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臣
【摘要】通過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和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多種感官的作用,把學生領入神奇美妙的語文世界,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逐步提高實踐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參與者?生動性?感染性?思想性
一、轉變觀念營造課堂和諧氛圍
身為教師,應該盡快轉變角色,真誠地愛自己的學生,與他們心心相印,尊重他們的人格,少一點審視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想方設法為學生獲得成功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最終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一種真誠合作的新型關系。
作為教書育人的領軍人,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因為學習是促進知識更新,接受現(xiàn)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一關注時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業(yè)務水平;三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他人經(jīng)驗,增強教科研能力;四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經(jīng)驗,提高教書育人質量。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在全面實施索質教育的今天,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地引導??梢岳脤W生愿意看小說的優(yōu)點,指導學生多閱讀文學書籍;可以讓學生體會語文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要讓學生體會到語文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死記硬背。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對課文的內容和形式全面把握,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優(yōu)化導入設計,適當補充與學生生活相關聯(lián)的教學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一上課時播放歌曲《阿里山姑娘》,讓學生陶醉在歡快美妙的旋律里,對阿里山產(chǎn)生向往之情。這時,教師導入新課《阿里山紀行》的學習就很自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fā)出來。諸如此類的情境導學可以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學習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實現(xiàn)學習目標,學習成果應當是小組成員集體合作的結果。但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卻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參與性不強,成為旁觀者;有的只顧自己學習,對其他成員漠不關心;有的裝腔作勢,合作無實效。在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時,學生也經(jīng)常以“我認為”作為表述方式,忽略了其他成員的貢獻,同時,老師也經(jīng)常以“按你的理解”為評價用語,這些都是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的表現(xiàn)。
三、思維向教學目標流動
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教學中每一個孩子都具有某一個性特征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個共同的心理現(xiàn)象,它包括對學習的欲望、情感、體驗和興趣等。因為文學作品一般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它具有很強的生動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對課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因此,學習的欲望、情感、體驗和興趣等心理現(xiàn)象,是配合特定思維有效流動的良好心理環(huán)境。
一節(jié)課能否營造和諧、科學的心理環(huán)境,教學方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為孩子們學習的動機源于自身內部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常常取決于對需求的滿足,可通過孩子們的日記了解,還可以通過師生交流、談心、發(fā)郵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讓孩子們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提出。例如,講《羚羊木雕》時,孩子們建議:這篇課文內容不難,只是篇幅太長,不知課文的思路與結構,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行。于是,我采納了孩子們的意見,使用圖解的教學方法,就讓孩子們輕松愉悅地上好了這堂課,提高了課堂實效,改變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局面。
四、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課堂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以課堂為載體,以語言為媒介,通過情感的互動,使孩子們有效掌握知識,進而提高能力。從語言方面看,語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種工具。廣大語文老師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意識,只要這樣才能使教師樹立威信,在學生內心深處建立信任的基礎。
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會調動孩子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對教師的好感,進而樹立老師在孩子們心中的威信。我們的語言要幽默激趣,要善于傳情達意,要積極健康,能夠給孩子們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同時,教師語言的規(guī)范性,能對孩子們正確理解與使用語言起到示范的作用,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當預先分配好時間,讓學生有個獨立思考的過程,這樣在小組學習時,學生才會帶著疑問去學習。很多語文教師經(jīng)常在提出問題后立即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不管發(fā)言者的觀點是對是錯,學生都要學會認真去聽,只有在傾聽完講話者的發(fā)言后,自己再結合所掌握的內容進行綜合判斷,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才能達到探討交流的目的。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習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既可以質疑權威,也可以質疑老師,還可以質疑其他小組成員的觀點,當然質疑的前提是有正確地分析,而不是胡亂質疑、為質疑而質疑。教師應讓學生理解學習目標,同時優(yōu)化問題的設計,題目既不能過難,也不能太過容易。問題太難會讓學生學習起來不易達到學習目標,久而久之產(chǎn)生畏難情緒;太過容易則讓學生失去討論的興趣,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師要綜合考量課程知識點和教學重難點,將那些爭議性的問題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通過讓學生互相啟發(fā),實現(xiàn)觀點的碰撞。只有這樣,學生討論起來才有積極性,才有解決問題的動力,進而通過互相交流掌握知識。同時,語文教師適當?shù)貛椭鷮W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動力。再其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我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我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我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我堅持學”。初中語文教學過程應當注重學生自學,在自學感悟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的掌握。這種能動式學習不但使學習過程有效,而且使學習者本身主動而自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學”的信心,激發(fā)學生想學的愿望,點撥學生“會學”的策略,提供學生堅持學的動力。教師不得包辦代替,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操作,自主遷移,自主比較,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學文言文,要讓學生對照注釋,查工具書自主學習,理解課文大意,教師只需對學生提出的較難的字詞和句子作講解。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形式、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師在教學中本著以人為本思想,做到層次性和差異性。一方面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使教學適應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觀察水平,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只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才能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最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益。在信息技術日益發(fā)展的今天,教科書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載體。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能夠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思維。
總之,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和激發(fā)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多種感官的作用,把學生領入神奇美妙的語文世界,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逐步提高實踐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