都很重視,今天就一起來學一篇新課《古人憶讀書》。
再如:在教學《四季之美》時,教師也可以這樣導入,讓學生說說課外積累的有關(guān)四季的詩句或成語,這種導入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操作簡單,貼合實際,既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合理運用積累的知識,又彰顯了語文教學的本色。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式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但無論教師采用哪種方式都是為了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讓他們用飽滿的情緒自覺主動地去接受新的知識。同時,教師還要控制好導入的節(jié)奏,不宜用時太長,不宜過于復(fù)雜,要因文而異,巧妙設(shè)計,讓導入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鳳頭”, 散發(fā)它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孟憲忠,趙海燕.《給予是快樂的》教學紀實與評析[J]. 黑龍江教育,2006(22):33-35.
[2]丁美華.課題,簡約而不簡單[J].陜西教育·教學,20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