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中西醫(yī);臨床路徑;住院時間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57-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間盤向后突出對其神經根造成壓迫所致,其主要發(fā)生于30-50歲的人群中,患者會出現(xiàn)腰背痛、坐骨神經痛的癥狀,若不及時采取治療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甚至對其行動能力造成損傷,大多患者不經過手術也可以緩解及痊愈,臨床中也會采用中醫(yī)醫(yī)結合治療,其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而臨床路徑是針對患者某種疾病制定的標準化治療方案,目的在于加強其治療效果進而減輕患者的治療費用。本次研究主要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應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路徑治療療效進行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shù)分組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齡32-55歲,平均年齡(43.5±7.7)歲,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齡34-55歲,平均年齡(45.6±7.5)歲,經過對比兩組數(shù)資料顯示無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其常規(guī)治療。
1.2.2觀察組
觀察組應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路徑治療,患者入院后對其病情、癥狀了解后綜合各項情況制定臨床路徑表,根據路徑表對患者實施治療。第1-3d指導患者在硬板床上臥床休息,同時根據患者腰椎間盤的具體情況給予其止痛、化瘀的藥物,將100mg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與40ml的燈盞細辛注射液進行混合后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注入患者體內,第4-7d根據患者的癥狀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將患者分為氣滯血瘀型、風寒濕型、熱毒血瘀型三種,對于氣滯血瘀型患者給予其桃仁、乳香、川穹、元胡等,對于風寒濕型給予其草烏、防風、木瓜、獨活等,第8-11d選取合適的穴位,對其穴位進行針灸及按摩,其穴位主要以足太陽膀胱經穴為主,另根據患者腰部情況選取局部穴位。第12-15d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鍛煉,患者呈仰臥位指導其抬高腿部,范圍在40°左右,每天鍛煉4次。
1.3評價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VAS疼痛評分、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其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0-10分,0分為無痛;1-3分輕微疼痛;4-6分輕微疼痛影響睡眠,尚可忍受;7-10分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睡眠,難以忍受。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費用進行記錄并對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23.0,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shù)資料:(n,%),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前后VAS疼痛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VAS疼痛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腰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中很常見,它可以通過手術及非手術治療,臨床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有較好的效果,但是臨床中用藥不規(guī)范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其不僅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復,還可能會影響其治療的積極性,所以對其采用相應的措施以降低其經濟壓力是很重要的,有資料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應用臨床路徑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臨床路徑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標準化的治療方案,其通過對患者住院天數(shù)的設定極大程度減少了不必要檢查項目對其造成的經濟負擔,同時也保證了醫(yī)療資源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臨床路徑的應用加強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效降低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對其造成的疼痛。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路徑治療不僅能縮短其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還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