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遼寧 撫順 113006)
前哨淋巴結屬于原發(fā)性腫瘤出現淋巴結轉移的第一站區(qū)域淋巴結,能夠有效反饋出淋巴引流區(qū)域整體的受累情況,這一概念早在20世紀就出現于西方的醫(yī)學研究當中[1]。一旦前哨淋巴結轉移成陰性,就可以斷定并沒有其他區(qū)域的淋巴結出現轉移情況?,F階段用于檢測前哨淋巴結的相關技術已經在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得到了應用,其中對于黑色素瘤、乳腺癌以及外陰癌等疾病的應用最為廣泛。采用前哨淋巴結檢測方式能夠對淋巴結的轉移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并且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淋巴結清掃術導致的并發(fā)癥,進而提升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2]。對于婦科腫瘤疾病特別是宮頸癌而言,前哨淋巴結識別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探討分析亞甲藍、納米炭注射識別宮頸癌盆腔前哨淋巴結的臨床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療的宮頸癌盆腔前哨淋巴結患者參與本次研究。納入標準:①經初步檢查診斷病理為宮頸癌的患者;②術前檢查符合宮頸癌臨床診斷中Ⅰ、Ⅱ期的患者;③采取手術治療尚未進行放化療治療的患者。排除具有盆腔手術史以及其他惡性腫瘤史患者。按照研究標準選擇80例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40例患者。對照組(亞甲藍宮頸注射識別)患者的年齡在32~55歲,平均年齡為(44.3±8.2)歲;主要病理類型為鱗癌27例、腺癌9例、腺鱗癌4例;病理等級情況為G1級23例、G2級14例、G3級3例。觀察組(納米炭宮頸注射識別)患者的年齡在30~54歲,平均年齡為(46.3±7.3)歲;主要病理類型為鱗癌24例、腺癌13例、腺鱗癌3例;病理等級情況為G1級25例、G2級13例、G3級2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滿足可比條件。本次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與者均出于自愿且享有其合法權益。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手術前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觀察組患者采用納米炭宮頸注射,對照組患者采用亞甲藍宮頸注射,兩組患者均采取腹腔鏡手術,在手術階段將識別的前哨淋巴結切除,對照組患者中染藍的淋巴結為前哨淋巴結,觀察組患者中染黑的淋巴結為前哨淋巴結,均采取切除處理。手術階段采取廣泛切除全子宮及淋巴結清除手術,并且在腹主動脈部位進行淋巴結抽樣,手術階段均采用快速冰凍切片以及組織免疫處理對前哨淋巴結進行病理檢驗,對比兩組患者的前哨淋巴結檢查結果以及不同淋巴結的病理檢測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前哨淋巴結進行識別,前哨淋巴結的檢出率=成功檢出前哨淋巴結的患者數量/患者總數×100.00%;前哨淋巴結的雙側檢出率=盆腔兩側成功檢出前哨淋巴結的患者數量/患者總數×100.00%;檢出的準確率=前哨淋巴結病理結果與盆腔以及腹主動脈部位的淋巴結病理檢驗結果一致的患者數量/具有前哨淋巴結患者的總數×100.00%;陰性預測值=盆腔以及腹主動脈部位淋巴結病例結果表明沒有出現轉移的患者數量/前哨淋巴結沒有出現轉移情況的患者總數×100.00%;敏感度=前哨淋巴結出現轉移情況的患者數量/盆腔以及腹主動脈部位淋巴結病理檢驗結果出現轉移情況的患者數量×100.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計算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前哨淋巴結數量以及識別情況 就前哨淋巴結的檢出情況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在研究過程當中,檢出率不同,即觀察組前哨淋巴結檢出率為87.50%,35例檢出患者;對照組前哨淋巴結檢出率為80.00%,32例檢出患者,檢出率無顯著差異(P>0.05)。前哨淋巴結雙側檢出率分析,觀察組有25例雙側檢出,占比62.50%;對照組有24例雙側檢出,占比為60.00%,檢出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前哨淋巴結轉移情況比較分析 67例檢出患者分別采用亞甲藍、納米炭注射示蹤方法識別前哨淋巴結轉移情況。以病理檢測結果作為金標準,6例出現轉移,其中兩組均為3例,對照組未轉移患者為29例,觀察組未轉移患者32例。兩組準確率、敏感度、陰性預測值相比較,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前哨淋巴結識別對比情況
表2 67例識別前哨淋巴結患者的兩種識別方式有效性對比情況
2.3 前哨淋巴結的分布情況 宮頸癌盆腔前哨淋巴結主要分布在髂外淋巴結部位(115個,39.52%)、閉孔淋巴結部位(106個,36.43%)、髂內淋巴結(34個,11.68%)、髂總淋巴結(23個,7.90%)、腹主動脈部位淋巴結(9個,3.09%)、骶前淋巴結(3個,1.03%)、腹股溝深淋巴結(1個,0.34%)。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病情況 兩組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后均沒有出現手術創(chuàng)口感染、出血等情況,另外也未出現積液、乳糜以及注射劑導致的過敏情況。
宮頸癌是婦科惡性腫瘤當中發(fā)病率最高的腫瘤疾病,臨床對于早期的宮頸癌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現階段標準的早期宮頸癌手術方式是采用廣泛子宮切除手術聯(lián)合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3]。相關的臨床研究顯示,在宮頸癌早期時,患者的盆腔淋巴結轉移情況不足30%,另外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之后患者的血管神經情況會受到一定的損傷,淋巴出現囊腫并且伴隨下肢水腫以及感染,而且將健康的淋巴結切除,會損傷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4]。尋找合理的方式對患者的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精準的判斷,并且以此為標準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手術治療方式,能夠有效切除患者腫瘤以及轉移的淋巴結,提升患者的預后水平,并且對未出現轉移情況的淋巴結進行保護,確?;颊叩拿庖呦到y(tǒng)不受到影響,這對于早期宮頸癌患者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在20世紀,西方學者在研究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活檢方式對宮頸癌早期患者進行了腫瘤轉移的檢查,在這之后,采用前哨淋巴結識別活檢方式對宮頸癌患者在手術過程中診斷腫瘤是否出現轉移情況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5]。如今,隨著醫(yī)療技術與水平的不斷提升,前哨淋巴結識別活檢方式用于治療宮頸癌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果[6]。但是因為前哨淋巴結示蹤劑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相關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阻礙,針對當前的相關臨床研究而言并不具備廣泛應用這項技術的條件。當前,前哨淋巴結活檢方式的主要內容在于如何才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出前哨淋巴結以及相對普及的前哨,在配合淋巴結示蹤劑的情況下;淋巴結示蹤劑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藍染、核素探測以及熒光探測,藍染的手段在使用的條件上相對簡便,因此在臨床上的使用率相對較高,但是識別的準確率以及穩(wěn)定性相對不足[7]。核素以及熒光探測的方式在使用條件上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只能夠在相對發(fā)達的醫(yī)院進行使用。所以,為臨床找尋相對可靠的示蹤劑將前哨淋巴結的識別率進行有效的提升,是目前將前哨淋巴結定位活檢方式進行推廣的有力保障[8]。納米炭示蹤劑是根據活性炭微粒研制出的納米級的炭混懸液,納米炭的顆粒相對較小,并且彌散效率較高,顯色方面相對清晰并且持久,十分適合作為淋巴靶向示蹤劑?,F階段,其在惡性腫瘤的前哨淋巴結活檢過程中應用相對廣泛,但是針對宮頸癌的前哨淋巴結活檢方式當中的臨床研究相對較少,缺少一定的臨床數據支持[9]。亞甲藍是一種解毒試劑,也是第一代生物染料法當中的典型示蹤劑,其相關研究相對豐富[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前哨淋巴結檢出率、前哨淋巴結的雙側檢出率、檢出的準確率、陰性預測值以及敏感度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就前哨淋巴結的檢出情況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在研究過程當中,檢出率不同,即觀察組前哨淋巴結檢出率為87.50%,35例檢出患者;對照組前哨淋巴結檢出率為80.00%,32例檢出患者,檢出率無顯著差異(P>0.05)。前哨淋巴結雙側檢出率分析,觀察組有25例雙側檢出,占比62.50%;對照組有24例雙側檢出,占比為60.00%,檢出率無顯著差異(P>0.05)。宮頸癌盆腔前哨淋巴結分布最多的部位是髂外淋巴結,其次為閉孔淋巴結,腹股溝深淋巴結最少;并且兩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后均未出現不良反應以及并發(fā)癥情況。
綜上所述,亞甲藍、納米炭宮頸注射用于識別宮頸癌盆腔前哨淋巴結均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但是針對初始手術患者來說,納米炭的方便性以及穩(wěn)定性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