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娥
【摘要】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分為多個階段,其中基礎(chǔ)教育階段的學習和引導至關(guān)重要。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而閱讀是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內(nèi)化閱讀方法,增強閱讀效果,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英語閱讀基礎(chǔ),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英語 閱讀 興趣 習慣 方法
英語閱讀能力是指學生能靈活運用已掌握的基本語言知識,借助正確的閱讀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準確地閱讀和理解英語書面材料,從而獲取文中有效信息的能力。閱讀能夠在幫助學生感受英語語言魅力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單詞儲量,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進而促進學生聽、說、寫、譯等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應該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內(nèi)化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閱讀的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yǎng)。
一、“心馳神往”——凸顯學生主體,激發(fā)英語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其沉醉于英語的世界,他們就會主動去學習英語文本,積極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進而去探索英語的奧秘。
1.聯(lián)系生活,甄選材料。
在為學生選擇英語閱讀材料時,要注意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內(nèi)容。閱讀材料不僅要具備趣味性,并且要做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心向往之”,真正引發(fā)學生對英語文本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選擇與課文難度相當、富有趣味的材料,也可根據(jù)當前學生的英語基礎(chǔ)對原材料進行二次加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閱讀。筆者曾為學生提供過一篇名為“Find the treasure”的閱讀材料,這篇材料詞匯豐富、趣味性足,其中尋找寶藏的過程富有科幻色彩,深深地吸引了學生。除此以外,在諸多精選的閱讀材料中,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主題還有很多,比如:以動物為主人公的故事“The donkev and the salt”“Three littlepigs”等;講述生活常識的短篇文章“Be healthv”“Planting the tree”等;發(fā)生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小故事“A birthday present”“A naughty boy”“Aletter”等。
2.組織活動,角色扮演。
語言是人類學習的工具,是溝通交流的橋梁,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組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在講授閱讀故事.如“A farrner and a snake”“Snow White”“Walt Disney”等時,可以組織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人物角色進行角色扮演,朗讀人物臺詞,進行動作模仿。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進行互動對話,鍛煉其聽、說、讀等方面的英語素養(yǎng)。此外,角色扮演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課堂參與熱情,在游戲活動中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
二、“百川匯海”——注重總結(jié)積累,培養(yǎng)英語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提升閱讀的效率,對于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開啟英語世界的大門,對英語學習十分陌生。如何正確地進行英語閱讀,大部分學生都會顯得茫然無措,因此教師要正確地指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然而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短短幾天就能養(yǎng)成的,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應有規(guī)劃地、及時地、反復地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chǔ)。
1.“默而知之”:培養(yǎng)默讀習慣。
閱讀主要指默讀,倘若是大聲朗讀,學生就會擁有發(fā)音的心理負擔,要將每一個單詞的音讀準,然后才能繼續(xù)進行閱讀,這樣會導致閱讀速度緩慢,而且學生也容易因此而感到疲勞,難以長久堅持。在閱讀初期的時候,教師應提醒學生切記不要以朗讀的方式進行閱讀,讓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文字符號上,耐心地引導,讓學生形成默讀的良好習慣,以免學生在閱讀時分散注意力,無法提升閱讀效率。
2.“分而揀之”:培養(yǎng)跳讀習慣。
在閱讀初期的時候,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形成以意群為單位進行認讀的意識,通過意群的劃分,系統(tǒng)化地理解句子結(jié)構(gòu),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句意,進而逐步擴大到整句認讀,例如:Ben lives in/a tall building. There are/twentyfloors. He lives on/the seventh floor. Everyday/he takes the lift to go/up and down.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斷句,抓住主要成分,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3.“學起于疑”:培養(yǎng)猜讀習慣。
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陌生的單詞,此時若是停下來去查字典,會耽誤閱讀效率,甚至還會影響對句意的理解。遇到生詞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對上下文的聯(lián)系或構(gòu)詞法等快速摸索出生詞的含義,在不中斷閱讀的基礎(chǔ)上,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4.“浮光掠影”:培養(yǎng)掃讀習慣。
在瀏覽全文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快速掃描到有用的信息或者是線索,對文章中的一些次要信息便可以一眼帶過。在做英語閱讀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與學生約定一個閱讀時間,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對整篇文章的閱讀,率先完成的同學會得到一個由教師頒發(fā)的小獎勵。
三、“源頭活水”——促進方法內(nèi)化,增強英語閱讀效果
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并不能急于一時。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隨著學生年齡的自然增長就可以形成的。在學生學習英語的初期,教師要有目標、有規(guī)劃、有方式地進行引導和訓練?!盀橛性搭^活水來”,英語閱讀離不開大量詞匯的積累和掌握,教師應該在幫助學生擴展詞匯量的同時,把外國的文化習慣介紹給學生,增強學生的語境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學生掌握一定閱讀方法之后,教師再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促進學生內(nèi)化閱讀方法,增強英語閱讀效果。
1.分辨詞匯,融會貫通。
詞匯是“閱讀之源”,在外語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分辨相同詞匯在不同語境中所表達的含義。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跨文化內(nèi)容,存在一詞多義的情況,因此要了解外國人的行為習慣、宗教信仰等,進而更好地理解詞匯含義。在日常英語教學中,英語絕不只是一種語言工具,它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更多外國文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意。例如,在課本中“China”這個單詞具有中國的意思,但同時它還具有瓷器的含義。學生通常只知道“China”指的是中國,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這導致學生對英語閱讀材料的理解進入誤區(qū),在閱讀時很難做到發(fā)散性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運用圖片、視頻等加深學生對詞匯記憶的鞏固,從而促進閱讀習慣的內(nèi)化。
2.傳授技巧,抓住關(guān)鍵。
在閱讀時,要讓學生關(guān)注事物( what)、地方(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方式(how)、原因(why)等幾個重要的關(guān)鍵詞。從文章最核心的結(jié)構(gòu)入手,讓學生跳過少量生詞、難句所造成的閱讀障礙,快速領(lǐng)會文章的主體思想,從而對文章的脈絡、層次有一個清晰的理解與認知,然后從整體上對某個難以把握的詞句進行推敲,最終攻克難關(guān)。小學階段的學生難以做到白己整理和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技巧和方法,因此需要教師的引領(lǐng)和幫助,比如:教師可以傳授學生5個“W”和1個“H”的“小秘訣”,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習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將歸納、總結(jié)的方法滲透給學生,以此來幫助學生將閱讀方法內(nèi)化成白己的習慣,在今后的英語學習和閱讀中,嘗試總結(jié)出屬于自己的閱讀秘訣。
在當前的教育需求和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絕不能只是照著課本講單詞,講語法,也絕不能只重視聽、說,而忽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要我們加強興趣引領(lǐng),豐富閱讀材料,注重活用方法,不斷給予學生指導、訓練,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升綜合能力,為他們的英語學習夯實基礎(chǔ)。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醫(yī)藥高新區(qū)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