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蓉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立德樹人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教學的文學性和正面性都是比較突出的,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踐行中將發(fā)揮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基于此,作者在本文中吸納研究分析了立德樹人的內涵,接著研究如何在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教學舉措,最后分析了高職語文立德樹人的培養(yǎng)途徑。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引言
立德樹人是教育當中的根本任務,而高職語文在立德樹人教育方面能夠發(fā)揮更多的價值。教師需要積極把握各高職語文的特殊性,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培育學生擁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底蘊以及內涵,使學生擁有和時代發(fā)展相匹配的思維模式,從而促使高職語文教育獲得更多提高。
1 立德樹人的基本內涵
從內容上來說,立德樹人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立德指的就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一個人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其次,就是對事業(yè)上的不斷追求,在事業(yè)上建功立業(yè),做出卓越成就,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再次,就是要做到有知識和有理想,著書立說,這三者正是立德最重要的表現。而樹人是立德擺在第一位的,因為萬事都要從做人開始,只有培育人才,才是國家能夠獲得發(fā)展的根本。樹人指的就是,培養(yǎng)綜合性的人才,主要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各個不同方面的發(fā)展。要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可以說,立德樹人自古以來我國最具思想性的教育理念。
2 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樹德立人教學理念的方法
2.1 正確的課程定位
高職語文在課程方面的定位的正確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職語文在課程定位方面,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有一種覺得高職語文是公共基礎類的課程,更加重視其工具性,第二種覺得高職語文是一種專業(yè)文化類的基礎課程,更加重視其職業(yè)性。目前,教育部門對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已經有了明確的說明。認為高等職業(yè)的教育,應該始終堅持以服務作為宗旨,以就業(yè)當作導向,盡量產學結合,始終堅持培養(yǎng)服務于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同時,也要讓高職教學培養(yǎng)出的人才,擁有職業(yè)道德和操守,高職語文不要不但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擁有語文能力方面,同時也要注重立德樹人,讓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綜合能力實現有效地提升。因此,對于如何定位高職語文課程,也看做是文化基礎課,還要看做是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內容,,是人文素質修養(yǎng)課。高職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讓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將為學生終身發(fā)展以及職業(yè)技能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優(yōu)化課程設置
首先要對學生設置口語能力訓練類課程,一直以來,在傳統(tǒng)的教育過程中,語文教育并不十分重視口語類的訓練,但是高職學生普遍認為,只有掌握技能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但是從實踐中可以知道,如果對學生的口語訓練和語言表達技能的培養(yǎng),就直接影響到學生走向社會后的人際交流能力,將對學生在職場上的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對于高職學校來說,要按照專業(yè)的不同,向學生開設與專業(yè)課程相結合的演講口才類的課程,幫助學生捕捉信息,并且感知情感態(tài)度,通過恰當的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開展應用文寫作課程方面的訓練,高職學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畢業(yè)生進行跟蹤調查。從中就可以發(fā)現,學生如果寫作能力比較強的話,提升空間比較大,當然寫作并不是一個社會必然的需求,但是學生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將為今后的發(fā)展只有益處。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英文寫作能力、計算機能力都是基礎性的能力。所以,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開展寫作能力教學,就是為了推動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再次,對于文學鑒賞類的課程,讓學生通過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推動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
2.3 關注教材應用
首先,要圍繞專業(yè)內容,融入立德樹人的核心思想。高職的語文教材要始終圍繞專業(yè),在內容設置方面,融入專業(yè)的特點,并且要符合職業(yè)教育的特點以及規(guī)律,比如播音與主持的課程,主要是面對航空乘務或是國際郵輪專業(yè)的學生,這些學生不但要干好本職工作,同時也要承擔著中外文化交流的職責和使命。因此,可以在播音與主持的教材里,可以將習近平總書記夫人彭麗媛在丹麥和小朋友一起讀童話的事件寫入課本中,這樣就能將童話文學作品的內在美展示出來,同時也能展示彭麗媛的外交魅力。其次就是服務崗位,要做到理論知識學習和課程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傳統(tǒng)的寫作教材的模式作出改革,滲透立德樹人的根本理念,在編寫應用文寫作新教程的時候,每一個章節(jié)都要將這幾點融為一體,達到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目標。再次就是要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教育最終的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這也體現在教材編寫方面,要盡量使用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來替代比較靜態(tài)的內容,將任務的驅動當做整體的脈絡來設計學習任務,并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組織實施活動,并且可以完成教學內容,落實教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具有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品質,推動學生實現更好地發(fā)展。
3 高職語文立德樹人的培育途徑
3.1 教師以身作則
教師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行都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要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首先要養(yǎng)成比較優(yōu)質的師德,在教育學生,推動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品格培養(yǎng),以自身加高尚的師德來熏陶和感染學生,確保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同時,高職語文教師也要有更加豐富的知識,以及寬闊的眼界,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逐漸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核心。
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青春萬歲》這一個單元的時候,就可以將自己在大學時候的一些軼事告訴給學生,這些事件要有正能量,有積極的意義,教師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大學的時候應該做些什么,培育積極三觀。
3.2 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下,老師在課程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但是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模式是比較落后的,容易昂課堂教學氛圍非常沉悶,不能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就不能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因此,高職語文老師要積極推動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充分地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有效地增長自己的知識,更好地領悟人生的哲理以及情感。以任務來驅動課程教學,將高職語文教學變?yōu)橐詫嵺`為主的教學。對此,高職語文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專業(yè)需求,將學生在職場中所要用到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通過高職語文來提高學生技能,將語文教學轉變成一些比較生動的學習任務,學生在討論案例的時候可以主動地利用已經學習到的資源。能夠及時獲取知識,化被動為主動進行創(chuàng)新性學習,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培養(yǎng)能力,引導學生感悟文化精神,讓學生擁有獨特的人格。
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心靈的相遇,得遇知己》這一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其中不同的單元,來布置不一樣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不同的視角來分析自己的友誼,比如可以讓有的學生回答,自己和朋友之間的相似之處是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然后教師可以通過開主題班會,構建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讓學生和一些自己平時并不熟悉的同學相互交流,搭建友誼的橋梁,促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和人和諧相處,共同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知道友情的可貴。
3.3 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評價機制
高職語文要能夠建立起一個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體系,這是評價理念以及方法,還有評價手段和評價實施過程的典型轉變,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獲得更多發(fā)展,并且促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在評價的過程當中,可以把平時的成績和最終成績相互結合起來。也可以通過自評以及他評的模式,使用多元化的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并且激發(fā)自己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夠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里,讓師生雙方都可以感受到教學的趣味,激發(fā)自己的潛力。這也正是能夠讓學生獲得立德樹人教育的最終的目標。
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靈魂的家園,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行評價,在一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學習和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論文,在對學生進行這節(jié)課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課堂上的參與度,以及最終的論文完成度,相互結合起來給學生打分。同時學生也可以和小組成員互相測評對方的論文,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這堂課上,收獲更多的知識,拓展視野,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書育人是非常復雜的一項工程,而立德樹人在高職語文的教學中滲透,必須要求教師有足夠高尚的魅力,以及新穎的思維方式,這是一個非常繁重的工程,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探索,促使學生在高職語文教學獲得提高。
(作者單位:新疆哈密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