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何艷君(1987.07-),女,湖南永州人,湖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2011級碩士研究生,藥用植物資源工程專業(y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營銷談判、管理。
摘 要: 現如今,課程思政已經成為思政教學的主流趨勢,帶動著高校思政教學水平的提升,無論是思政課程的創(chuàng)新還是課程思政的興起,都屬于高校教學改革的一次創(chuàng)新,這種改革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在構建教學體系階段,思政思想要處于體系的最頂端,指引相關工作的開展。本文將重點研究在《商務談判》課程中思政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以便為今后的課程思政工作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 商務談判;思政課程;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6.199
引言:《商務談判》課程屬于一門專業(yè)性和系統(tǒng)性比較強的課程,在《商務談判》課程中融入思政教學是一次大膽的革新,但是從現狀來看,兩者的融合存在不足之處,在思政教學改革推廣和實踐以來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學生的固有價值觀很難在短時間的思政教學中見到實效,基于這樣的背景,單憑某一門專業(yè)課程進行改革和思政課程完成融合是遠遠不夠的,而是需要打造專業(yè)教育體系,樹立全局觀念,在頂層設計階段清楚認知思政教育的地位和關鍵作用,力求課程思政改革能夠做到行穩(wěn)致遠。
1 將思政教學融入到《商務談判》課程的必要性
《商務談判》屬于一門實踐性和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屬于市場營銷專業(yè)必須要掌握的課程,在《商務談判》課程中加入思政教學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現如今的《商務談判》課程在教學中依舊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占據了主導,相比之下學生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比較少,沒有實現和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基于此,尋求《商務談判》和思想教學的融合發(fā)展之路變得尤為重要。《商務談判》課程主要是以談判的方法和策略作為主線展開,其中穿插了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這給思政的融合提供了契機。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商務談判》中是實現談判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的基本用人需求,因為作為商務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的技能,更加需要高尚的思想,否則在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中將會極易容易走偏路,影響個人的發(fā)展,基于此,如何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合格且專業(yè)的人才,將教書育人理念貫徹執(zhí)行,培養(yǎng)具有“德技”的技能型人才是《商務談判課程》的使命和擔當。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現有的教學體系大多都是以專業(yè)課程為中心,卻忽視了在專業(y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學,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應該將課程的教育性顯著提升,形成課程思政的全新教學格局。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專業(yè)課的成績,思政課程的教學成果也得到了保證,對學生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思政素養(yǎng)的提升起著決定性作用。
2 將思政教學融入到《商務談判》課程的創(chuàng)新路徑
2.1 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有效溝通
從現階段的《商務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是影響思政教育融合的主要因素。有效的溝通是在專業(yè)課程中推廣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必要前提,目前學校的學生多數都是00后,個性比較鮮明,也更加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與提升,如果專業(yè)課老師對學生并不了解,無法體會到學生的迫切需求,那么就無法實現因材施教。基于此,做好有效溝通,幫助學生價值觀的正確樹立,提高思政的思想覺悟,可以進一步實現教育的有效性,是思政思想在《商務談判》 中滲透的關鍵。
2.2 提高專業(yè)課教師團隊的思政素質
從現階段來看,專業(yè)課教師從思想上存在錯誤認識,沒有完全認識到思政教育和專業(yè)課程融合的必要性,同時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偏低,目前的教師隊伍中,存在素質層次不齊的現象,因此導致育人效果往往差強人意[1]。而非思政教學類的專業(yè)課教師更是缺少課程思政的經驗,對于如何提取思政元素,怎樣選擇合理的課程思政元素,采用何種較好的教學手段是困擾思政和《商務談判》融合的關鍵。基于這樣的現狀,需要增強思政教師和《商務談判》教師的通力合作,彼此相互滲透,定期對非思政教學類的教師進行有關思政課程的培訓,幫助《商務談判》課程的教師可以準確提煉思政元素,并將其靈活應用到教學中,從而推升學生素養(yǎng)。
2.3 準確把握學生的性格特征,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想要實現思政和《商務談判》課程的相互滲透,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思政知識,還要對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深入了解,靈活完成對思政元素的引導,結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并將商務談判的思政元素應用到教學中,從而完成教學模式的轉變,讓教學手段變得更加靈活和開放。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思政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和積極思考,通過思政意識的養(yǎng)成,可以實現對個人成長和國家發(fā)展的推動。例如:在涉及到文化環(huán)境時,可以靈活運用各種中國元素,諸如絲綢、剪紙、京劇等作為案例,中華文化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中國自信。
2.4 把思政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去
因為《商務談判》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很多知識在掌握之后需要進行實踐才能夠加深記憶。因此,學校應該多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加強和企業(yè)的合作。實習不應該只是集中在學期末,而是應該貫穿在各個學習階段,實習是檢驗學生適應能力和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階段。當學生初到陌生環(huán)境時,很多事情都要獨立完成,學生很容易陷入困惑,此時正是將思政融入實踐的最佳時期,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第一,可以借助互聯網的便捷,在信息化時代,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或者是QQ群的方式為學生解惑,及時開導。在群中每天分享激勵的話、案例或者是激勵的故事。對學生的進步要進行表揚,鼓勵學生敢于突破自己,緩解焦慮情緒。第二,教師要定期了解實習學生的情況,將思政工作做細,滲透到每個學生心里。可以通過每天的微信聊天了解學生的思想活動,有針對性地做思想工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2]。綜上可以看出,課程思政教學的推廣與深入研究需要思政教師和專業(yè)課教師的不斷努力和探索創(chuàng)新,將思政和《商務談判》課程進行融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可以進一步豐碩理論成果。
結論:總而言之,《商務談判》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秉持科學發(fā)展觀,是一個不斷突破與優(yōu)化的探索過程,市場營銷專業(yè)需要結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轉變教學思路,把學生培養(yǎng)成好公民和好的接班人。不僅專業(yè)知識要過硬,思政意識也要進行強化,用思政意識指導今后工作,確保工作不出現大方向的偏差,將教學改革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鄭州輕工業(yè)大學.俞海洛.發(fā)揮好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重要功能[N].河南日報,2020-10-23(012).
[2] 倉明.意識形態(tài)視角下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國際公關,2020(12):20-22.